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不是因为这个东西自己用不着,所以就拿出去给别人;也不是因为家法规定必须要布施,爸爸妈妈规定,所以我就只好去布施;不是为了要亲近某人,想藉由布施的行为来亲近他。以上世尊所开示的,总归来说,最上的布施是无所求施;如果布施的时候是有所求施,那么就会带着有交换的意乐,未来世的福德与功德,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布施的时候,要懂得以智慧为前导;失去了智慧的前导,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邻近的几个乡连续好几年没有收成,唯独楝塘地方接连丰收,而且他们乘形势得到了官府的两次免粮。于是这些村里人廉价买进了各乡的产业,生活变得非常富有。从此之后,该地朴素的风气荡然无存,奢糜成风。当时,乡民陈良谟对他的叔兄说:我们村子会有奇祸发生!叔兄问他是什么原因,他答:无福消受罢了。不久果然全村发生了大瘟疫,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先儒焦澹园说:人生衣食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此时我意识到背后的人群走近,于是我急欲离去,方才交会的眼神因而错开,因此没有了更多的接触。我继续往前走,心中想着:本是应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却在寒风中乞讨,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就如同看到自己的亲人长辈受苦一般,感慨万千,却只能略尽棉薄之力。平常的我并不会想这么多,或许只是触景伤情罢了!像老伯一般的行乞者太多了,我又何时想到了他们?若今天老伯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他却说最近很烦。他说:之前没钱的时候,想着办法要拼命赚到钱,以为赚到钱以后就可以享福了。可是,赚到钱后发现更愁。因为担心资产贬值,又要找各种各样的方法使自己的资产可以保值甚至增值。所以,感觉无论有钱没钱,都有好多烦心事,永远没有消停的时候。是呀。没钱的时候烦,有钱的时候也烦。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佛贤圣之人。】------《优婆塞戒经》卷五佛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第一种,用破戒的手段所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是原来未来世该受的生报,可以转化灭除的道理,成为受报的时间以及业报都不定的业;另外像鸯掘摩罗他听信了他师父的邪见,而去杀害了将近一千人,但是在佛陀的开导下,也转化了原本的地狱定业,所以来世可以再出生为人,而在人间受报;这是转为果报定,但是受报时间不定的业。这两个例子的道理是相同的,从以上的说明,我们应该要明了,没有定业是不可转的。所以我们应该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看下去:【居近波利弗,鸡鸣精舍去之不远,兄专行学,咨受经道,不预家计。其弟见兄不亲家事,恒嫌恨之:共为兄弟,父母早终,勤苦念生活,反弃家业,追逐沙门,听受佛经,沙门岂能与汝衣财宝耶?家转贫狭,财物日耗,人所蚩笑,谓之懈废,门户绝灭。凡为人子,当立功效,继续父母功勋不废,乃为孝子耳。】(~《杂譬喻经》)这一个弟弟,因为哥哥这样子好于修学解脱之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以先从亲近佛教,闻熏因缘果报的正确观念开始,逐渐接受布施行善的人将来必定有人天善报,造作恶业的也必定会受到三恶道的果报;然后就可以归依佛法僧三宝,成为三宝。这时候如果因缘还不成熟,归依时受持的五戒是可以选择多分受或少分受,也就是可以先受其中的四戒、三戒乃至于一戒;甚至于可以只先受三归依,而不一并受持五戒。先发起对三宝的信心以及成就佛道的长远誓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兜率陀天的世界,并不是叫你生到跟天人住在一起,而是兜率陀天上有一生补处的大菩萨,弥勒菩萨现在正在那里,所以我们可以亲近这样大菩萨得到天人身。天人身的话一样可以享受天上的甘露,所以你在五欲上的受用将会超过世间,所以五欲的受用不是问题。极乐净土可以在五欲的受用之中让众生方便可以精进,可是世间的五欲受用却要让你不断地造业,在造业中享受一点点甜蜜的果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哪一天当你发起了宿命通,看到自己在这三世当中互相敌对的作为,甚至可能杀害了过去最亲近疼爱的子孙、家人却不自知,到时候会不会感觉到荒谬、错乱而痛苦万分呢?从以上的说明,我想大家应该都已经明了,佛弟子在生生世世当中,最重要的是要行菩萨道,为了成熟有情,来成就庄严自己的佛国净土,所以我们应该要学着平等的看待一切众生。因此,像是为了爱国保国而从军杀敌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这是世间普遍的现象,所以佛菩萨也告诫过佛弟子,不应该随意亲近这些政治人物。例如,在我们上面所举的经王——《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当中,世尊在教导菩萨哪些是菩萨应该亲近之处的时候,特别告诫菩萨们,不得任意亲近国王、大臣等政治人物。世尊所说的大意是这样子的:当未来末法时代的五浊恶世之时,菩萨摩诃萨不应该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以及外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末法时代真善知识难寻难觅,凡夫众生不具择法眼故,全赖往世所植福德因缘始得遇见亲近真善知识,亦能亲近无上正等正觉微妙。为求开悟明心之学人当努力修集三福德:一者布施,二者修定,三者修除性障。若能具足如是三种福德,不问修道时劫远近,皆成久学菩萨,能超越众人。菩萨道的成就,是以福德为基础,始于十信位之广修外门六度万行,或三贤位之内门六度万行,或初地乃至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佛近三年的自己,看到了佛法的智慧与价值观逐日注入自己生命中,也慢慢看到自己人生观念改变且反映到日常生活中的处世与抉择,对生命的意义、自我存在的目的与价值有了更明确的了知与方向。随着心越来越信受,自己对学佛的正确心态与迈向亲证生命实相的态度是坚定的且充满信心,也发现过去曾经数十年浮动不安的心找到了归依处,心安了。内心充满无限感激当年好友无意间的热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众生乐于来亲近依附。那这样的情况之下,三归又持五戒,受到善神守护了,又能得到善友亲近依附,在现世的果报来讲的话,世间的事业就容易成办。那眷属又和乐,那这个是有福的人,因为善友都亲近,喜欢来亲近你,来依附你,那世间的事情,当然就会来助你成办。所以,三归五戒的人是有福的人。如果说你能够进而来行十善,来调伏自己的习气烦恼,同时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业;在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有祀祠,谁是受者?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讲记佛说:如果有人这么说:‘儿子修了善法,他的父亲却做种种不善恶业,但是因为他的儿子做了种种善事,所以能庇佑他的父亲不会坠落三恶道。’如果有人这么说,这道理是讲不通的。所以有人说:祖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等为十?一言辞柔软,二智慧超群,三人天欢喜,四福德广大,五贤善同居,六尊贵自在,七恒值诸佛,八亲近菩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礼拜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人拂拭佛塔,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色相圆满,二身体佣直,三音声微妙,四远离三毒,五路无丛刺,六种族最上,七崇贵自在,八命终生天,九体离垢染,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拂拭佛塔获如斯报。「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就很纳闷去问说最近的一个发展,看他的状况是怎么样,也询问一下,当时喝那一杯茶的一个状况。这个老者就告诉他说:当时是因为你爬山上来,爬山上来一般都是会比较口渴,比较口渴的时候,如果冒然的把冷水喝下去的话,是会伤身体的,所以我就用了热水再洒上稻壳,让你慢慢的饮下这个热水;饮下这个热水下去的时候,对身体的伤害才会比较小,而且对身体是有帮助的。这个风水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两次的「开示」,真的是令我这学佛念佛人,伤痛万分!念佛人皆知:当人病重的时候,不要去讲一些俗家言语,要开示:诸佛如来是最殊胜的清净地,要放下这五浊恶世的业报身,以专心致意的精神,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生极乐净土;要病重人看破这五尘假有,世间无一可以留恋,一切志业也无可挂怀,不论是出入将相,救民济世,矜悯贫苦,总教它通通放下,何况一切眷属财物,诸多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于远处渐欲来近。如是见已向余大臣如是说言。君等皆看。君等皆看。于彼远处有一赤翅舍居尼鸟向此而来。第二大臣看已答言。君当谛观。彼非赤翅舍居尼鸟。彼是罗刹食力恶鬼。欲来至此食我等力。今来食我。时彼大臣示金色王作如是说。时金色王两手抹面然后谛观。谛观察已语大臣言。大臣当知。彼非赤翅舍居尼鸟。亦非罗刹食力恶鬼。彼是仙人怜愍我故而来至此。时辟支佛缘觉世尊。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