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这种思想跟古希伯来的相信耶和华为造物主,在思想形态上是相近的。依这样的思想,人与神便有了父子的关系。人们相信在自己身体的内部,存在着自己独立的心灵实体;这个心灵留住或离去所依附于他的那个躯体,那就产生了生与死的变化;这样的心灵就称为自我或神我,它本质上是与西方宗教所说的灵魂其实是没有差别的。从前面的说明可以知道,外道所说的梵,说的是出生众生的天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虽然我们如来藏本体与世尊无垢识一样的清净,可是我们如来藏所含藏的七转识种子却有染污,未如世尊一样究竟清净,因此悟后须再经过将近二大无量数劫,断除烦恼障种子现行而断除分段生死,其如来藏(阿赖耶识)舍阿赖耶识名,改名为异熟识;再经历一大无量数劫,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所知障无明随眠,究竟清净时改异熟识名为无垢识而究竟成佛。一切有情众生,无论是凡夫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如果听闻如来藏法,能够信受不诽谤,表示已曾供养诸佛,正如《央掘魔罗经》开示:【若诸众生历事诸佛亲近供养,乃能得闻如来之藏,信乐听受不起诽谤。若能如实安慰说者,当知是人即是如来。若诸众生多背诸佛者,闻如来藏则生诽谤,彼诸众生自烧种子。】(《央掘魔罗经》卷二)由开示可知:凡是听闻如来藏法信受而不诽谤,表示他是久学菩萨,已曾供养诸佛;如果不信而诽谤,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有的修行必须要我们自己起心,乐意地去亲近善知识,去听闻,去如理思量,去如法修证。只有我们愿意帮助自己的情况下,佛菩萨才能够帮助我们。简单来说,我们有时候会劝请菩萨们用两句话来安慰他,如果他目前处于困厄的状态,第一个,不应该怨天尤人;第二个,要深信心性不改,业力不转。因为佛菩萨即使再怎么慈悲,祂不可能……。像一只鱼困在这个鱼池里面,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本经的说法因缘,是在世尊已经接近涅槃之时,向着拘尸那城前进;世尊说,我今日涅槃时间已到,你们对法有所疑者,一一法皆可提出来问,不要再迟疑了。这时候大梵天王─也就是初禅天之天主─向前奉献了妙波罗花,退坐一面;此时世尊就拈起了一朵花,瞬目扬眉向大众显示;大众都沉默无语,唯有金色头陀迦叶破颜微笑,此时世尊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嘱于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应亲近真实善知识,并信受善知识之如理阐述。萧老师于正觉电子报连载之《真假开悟》,文字论述与说明清晰易懂,请大德再仔细阅读、思惟,如果还有问题,可再提出商议。 (原标题:众生共同只有一个如来藏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如来藏的众多功能体性里,有一样是「大种性自性」,就是所谓「造色」的功能,有人说我们是父母造出来的,或是上帝捏粘土拆肋骨把我们变出来的,这都是错误的,事实上上帝的境界不脱离意识觉知心的功用,但意识觉知心却是生灭变异的,而父母也只是提供你出生所需要的「缘」而已,好比说温暖的子宫,或是他们交合的过程等等,但真正能让你这颗受精卵能够开始分化,生长,却完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近善友多闻熏习渐次生长。当成四智。四智之因名不空如来藏。」(CBETA,T34,no.1723,p.710,b15-20)《妙法莲华经玄赞》卷3:「胜鬘经云有二种如来藏空智。谓若离若脱。若断若异。一切烦恼藏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如来藏烦恼有漏虚妄不实。能覆真如。名空如来藏。涅盘无漏体是无为非虚妄法。由近善缘断诸烦恼。渐次智起方便显证。名为涅盘。体性非空因空所显。空之性故。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在末法时期,并非已经没有了义的存在、绵延与赓续;但是因为亲证的人非常的少,设使有因缘亲近真正的善知识听闻,也都因善根微少、福德浅薄而无法信受,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现在就是末法时期。譬如宝岛近年来多有法师、居士,因为大乘禅之见道极为困难,所以退而求其次,改学南传小乘佛法之内观禅,然而如法者少,不如法者多。所谓不如法的意思是说,修学者多半落入定境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并且世尊也规定了,佛弟子们不应当亲近这一些外道之法;那么要远离它们,不可以像外道一样修学咒术、烧施火供,更别提什么男女双修!应该要持守诸佛所制定的五戒、比丘戒、菩萨戒,不与外道共住,不习外道之法。佛世的圣们,大部分也都是这些先学习了婆罗门法门的外道,然后发现了婆罗门的教法并不能够证得究竟的涅槃,所以回心离开外道转进入佛门。例如像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外,近代还出现了麻醉剂,可以让人不醒人事,因此,在重度麻醉的时候,前六识也就消失了,唯待麻醉剂渐渐消退了,意根觉知法尘有重大的变动,所以让意识出现,意识才渐渐出现了;意识出现了,前五识就跟著出现了,才有吾人渐渐醒来的事实。由此可知,前六识是生灭法,而且前五识是以意识为俱有依,既然意识是生灭法,如果有人不承认七、八二识,将第七识、第八识摄归于意识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10)与近代虚云大和尚的开示对照「余问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师曰:开是开显,示是指示,悟是了悟,入是证入。佛之知见,即如来藏心。如来藏生佛不二,只为众生迷,故轮转生死,无有了期。我佛悯之,因出现于世,将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开显指示,令众生了悟,证入佛道,以免长劫沉沦,而获登彼岸。此即佛出世之一大因缘也。余辞出,礼谢毕,师曰:来此有缘。又曰:幸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最近论坛中有师兄公开否定《入楞伽经》中所说如来藏在众生位时在缠的圣教,否定《入楞伽经》中所说如来藏非外道神我的圣教。所以,末学认为非常必要和各位师兄讨论下如下一段《入楞伽经》的含义。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恚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宝在垢衣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近善友听闻。种子渐增为报身本。亦名如来藏。楞伽经云。阿梨耶识名空如来藏。具足熏习无漏法。故名不空如来藏。前法身藏。此报身藏」(CBETA,T38,no.1772,p.273,a29-b7)《说无垢称经疏》卷5「胜鬘经云。在缠名如来藏。出缠为法身。涅盘云。师子吼者。是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二有因缘性。在缠名多闻熏习法尔种子。出缠名报身。楞伽经云。阿梨耶识名空如来藏。具足无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最后,在思想层面,如来藏并不存在近代以来学术界所指责的与大梵说没有区别等问题;宣称如来藏是基体因而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等说法是没有经典根据的。本著突出建树是力图推翻近代以来对如来藏思想的恶意攻击,特别是对《大乘起信论》翻译过程的考据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重新界定佛教的中国化甚至重新思考印度大乘佛教的面貌都有相当价值。作者的话:近代以来的日本和中国佛学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嗔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者虽见他过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骄慢,四者见他善业不生妒心,五者观诸众生如一子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咨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苦恼,不于菩提生退转心。众生若以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而更增慈心,不生恶念。愿我后生在在处处,不受女身、无根、二根、奴婢之身;复愿令我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驱使我;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二事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种人不应亲近:一者棋博、二者饮酒、三者欺诳、四者喜酤酒。如是四人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法放逸所不应作。何等放逸?寒时、热时、饥时、渴时、多食饱时、清旦暮时、懅时、作时、初欲作时、失时、得时、怖时、喜时、贼难、谷贵、病苦壮、少年衰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菩萨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虑财尽,不轻财物,不轻自身,不观时节,不观求者;常念乞者如饥思食,亲近善友咨受正教。见来求者,心生欢喜;如失火家,得出财物;欢喜赞叹,说财多过。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复语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远离悭贪之心,皆由于汝来乞因缘。'即于求者生亲爱心。既施与已,复教乞者如法守护,勤修供养佛法僧宝。菩萨如是乐行施已,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垢能污诸众生心,以是因缘,于他物中尚不能施,况出自物?智人行施不为报恩,不为求事,不为护惜悭贪之人,不为生天人中受乐,不为善名流布于外,不为畏怖三恶道苦;不为他求,不为胜他,不为失财,不以多有,不为不用,不为家法,不为亲近。智人行施为怜愍故,为欲令他得安乐故,为令他人生施心故,为诸圣人本行道故,为欲破坏诸烦恼故,为入涅盘断于有故。善男子!菩萨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