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不见远,知小而不知大。如乡民慕县令之势力,而不知皇帝之威德。小儿见铜钱而即拾,遇摩尼宝珠而不顾也。汝还知永明四料简,所示禅净有无,利害得失乎。夫永明乃弥陀化身,岂肯贻人罪薮,谤正,疑误众生,断灭佛种乎。彼曰,永明料简,语涉支离,不足为法。何以言之,彼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若如所说,则今之禅者,类多皆看念佛的是谁。又 三摩地

2018-07-20

如来随机利生浅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沈以迥别。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成正觉,普度众生。以醍醐之一味,随机宜而殊说。大根则为说顿法,令其速成佛道。小器则授以渐教,使彼徐出尘劳。随顺世间,循循善诱。示戒善,辟人天之坦路。明因果,陈趋避之良谟。言戒善者,五戒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 三摩地

2018-07-20

闻涂毒鼓,远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者,其斯之谓欤。(原标题:持经利益随心论) 三摩地

2018-07-20

此系至浅之法,而其效尚能如是。况论心性极赜之理,与断惑证真之道乎哉。而如来随顺众生,循循善诱。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机,以作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之前方便。若根机稍深,则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见思惑,证声闻缘觉之二乘果。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遍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兴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 三摩地

2018-07-20

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惟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分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 三摩地

2018-07-20

大士众多为侍,化形无数出圆光。慈悲心是弥陀体,不动纤尘见法王。观音观第十谛观观自在,顶辉肉髻紫金身。头冠中立一化佛,足印下成千辐轮。菩萨众随光不夜,摩尼华布色长春。婴儿久失慈悲父,应念临风泣涕频。势至观十一观门观势至,天冠五百宝华新。顶中肉髻尤殊妙,头上金瓶绝比伦。行处庄严填布满,坐时国界动摇频。堂堂一佛二菩萨,同现众生数等身。普观十二观门名普观 三摩地

2018-07-20

缘生胜妙五尘,与妙中谛称性五尘,非一非异,非远非。所以横竖俱超,横竖俱即,最为不可思议。信则当下便是,拟议则乖。乖则贤智不可以为道,是则愚夫愚妇与知与能。故曰“圆融直捷超方略”也。(原标题:西斋净土诗述赞) 三摩地

2018-07-20

及语“心土一如”,则曰我心匪石,怀土奚为?蚓实含泥,黄壤岂侔金界;鳌诚戴岳,持地何若抟空?盖亦喻似丹台,象比莲萼;四十脉络,以当宝网交罗;一灵内朗,以况弥陀安住;肺约西,通舌为池。法譬而已,无论实境。则有引风水之凶吉,致子孙之兴衰,例依正之互融,示机感之靡忒,此犹未委正因,未穷十妙。更求明诲,倾此恶见。答:心净土净,语则诚然。但语有二义 三摩地

2018-07-20

有活阎罗王教地狱人念佛,但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即与出狱。而口噤不能吐一佛字,不信心之障重如此。《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身堕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善知识,教令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然则吾辈业海中众生,除却一句阿弥陀佛,更从何处觅生活!警世(晋)跋陀罗不结良因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权看数 三摩地

2018-07-20

声声不断魔难,念念无差佛现前。多劫沉迷根尽拔,一生精进果堪圆。含灵抱识皆同体,但办肯心谁不然?凡夫羸劣观难成,但事持名即往生。到底若能心不异,临终自有佛来迎。世缘易染刀头蜜,道念难坚水上萍。乐国风光殊不恶,归欤早赋彻宵征。(原标题:莲华世界诗执持名号第五) 三摩地

2018-07-20

怀净土诗(清)莲隐净邦远没途程,只贵专心持佛名。一念断时忘计较,六门随处放光明。宝池菡萏华争吐,珍树频伽鸟共鸣。来往娑婆知几遍,者回始不负生平。(原标题:莲华世界诗圣境现前第六) 三摩地

2018-07-20

持此念佛功德,报恩家、债主恩,受取功德,相舍离,同生净土。志心归命,顶礼阿弥陀佛。从来生死界,未识佛僧时,所造众恶业,因此愿消灭。尘含佛刹土,刹中过现佛,我以三业净,久住刹舍中。凡圣虔诚者,皆知净国土,喜心咸顶礼,普礼念佛人。书此《念佛镜》,喜集无上因,回向众生类,共生安乐国。从今至,在在受生时,常忆于宿命,不转念佛人。净土往生不易闻,顿超沙劫证 三摩地

2018-07-20

何者五门?一者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据《印光大师全集.第五册》校订清凉书屋2002.07(原标题:净土经论撷要释印光辑) 三摩地

2018-07-20

问:兜率而易生,极乐远过十万亿佛土,若欲往生,不綦(10)难欤?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灵芝《弥陀义疏》云:“十万亿佛土,凡情疑远,弹指可到,十方净秽同一心故,心念迅速不思议故。”由是观之,无足虑也。问:闻密宗学者云:“若唯修净土法门,念念求生西方,即渐渐减短寿命,终致夭亡。故修净业者,必 三摩地

2018-07-20

今当以义较量:轻重之义,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多少也。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闇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是名在心。云何在缘?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 三摩地

2018-07-20

如斯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灭除药涂鼓之喻,复是一事。此喻已彰于前,故不重引。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译“奢摩他”曰“止”。止者,止心一处,不作恶也。此译名乃不乖大意,于义未满。何以言之?如止心鼻端,亦名为止。不净观止贪,慈悲观止瞋,因缘观止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平常我们就应该想一想:这一生自己往生以后,到底下一站要去哪个地方?比如说,如果我们想着要往生西方,那平日我们就应该依着《无量寿经》等等所说,念佛忆佛,向弥陀世尊发愿往生西方;而不是说,平常不想这个问题,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再来想,那就不一定使得上力啰!在众生接临终之前,我们应该教导他,要向佛乞求,要向过去一切的冤亲债主忏悔,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 admin

2018-07-20

中阴身的眼根,一般来说,是有简单的天眼通力,但是因为中阴会被业力所拘束,所以他的天眼只能看到即将往生那一道中的有缘父母,至于投生业力范围以外的地方,无论多么,他都是无法觉知到的,所以这和真正的天眼通差异是很大的。至于一个中阴身的寿命呢,最多只有七天,如果在这七天当中,没有遇到往生的因缘的话,这个中阴身到了第七天,就会衰弱而坏死,再由如来藏依原来的 admin

2018-07-20

百年来,许多的学佛人,对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知见错误了,以为说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事情了;然后只要到了西方,就自然而然的不晓得为什么就成佛了,然后也不用受报。这些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到了极乐世界,还是一样要继续修行。譬如说,在净土的诸经里面都有说到:在出了莲苞以后,有的在地,有的在虚空中;干嘛呢?讲经、诵经、自说经,口受经、 三摩地

2018-07-20

得大势菩萨亲供养。至于涅槃。般涅槃后。奉持。乃至灭尽。法灭尽已。即于其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如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光明寿命。诸菩萨众乃至法住。等无有异。如上二经载观世音菩萨。本愿功德。取净佛土。与阿弥陀佛本因。了无差别。故其果地庄严。如是如是。他如三十二应。十四施无畏力。四不思议无作妙德。具足神通。广修方便。具如楞严法华及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