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他就好像世尊刚成佛的时候,当他初来的时候,严治器仗看来很威严的样子;可是越靠近佛陀,他们的身体就渐渐成为老朽之状,必须要策杖而行。现在的问题是,当他们来到佛陀所在以前,四种兵及虚空诸天,大家都同时听到释迦牟尼佛在讲《不退转经》,所以想要往前去逼佛陀时,全都进不了,既无法前进就只好在半路上停住了。一旦停住而无法再前进了,心里面又惊又疑:「像我们这样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有苦,所以众生有种种的恐惧怖畏无法消除,但是佛有能力施给众生一切无畏,因为这个缘故,众生乐于亲近祂,可以安心学法。佛也用无量方便善巧来教化众生离苦得乐,例如诸天天人有五衰之苦(注)来求,佛可以让他一念之间消除五衰之相,免离天人的生死(这在经中有现成的典故)。因为诸佛能令众生不生恐怖、畏惧之感,能方便教化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被称为天人师。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我们修行成佛只要三个无量数劫,所以我们修行成佛后世尊的报身还在住世度化众生,祂的报身无量无边,无尽久远,这个报身是示现给初地以上菩萨来亲近修学的报身,所以悟后尚见不到报身佛。因为悟了只是菩萨须陀洹,或菩萨斯陀含,还不到初地菩萨,故不见报身佛,必须修入初地以后往生色究竟天才得以见。因此有些外道因不见报身佛,也未见到化身佛,就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既然不知涅盘境界,如何说涅盘?所以当知,一切有情以皆可证得阿罗汉解脱果故,所以说一切有情皆有涅盘,以此涅盘不生不灭,而阿罗汉最「接近」此涅盘独自存在的境界,所以说有「无余涅盘」、「有余涅盘」,然而涅盘既然不生不灭,所以生死常住,不因为有情出生,不因为有情死亡,而有所变异,以如是故,所以称之为涅盘,既然如是,何有小乘人证得涅盘可说,以实际情形就是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有苦,所以众生有种种的恐惧怖畏无法消除,但是佛有能力施给众生一切无畏,因为这个缘故,众生乐于亲近祂,可以安心学法。佛也用无量方便善巧来教化众生离苦得乐,例如诸天天人有五衰之苦(注)来求,佛可以让他一念之间消除五衰之相,免离天人的生死(这在经中有现成的典故)。因为诸佛能令众生不生恐怖、畏惧之感,能方便教化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被称为天人师。十、为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舍利弗自说偈言:「覆罪妄念人,无智而懈怠,终不欲令此,妄来近我住!」如摩诃迦叶瞋习故,佛灭度后集法时,勅令阿难六突吉罗忏悔,而复自牵阿难手出:「不共汝漏未尽不淨人集法。」如毕陵迦婆蹉,常骂恒神为小婢。如摩头婆和吒跳戏习故,或时从衣枷踔上梁,从梁至枰,从枰至阁。如憍梵鉢提牛业习故,常吐食而呞。如是等诸圣人,虽漏尽而有烦恼习;如火焚薪已,灰炭犹在,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十八、梵音深远相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精色也。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睫目旁毛也,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三十一、眉间白毫相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三十二、顶肉髻相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八十随形好】八十随形好:乃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805,b5-28)在阿鼻地狱之中,痛还算是小损,就可知道菩萨摩诃萨的修行多好!大众可以想一想,如果不是提婆达多菩萨的话,像是一般人可以出佛身血吗?大家谁近得了佛身?有造作什么累劫善缘可以接近佛陀?乃至说可以有这么惊人的业力神力可以隔开人天大菩萨,鬼神,这些数都数不清的有他心通以及宿命明的大菩萨们,然而让佛出血,请问有那一丁点可能?当然曹兄学佛尚且算浅,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五百马于先世中已学菩萨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近恶知识,作恶业缘;恶业缘故,堕畜生中。五百马中有一大马,名曰日藏,是大菩萨。是日藏菩萨于过去世在人道中,已曾劝是五百小马发菩提心;为欲度此五百马,故现生马中;由大马威德故,令五百马自识宿命,本所失心而令还得。善男子!我愍彼五百菩萨堕马中者,欲令得脱离于畜生,是故如来知故受请。善男子!是时五百马减所食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舍利弗自说偈言:「覆罪妄念人,无智而懈怠,终不欲令此,妄来近我住!」如摩诃迦叶瞋习故,佛灭度后集法时,勅令阿难六突吉罗忏悔,而复自牵阿难手出:「不共汝漏未尽不淨人集法。」如毕陵迦婆蹉,常骂恒神为小婢。如摩头婆和吒跳戏习故,或时从衣枷踔上梁,从梁至枰,从枰至阁。如憍梵鉢提牛业习故,常吐食而呞。如是等诸圣人,虽漏尽而有烦恼习;如火焚薪已,灰炭犹在,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就依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来略谈菩萨们:【讲义文稿】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开示云:【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我们修行成佛只要三个无量数劫,所以我们修行成佛后世尊的报身还在住世度化众生,祂的报身无量无边,无尽久远,这个报身是示现给初地以上菩萨来亲近修学的报身,所以悟后尚见不到报身佛。因为悟了只是菩萨须陀洹,或菩萨斯陀含,还不到初地菩萨,故不见报身佛,必须修入初地以后往生色究竟天才得以见。因此有些外道因不见报身佛,也未见到化身佛,就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在三界六道中,有种种苦,也有种种恐惧怖畏,都无法消除,但是佛有能力施给众生一切无畏,因为这个缘故,众生乐于亲近祂;因为只要依于佛座而住,什么恐惧都可以消除;既然如此,就可以安心学法。佛当然可以用无量方便来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诸天天人有苦来求,佛也可以让他一念之间,免离天人的生死,这在经中也有现成的典故,所以天主的五衰之相,当下消除了。这就是说,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时他们邻近的国家,有一位国王,与大光明王交情很深厚。那个国家所缺乏的东西,大光明王随时会赠送给他们;而那个国家所特有的珍宝,也会奉献给光明王。有一天,那位国王在山林里游猎,得到二只大象的独生子,是只少壮的雄象,长得非常端正胜妙,通体白色,就像玻篷山一样白,四只脚稳稳的站在地面,头、尾、阴部也端正下垂,就像转轮圣王所乘的白象宝,那样的让人爱敬!那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正觉弘法将近二十年来,经过三次严重的法义质疑、检验,也经过各大道场十余年来私下不断的寻找法义过失而不可得。正觉同修会弘扬的法义,既已证明是依照三乘菩提诸经所说的法义而实证、弘扬,各大道场都找不出本会的修证及所弘扬的法义与经教不符之处,又都已承认自己的法义与正觉同修会不同,这已证明他们的“修、证”都是不符经教的,才会与正觉的法义不同。─ | admin 2018-07-21 |
![]() |
譬如我们的眼睛,虽然每个人都很爱护它,因为那是我们的灵魂之窗,可是当年纪慢慢大了,即使没有病,年老之后,视力也会减退;有的人年轻时候有近视,老时又有远视,最后终有一天,视力变差时,那个美好的视力,就跟我们爱别离了。谈到八苦的时候,除了粗糙的苦要观察之外,还要观察到比较细致的,对于跟我们身心有关的爱别离苦也要观察。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里面,有一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近波罗蜜多修道位初地:第十回向位满心时,成就道种智一分(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复由勇发十无尽愿,成通达位菩萨。复又永伏性障而不具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由大愿故留惑润生。此地主修法施波罗蜜多及百法明门。证“犹如镜像”现观,故满初地心。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烦恼障现行悉断,成四果解脱。分段生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中间将近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学,可是这种种地修学无不依靠最初亲证如来藏所得的人无我而为基础。那么,要先明白大小乘的差别,才能够进一步去说:佛法是汇归于一佛乘。------《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1集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正钧老师主讲 (原标题:缘觉乘者没有办法触及法界的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惓,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我们的眼睛,虽然每个人都很爱护它,因为那是我们的灵魂之窗,可是当年纪慢慢大了,即使没有病,年老之后,视力也会减退;有的人年轻时候有近视,老时又有远视,最后终有一天,视力变差时,那个美好的视力,就跟我们爱别离了。谈到八苦的时候,除了粗糙的苦要观察之外,还要观察到比较细致的,对于跟我们身心有关的爱别离苦也要观察。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里面,有一位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