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同观世音菩萨,您不可以不说祂不是圣义僧,祂当然是,不管菩萨是不是化现居士身,非出家相,祂当然是圣义僧,不是有人以为只有理去发须,穿上袈裟,这样才叫做僧吧?如果有这种错误知见,也无可奈何,那只问一句话,如果一个凡夫僧,无法说出大乘佛法的义趣,而一位居士,不知道是不是菩萨化现,但是却能够讲出当世都无法反驳的正知正见,而且依据这佛陀的经典,字句都能够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种错误的说法误导了许多学禅的人,使人不敢去亲近一个真正开悟的人。《六祖坛经》、《永嘉证道歌》、《景德传灯录》、《指月录》记载的诸多公案,祖师们都在说悟,怎么可以说悟了不能说?悟者说悟,是如实语,然应有分寸,不能将所悟的内容(宗门密义)——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的所在明说出来。《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载,佛已吩咐不可向外道及初机学人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你已经去过纽约;说纽约也许太远了,我们讲近的,比如说台中:你出生以来都住在台北,你想要去台中,问人家去台中要怎么走,有个人告诉你说:“我没有去过台中,也没有听人讲过怎么去,但是我知道要怎么去,你就往北一直走就到了。”他可能会这样乱讲,其实是笼罩你。这样乱讲,偶然也会讲对;往北方去,虽然到不了;那就改从东方、西方走走看,再走不到,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后方能如同上辈往生者一般见佛、亲近佛,并听闻佛说甚深妙法,次第往佛菩提道上进修。上品往生者,除了应修之福德以外,于舍报前必得要在大乘法的领域涉入或深或浅,浅者如同佛于《菩萨璎络本业经》所说:「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蓝吉富先生言:【我之所以对宏智所撰的近首《钝鸟》偈印象深刻,是因为该偈,常使我在脑子里浮起宏智对大慧的无瞋风范,以及其对死亡一事的平常心,更使我感受到他的生死一如的境界。】此说诚然,蓝先生劝诫大众共同心仪于天童的无瞋风范,共同向往天童的生死一如境界,其心也善,诚应赞叹之。然而蓝先生接著说:【这一事例,使人觉察到:即使像大慧那样曾经大悟的禅师,也并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蓝吉富先生言:【我之所以对宏智所撰的近首《钝鸟》偈印象深刻,是因为该偈,常使我在脑子里浮起宏智对大慧的无瞋风范,以及其对死亡一事的平常心,更使我感受到他的生死一如的境界。】此说诚然,蓝先生劝诫大众共同心仪于天童的无瞋风范,共同向往天童的生死一如境界,其心也善,诚应赞叹之。然而蓝先生接著说:【这一事例,使人觉察到:即使像大慧那样曾经大悟的禅师,也并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转增,能毕竟伏一切烦恼,由斯烦恼永不现行,犹有所知微细现种及烦恼种,故未究竟。】也就是说,《成唯识论》中,将成佛之道分为远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和大波罗蜜多等三个阶段。必须具足这三个阶段的修证以后,才能成就波罗蜜多的佛地果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自性论》,为近来发现之梵本,古代未汉译,或已失译。三、论书注释1.《摄大乘论释》,共有:陈真谛、隋代达磨笈多与行矩、唐玄奘等三个译本。2.《大乘庄严经论释》,注释《大乘庄严经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之外另一现存的重要著作之一,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众生)。3.《中边分别论释》十五卷。4.《法法性分别论释》。四、,如《俱舍论》三十卷、《广百论》、《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这个现观,所以他能够对治到意根,使得意根对于一世一世的菩萨修行,不再贪着菩萨对于利益众生、给众生种种利益之后,众生的种种回报——那也犹如梦幻;所以也不贪着于众生的种种的供养、恭敬或是种种的亲近、乐爱,他都不贪着;所以就能够使得意根的染污性,逐渐被对治而逐渐转变清净。这样子才是真正的现观,而现观能够成就,而对治到意根。能够实证如梦观,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会举出一些现成的例子来说明三贤位的修行,因为这一些是我们会里近来发生的现成例子,也跟大家的佛道次第观念息息相关。三贤位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其中的十住位又叫作十发趣;十发趣,意思就是说有十个层次让你发起那个心:趣向佛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的解脱道;这叫做十种发趣,也就是十住心。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这个现观,所以他能够对治到意根,使得意根对于一世一世的菩萨修行,不再贪着菩萨对于利益众生、给众生种种利益之后,众生的种种回报——那也犹如梦幻;所以也不贪着于众生的种种的供养、恭敬或是种种的亲近、乐爱,他都不贪着;所以就能够使得意根的染污性,逐渐被对治而逐渐转变清净。这样子才是真正的现观,而现观能够成就,而对治到意根。能够实证如梦观,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鸠摩罗什菩萨对吕纂说:象征怪异的事即将发生,潜龙出游,龙属于阴类,出入有定时;但是近时常常出现,象征灾害要来临。一定会发生部下篡位的事,你应克己修德来挽回天运。但是吕纂却不采纳忠告。有一天,吕纂和鸠摩罗什菩萨下棋。吕纂吃掉一颗鸠摩罗什菩萨的棋子,吕纂说:杀胡奴头。鸠摩罗什菩萨回答:不能杀胡奴头,胡奴将杀人头。鸠摩罗什菩萨的话,含有影射意义,但是吕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有人问:菩萨应当努力去度化众生,怎么还会想要时常亲近诸佛呢?龙树菩萨回答:大部分众生尚未进入菩萨位,尚未达到不退转之地,还没被授记成佛的缘故,这时候由于自身力量尚未具足,如果远离诸佛,便会败坏种种福德善根因缘,沉溺在烦恼大海之中。假使自己尚且不能自度解脱,如何能够度化他人解脱?就好比有人乘船,船只行到河流中央时,突然破损败坏即将沈没,此时,如果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比丘度人,义不容异,功德在心,理无远近。宜存远大,何必专重目前?”摩揭陀国王遂从其所言。于是马鸣菩萨赴北印度健陀罗国贵霜王朝,宣扬大乘佛法,旋即度化迦腻色迦王,受封为国师。王每于政务余暇,时常向他请益佛法,尤其借重他在佛教文学艺术方面精湛的造诣,在各地行宫及全国各地区兴建佛塔、伽蓝,形成日后佛教美术史上著名的犍陀罗美术(注:犍陀罗(梵Gandhara | 三摩地 2018-07-21 |
![]() |
③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佛兴于世,从兜率天宫没、入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说法、示现涅盘,皆悉往诣,亲近供养,为众上首,受行,于一切处一时而转;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④又发大愿: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不坏不杂,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广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初地、初心,生起增上意乐,修无生法忍;二地生起清净心,修持增上戒学;三地于一切境生忍,而修增上心学;四地起大誓愿,方便进趣勤化众生;五地依增上心学,起无厌倦任持心,起六通成满任持心,起成办利乐有情心;六地圆成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七地起修以诸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无量世亲近智者乐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是故次得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亲近智慧的人,乐于听闻议论,听后乐于修习,乐于祛除道路上的障碍荆棘。所以得到皮肤柔软,一一毛孔生一毛相。(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杂乱)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是故次得金色身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祂所示现的身量跟祂所相应的众生是相类似的,因为只有这样子,众生才能够接触,才能够学习,才能够亲近。如果佛陀都是用祂的法身、用祂的报身来示现,众生没办法去亲近祂,没办法直接学习的。所以佛陀有时候也依于祂的悲愿----祂本来是可以有广大的受用,可以不受三界轮回、这种色法的境界的拘束----结果祂愿意来到这种五浊恶世,在古代的时候饮食是那么不好,环境是这么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叫作等觉位呢?因为等觉菩萨祂的功德等法,其实跟佛地这个状况已经非常接近了;而妙觉菩萨叫作一生补处,这个一生补处意思就是说,未来要成佛的时候,就是在将来的下一生成佛,所以祂叫一生补处(这已是成佛前最后一次依异熟果而受生,故又名为最后身菩萨;以后在各个小世界中的受生成佛度众生,都只是示现而不是依异熟果来受生)。等觉菩萨的修行,其中有三个大的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往前推,有过去的六尊佛;最靠近的这六尊佛来到这个世间,祂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然后有释迦牟尼佛。这七尊佛由于都已经入灭了,所以又称为过去七佛。而释迦牟尼佛之后,下一尊佛是现在正在兜率天宫说法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所以,我们佛教里面有的道场它供的是三尊佛像,又叫三世佛,就是过去佛燃灯佛,祂也曾经是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