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亦于此林依我住。我见彼诸苾刍。于日后分展转聚集。依有所得现观。各说种种相法。记别所解。于中一类由得蕴故。得蕴相故。得蕴起故。得蕴尽故。得蕴灭故。得蕴灭作证故。记别所解。如此一类由得蕴故。复有一类由得处故。复有一类得缘起故。当知亦尔。复有一类由得食故。得食相故得食起故。得食尽故得食灭故。得食灭作证故。记别所解。复有一类由得谛故。得谛相故得谛遍知故。 三摩地

2018-07-21

由是诸行亲缘故。此中道理当知亦尔尔时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中何等空。是总空性相。若诸菩萨了知是已无有失坏。于空性相离增上慢。尔时世尊叹慈氏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令诸菩萨于空性相无有失坏。何以故。善男子。若诸菩萨于空性相有失坏者。便为失坏一切大乘。是故汝应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总空性相。善男子。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 三摩地

2018-07-21

四者亲真善知识。五者无间勤修善品。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有情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前三饶益诸有情者。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后三对治诸 三摩地

2018-07-21

生触之流六根最。触尔且住须取六根与尔同罪。菩萨尔时体解触相次推六根。此六根者色如燕樔亦如水泡。又如初生痈不久当溃。有何强力自高乃尔。六入言。何故作如是语。菩萨言。由有汝故。与触作力既自无事横生攀缘生一切苦。我断诤讼岂与汝诤。六入言。我过轻微但能生触。菩萨言。我今观触根原由汝。六入者无量苦恼之大窟宅。汝恒狂逸不曾寂定志。恒轻躁不尝调顺。所可攀缘不知 三摩地

2018-07-21

智者值善知识。于尊长处洒扫清净。于尊长身洗持。于支提处除去粪秽。客尘烦恼不令污心。以此业缘得一孔一毛皮肤细滑不受尘水。若菩萨衣服饮食车乘卧具诸庄严物欢喜施与心无悔吝。以此业缘得身金色圆光一丈。若菩萨软美饮食广施无限。令多众生悉得饱足。以此业缘得七处满。若菩萨见善众生欲兴善法。同其正业为其尊导。安立善中除断恶事。以此业缘得师子臆。若菩萨于众生中为 三摩地

2018-07-21

若死死。如是阿难。此大法鼓经名。是二乘之人不信法门。是故阿难。譬如彼王。至斗战时。击王大鼓。此大法鼓。诸佛秘密。佛出世时。尔乃演说尔时世尊告大迦叶。此诸比丘清净纯一。真实强力离诸糟糠。堪任闻此大法鼓经不。迦叶白佛言。若有比丘犯戒违律。是大目连之所呵责。有如是比。我不同行。况复世尊。今此会众。如栴檀林。清净纯一。佛告迦叶。今此会众。虽复一切清净纯一 三摩地

2018-07-21

常见诸佛亲供养。如转轮圣王。凡所七宝常随。如是安慰说者所住之处。如是比经常与彼俱。如转轮圣王所住之处。七宝随住不住余处。其非真宝住于余处。如是安慰说者。现在所住如是比经。悉从他方来至其所。诸不了义空相应经于余处住。如是安慰说者所住至方此经常随。如转轮圣王所游之处。诸余众生随顺王者。作如是念。彼王所住。我亦应去。如是安慰说者所住之处。如是比经亦复常 三摩地

2018-07-21

法门。一切缨络法门(梵本长一)善男子。是名十法门。时大众中有一天子名师子吼。持诸香华幡盖伎乐以供养佛。而说赞曰如来无因喻无胜无有边为诸众生故方便师子吼大云初分善方便健度第二十一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入世间方便法门。惟愿如来。广分别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生王入法门。毕竟多方便入法门。信心入法门。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人亲无量恒河沙诸佛世尊。于诸佛所受持净戒。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成大功德。然后乃得闻是经典。虽得闻受不能广说。若于不可计不可数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受持净戒乃至成大功德。闻已则能分别广说。善男子。欲灭是经当于阎浮提中具足流布。佛涅槃后初四十年亦当流布。垂灭余四十年复当流布。行恶之时。谤方等时。恶王治时。我诸毁禁戒时。遭值荒乱世人轻时。四部。不修身不修戒不 三摩地

2018-07-21

则得亲无量诸佛。亦有是处复次善男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欲修习是三昧者。先当思惟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佛法不灭。无有毕竟入涅槃者。复作是念。一切众生种种所须我当给施。若脚若手若头若目。为故悉舍所有。舍时欢乐舍已无悔。何以故。我此身者犹如药树。若能作是一念思惟。当知不久得是三昧。复次善男子。譬如骏马髦尾纤长。于十五日布萨之时。在大海中悲鸣三唱。谁欲 三摩地

2018-07-21

即于佛前说偈问曰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云何得广大 为众作依止实非阿罗汉 而与罗汉等云何知天魔 为众作留难佛说波旬说 云何分别知云何诸调御 心喜说真谛正善具成就 演说四颠倒云何作善业 大仙今当说云何诸菩萨 能见难见性云何解满字 及与半 三摩地

2018-07-21

亦可得大般涅槃。如来何必说是四人为依止处。如是四人所可言说未必可信。佛告迦叶。善男子。如我所说亦复如是非为不尔。善男子。我为声闻有肉眼者说言降魔。不为修学大乘人说。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大乘者虽有肉眼乃名佛眼。何以故。是大乘经名为佛乘。而此佛乘最上最胜。善男子。譬如有人勇健威猛有怯弱者常来依附。其勇健人常教怯者。汝当如是持弓执箭修学矟道长钩 三摩地

2018-07-21

恶友贪利无厌缠缚难解。欲于恶欲贪。于恶贪。身见有见及以无见。频申喜睡欠呿不乐。贪嗜饮食其心[梦-夕+登]瞢。心缘异想不善思惟。身口多恶好喜多语。诸根闇钝发言多虚。常为欲觉恚觉害觉之所覆盖。是名烦恼障。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报障者。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诽谤正法及一阐提。是名报障。如是三障名为大病。而诸菩萨于无量劫修菩提时。给施一切疾病医药常作是愿。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可知,)佛菩提乃是菩萨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从菩萨最基本的七住明心开始,了知万法都是从这个真心出生,不能外于这个真心而有一切法出现;如是次第经历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最后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从上面分析可知:《心经》所说的真实内涵,不离《心经》所说的心,这个心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包括了蕴处界及诸法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道理与佛在《杂阿含经》卷3中开示的一样,如下: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3)解释如下:所以,多闻圣看见种种的色法,譬如已经过去的色法、未来会出现的色法、现前的色法、五脏六腑等内色、山河大地等外色、粗糙的色法、微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说在这四种陀罗尼里面,菩萨咒陀罗尼是跟我们印象中的咒语最接的;比方说,我们印象中的〈大悲咒〉,那就是属于菩萨的咒陀罗尼里面的一种。至于说其他的菩萨忍陀罗尼、法陀罗尼跟义陀罗尼都各自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不过我现在跟大家介绍一个咒,这个咒它是一个陀罗尼,可是它却同时满足了菩萨忍陀罗尼、菩萨法陀罗尼跟菩萨义陀罗尼,这个咒就叫作〈正觉总持咒〉。我们念一 三摩地

2018-07-21

而且我们可以从刚刚那段里面,一开始它比对的是什么呢?比对死者他的寿命灭了,所以说温暖也灭去了,诸根败坏;如果说是灭尽定呢,他的暖不去,寿命也没有中断,所以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知道,灭尽定跟死亡其实是最接的。接下来再继续比对,比对灭尽定跟无想定,就是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为什么?因为非想非非想天的这个无想定呢,其实也跟死亡接,可是它跟灭尽定来比,它就没 三摩地

2018-07-21

复次,如彼所言:【【但《成唯识论》中却明示初地菩萨方才「见道」,而斯六、七二识方才「转识成智」,与萧老师建立实有极大出入!】】然而成论所说六七二识之转识成智者,其实始从「前真见道」之时,已经开始转生,已经开始出现,非不现行运转也!但却要待通达位之初地入地心中,方才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未到通达位时,皆犹尚未满足下品二智,是故论说「前真见道位得根本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可知,佛菩提乃是菩萨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从菩萨最基本七住明心开始,了知万法都是从这个真心出生,不能外于这个真心而有一切法出现;如是次第修行,经历将三大阿僧祇劫,最后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从上面分析可知:《心经》所说的真实内涵,不离《心经》所说的心,这个心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包括了蕴处界及诸法等法 三摩地

2018-07-21

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煖等四法依四寻思四如实智初后位立,四寻思者寻思名、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如实遍知此四离识及识非有,名如实智。名义相异,故别寻求;二二相同,故合思察。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为煖位。谓此位中创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明得名;即此所获道火前相,故亦名煖。依明增定,发上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