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称呼一、受了八戒的男女居士可称为住男、住女。二、亲阿罗汉,住阿罗汉身边也。受持八关斋戒之功德受持八关斋戒,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守持清净,可得无量功德。《佛说斋经》云:奉持八戒,习五思念(即六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与善,后生天上,终得涅槃。《优婆塞戒经》卷五: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又云: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者,是人则得无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住。具有八支。而于五增三。于十减一。合二为一故。开一名为二故。又成实论云。何故正离八事耶。谓此八是门。由此八法。离一切恶。是中四是实恶。饮酒是众恶门。馀三是放逸因缘。是人离五种恶。是福因缘。离馀三种。是道因缘。又是戒。具五种清淨。一行十善道。二断前后诸苦。三不为恶心所恼。四以忆念守护。五回向涅槃。能如是斋。则四大宝藏。不及其一分。天王福报。亦 三摩地

2018-07-22

箭反向王,数射亦尔,王时大怖,问有何术,乃致如此,夫人对日:惟事如来,归命三尊,朝奉斋法,过中不食,加行八事,饰不身,必是世尊,哀顾若兹。王乃同往佛所,听佛说法,一切心解。四、远离恶趣如有素行不检,恐将堕恶道者,不可不持。《十善戒经》云:持八关斋者,一、不堕地狱。二、不堕畜生。三、不堕饿鬼。四、不堕修罗。故此八戒,又称八种胜法。五、福报优厚如有人 三摩地

2018-07-22

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事男事女及余净信男子女人。若能受持八支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无量寿佛。若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去处。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花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昔善根亦不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劝化无量百千有情。于 三摩地

2018-07-22

事男事女。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外道之类。天龙药叉人非人等。瞻仰而住。尔时世尊。为说自证微妙之法。所谓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鲜白。梵行之相。尔时有一长爪梵志。来诣佛所。策杖而立。问言乔答摩。汝曾实作如是宣说。世由自业。业为能授。业为生处。业为亲族。业为所依耶。佛告婆罗门。我作是说。世由自业。业为能授。业为生处。业为亲族。业为所依。婆 三摩地

2018-07-22

国王的高广大床是房子墙壁挖一个大洞将一丈高,人上不去的,要坐着象,从象背走上去坐。将来如果有机会去朝圣时,在阿格拉堡内就有一个高广大床,到时候诸位再去看。只有皇帝的金銮殿,把龙椅放在一个很高的坛台上,那就叫作高广大床。如果皇帝受八关戒斋,他这一天也不许上去坐,否则也是犯戒。3、庄严清净:受了八关戒斋以后,不但要受持清净,还要庄严清净,就是四威仪要 三摩地

2018-07-22

火渐渐。举手覆面以儿遮火。佛告善女。汝言爱子。云何持子障火自救。时彼女人白言。世尊。唯愿救我不惜此子。佛摄神力母子清凉。即发无上正真道心。佛告女人。汝爱自身及爱汝子。云何自杀及教他杀。当知杀生受大恶报。必定当堕极剧苦处阿鼻地狱。繫属法律阎罗王所。何等名为极重法律。彼阎罗王昼夜六时说杀生报有十恶业。一者杀生之业。恒生刀山焰炽地狱。刀轮割截节节支解。 三摩地

2018-07-22

箭反向王,数射亦尔,王时大怖,问有何术,乃致如此,夫人对日:惟事如来,归命三尊,朝奉斋法,过中不食,加行八事,饰不身,必是世尊,哀顾若兹。王乃同往佛所,听佛说法,一切心解。)四、远离恶道如果有人行为举止一向不够检点,现在很害怕自己会堕入三恶道,那么就必须受持此斋戒。《十善戒经》说,持八关斋戒的人,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 三摩地

2018-07-22

来客笑答:「我虽然破酒戒,尚守四戒,天神卫护,自然鬼神不敢有所侵犯!」主人闻言,立刻请问三皈五戒的含义,来客欢喜地为他一一说明,并告诉主人,舍卫国中有佛住世,可以前去亲供养并求受三皈五戒。于是,主人收拾行李,当天就动身启程,这一路走来实在不轻松,眼见天色不早,但一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不远处孤伶伶的一户人家,主人决定叩门请求收容。门咦地一声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佛能在人间示现的因缘通常只有一世,入灭之后又要到别的世界继续受生来利乐有情,所以佛灭之后,我们所能亲学法的对象就是僧,因此不能只皈依佛宝与法宝,佛法僧三宝不能缺一,所以一定要有三皈依。如果要说只有一种皈依的话,那就只有诸佛皈依于法,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人能只皈三宝之一。所以,如果有人说:既然能为众生宣说坏烦恼因而得证解脱的是佛,能使人坏烦恼的因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这个提问都是关于戒律上的问题,您说:「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关于这个部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详细的开示,目前第一辑已经出版了,后 三摩地

2018-07-22

而哑羊僧则是指愚痴、鲁钝,不能够分辨有无违犯杀、盗、淫、妄等根本罪,对于微小罪及忿、恨、覆、谄等小随烦恼不能发露忏悔,也不知依止善知识而安住,不知道要时常亲多闻聪明的善知识,去恭敬请问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如何作是有罪?如何是无罪?不能够决断善恶默然无语,犹如白羊都要被杀了也不能作一声一样,因而就被称为哑羊僧,当然这也是包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都 三摩地

2018-07-22

而哑羊僧则是指愚痴、鲁钝,不能够分辨有无违犯杀、盗、淫、妄等根本罪,对于微小罪及忿、恨、覆、谄等小随烦恼不能发露忏悔,也不知依止善知识而安住,不知道要时常亲多闻聪明的善知识,去恭敬请问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如何作是有罪?如何是无罪?不能够决断善恶默然无语,犹如白羊都要被杀了也不能作一声一样,因而就被称为哑羊僧,当然这也是包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都 三摩地

2018-07-22

在家佛子亲寺院学法,慎勿参与僧众私事及作评论、调停是非;更勿两舌,转述言语,导致僧团之;凡此诸事皆名破和合僧。参加菩萨僧团之共修及弘法事务,亦当谨慎小心;菩萨僧团之成员,修证层次之高低有别,性障深浅亦异;有甫入七住十住之习种性菩萨,习性仍重、仍在熏习佛法者;有已入十行位之道种性者,有已入十回向位之性种性者,亦有已入初地以上之圣种性者,千差万别;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祂所示现的身量跟祂所相应的众生是相类似的,因为只有这样子,众生才能够接触,才能够学习,才能够亲。如果佛陀都是用祂的法身、用祂的报身来示现,众生没办法去亲祂,没办法直接学习的。所以佛陀有时候也依于祂的悲愿--祂本来是可以有广大的受用,可以不受三界轮回、这种色法的境界的拘束--结果祂愿意来到这种五浊恶世,在古代的时候饮食是那么不好,环境是这么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这样的出家菩萨与出家的师徒,如法的自利与利他,必定能够使三宝在人间兴盛久远不绝,并增长大众对三宝的信根,而让大众对三宝的清净功德,更加的尊重恭敬,而乐于承事供养与亲熏习佛法。因为出家的菩萨教导出家,这个八种智慧的内容,前面我们解说过以后就知道说,出家本身就有住持三宝这样的一个相貌,因为大众都是对于出家者,好像看到如来一样的恭敬。因为出家者穿着 三摩地

2018-07-22

皈依三宝的人,由亲善士,听闻,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成就引发慧,和俱生慧,行无倒行,趣闻行烦恼寂静处,故得入于聪明睿哲的正行正至的善士众中。四、为于圣教净信说教天欢喜爱念,诸天多由皈敬三宝,受五戒,修行十善而得生天中。故见有人皈依三宝,皆欢喜爱念,知道皈依三宝的人,死后必来生天上,为增加自己同类而欢喜。如《佛说暛蔑曩法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说:有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四正行,如《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说:“当知皈依,有四正行:一、亲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这里分别略述如下:(一)、亲善士1.1善知识的德相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善知识。圆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佛陀既然是四智圆明,祂有祂的智慧,那弥勒尊佛也有接佛陀的智慧,所以说当这个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佛世的时候,预记弥勒尊佛在未来世增劫的时候成佛,弥勒尊佛没有提出异议呀!表示当时的弥勒菩萨祂也是完全同意释迦牟尼佛祂的预记啊!所以表示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祂是完全两个人意见是一致的,那哪有可能提前由弥勒菩萨掌天盘呢?所以从这个你就可以知道,那个也是自己编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如此,但是平实认为将来应该会有声闻法中的圣僧出现,因为我们《阿含正义》最已经开始出版了!他们若是能懂中文,也能依照《阿含正义》中所说的观行内容实地精修,将来至少会有断我见的声闻圣僧出现,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圣僧。言归正传,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以声闻心态而领受声闻戒,专修解脱道,不受菩萨戒的人;或是受了菩萨戒以后,却把菩萨戒当作次要的戒──别解脱戒,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