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无数劫中,六度势力渐增,伏诸烦恼令永不现,次第渐佛究竟觉。第三个无量数劫:从八地修习求佛菩提起,到十地成就大法智云止,此无数劫中因修习无生法忍,六度势力增盛,毕竟伏断一切烦恼,永不现行,将成佛道。那么成佛的周期能否缩短?世尊在《解深密经》里面说:悟了以后很懈怠不肯精进修行的人,他修行佛道,一劫就是一劫时间,不能缩短;精进一点的人,他“以一 三摩地

2018-07-22

乃云:如诸菩萨,亲供养一切诸佛,入一切智大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三十八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众生夜神。为说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超诸世间,现诸趣身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德神。(诸趣身,即六道等趣之身也。)〔三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岚毗尼园,参妙德神。为说菩萨于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在五浊恶世成佛弘法前都必须先讲的,如果不先讲华严,将来初转法轮二乘菩提之后,接着再讲第三时(第二教)的般若教,愚痴人就会这样讲:「佛是最才懂得般若啦!以前都没有讲过般若,可见初成佛时还是不懂般若,显然是最才又悟到的。」接着在最后那十几年第三转法轮宣讲方广别教的法,众生又会讲:「祂是后来才懂唯识的,并不是本来就懂,那也是最才悟出来的。」为避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避开自己无有修证,也不能够了解经典实义的佛学研究者,其所知皆是猜想而生,皆是佛陀所说的凡夫,根本是怀疑佛,怀疑声闻,怀疑缘觉,怀疑菩萨的接一阐提人,所以对其而言,佛法的价值不会比其阅读一本杂志来得更多,佛法是种理念,而非是实际,所以即使其认定其生命假象,也不会以大乘说有实相而行大乘法,还是会落于意识心的所缘取境界,求取内心的自在、宁静、平和、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说菩萨要经历几十个阶位的修学,于无生法忍的亲证后,即生到如来家之后,还要经过两大无量数劫的修行,然后十方如来才会予以灌顶而受法王子职。假使有菩萨利根而又精进,勇猛不懈,可以化长劫入短劫,很快成佛,把别人钝根又不精进而历经三大无量数劫修完的三乘菩提,在快速的短劫中修完,还是一丝一毫都无有所遗漏,才能成佛;因此,化长劫入短劫的大精进利根菩萨,看似 三摩地

2018-07-22

二十三、阎罗王执杖鬼这种鬼前世时,亲国王大臣等权贵之人,专门做暴力恶劣之事。因此成饿鬼之后,当阎罗王的使唤,拿杖打犯罪之鬼。二十四、食小儿鬼这种鬼前生用咒术,来骗取人的财物。他们杀害猪羊以行邪术,死了之后堕到地狱。地狱之罪罚完毕之后,又堕到饿鬼道,经常吃小孩子。二十五、食人精气鬼这种鬼前生诈称与人亲善友好,骗战友说我为你掩护,让战友奋勇出力,结果 三摩地

2018-07-22

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以上说明死的种类。而死的意思是说,许多种类的有情众生,命根结束时显示了无常,死亡而丧失身体,接着身体就散灭了;寿命用尽了、破坏了,命根因死亡而不能再有觉知领受了,就称为死亡。死的痛苦,是说众生死的时候,身体领受了苦受,遍身领受苦受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迟钝的三果人很容易退失,为了保证不退,所以最好进修二禅,使得欲界爱永远不会再现前;正因为初禅距离欲界很,所以三果人也有退失的;如果能够进修二禅,离欲界就更远了,那么三果的功德将永远不会退失。这时候二禅完成了,三果坚固不退,就可以去探讨五个上分结是什么了。这五个上分结探讨清楚了,进而把它断除了,那就是四果人──慧解脱阿罗汉。但是慧解脱很难修,是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极容易嫉妒在眼前的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遥远的陌生人。一个渴望往上爬的小职员并不嫉妒某个美国人一夜之间登上了总统宝座,对他的同事晋升科长却耿耿于怀了。一个财迷并不嫉妒世上许多亿万富翁,见他的邻居发了小财却寝食不安了。一个爱出风头的作家并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因他的朋友一举成名却愤愤不平了。由于嫉妒的这一距离法则,成功者往往容易遭到他的同事、熟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我们会不会总是硬忍,最终让自己长出厚厚的自我保护壳,使他人无法接和了解?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智慧的忍,不是把自己变得刀枪不入、坚硬不可摧,而是让自己变得柔软、从容、接纳、包容、随势而动、随机而行;任何阻碍、对立,在这种智慧的忍面前,都瞬间消散,失去了原有的破坏力,被化解、转化,最终收获和谐。智慧的忍,包含三层含意:一是受,二是纳,三是化。当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三年的自己,看到了佛法的智慧与价值观逐日注入自己的生命中,也慢慢看到自己人生观念的改变,且反映到日常生活中的处世与抉择,对生命的意义、自我存在的目的与价值有了更明确的了知与方向。随著心越来越信受,自己对学佛的正确心态与迈向亲证生命实相的态度是坚定且充满信心的,也发现过去曾经数十年浮动不安的心找到了归依处,心安了!内心无限感激当年好友无意间的热 三摩地

2018-07-22

家里决定买一处商住房,还没签合同,我和老公就因为房子装修的问题,意见相左而引起了争执。我一心想要一个供我拜佛、看书的理想中的环境,但老公却另有他想。争执中心里生起一个念头:人家都是以老婆意见为主,他为什么就这么小心眼?从来都不知道让一下!这个念头一出来,语言文字也马上从嘴里吐了出来:我还就是想要这个地方,就要这样装咧!老公不吱声了,我以为他妥协 三摩地

2018-07-22

比方说如果今天,我们上次举的例子是,我们交出来的成品只有七十分,然而我们上司老板却要求了九十分,这个时候请问您如何因应呢?当然,因为要求九十分却只做到七十分,很自然的您可能会受到上司或老板的关切甚至责备;这个时候您不免就会心里面——如果按照一般的心态来说的话,您不免心里就会生起烦恼!可是这个时候,要对治这个烦恼的时候,很多人说:哎呀!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知,佛菩提乃是菩萨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从菩萨最基本七住明心开始,了知万法都是从这个真心出生,不能外于这个真心而有一切法出现;如是次第修行,经历将三大阿僧祇劫,最后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从上面分析可知:《心经》所说的真实内涵,不离《心经》所说的心,这个心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包括了蕴处界及诸法等法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对不相干的人客客气气、彬彬有礼,对亲、呵护自己的人却毫无顾忌、任性无礼。很多人对亲人发了脾气,事后很懊恼,可下次还会如此。究其原因,是亲人的包容让我们太放肆。假如对领导、同事等外人发脾气,很可能损害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沟通中会有意无意地注意方式方法。而亲人是比外人更稳固的一种关系,我们知道,即使言行出格,他们也不会计较、不会记恨;即使拿他 三摩地

2018-07-22

参加的成员大约有三、四十人,开始有人憋的难受,每次趁去厕所时赶紧说上几句话,中途陆陆续续走了将一半的人,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三、四人,他说看到一些人在打七中坐卧不安、痛苦难忍,真是一种受罪、煎熬啊,就像江姐在渣子洞受酷刑一样难受。如真的临终到来,像这样能往生吗?(以上是我回顾程有关讲话的大意)。虽然大家认识到念佛的重要性,并决心好好念佛,但由于平日时 三摩地

2018-07-22

聚餐的时候,听到一个同事酒后抱怨说,年三十,突然感觉到这个世界对他充满了恶意。工作晋升失败,能谈心的朋友越来越少,和妻子吵架搞得家宅不宁。我什么都没做错,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对我?然而据我了解,他晋升失败是因为能力不足;朋友变少是因为他脾气太暴躁;就连妻子也不能再容忍他毫无缘由地情绪波动,争吵无可避免地出现。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2

经过其他人向佛陀举报,所以佛陀就制定这个戒,公众跟大家说明以后不可以这样!所以譬如优陀夷比丘,他后来也是鼎鼎大名的阿罗汉!但他在未证果之前,佛陀就为了他制定了好多戒律!因为他很喜欢去亲女人!而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犯了五戒十善,不要犯菩萨戒,也不要犯了讲堂的规矩,因为讲堂的规矩就是各种小小戒,这些小小戒都是在保护我们的道业,也在保护不要受到外道或其他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菩萨!如果您想要断除我见,首先必须先亲真善知识,听闻熏习正确的佛法知见,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能如实了知,并且能够如实观行蕴处界我生起之次第,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能否如实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正是修行的关键;离开识阴,特别是意识觉知心,根本就不可能有所修行,我见与我执的断与不断,关键也是意识。人们如果有世间智慧,而能分辨是非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当事者可能并不知道过去生他也是在菩萨行的一个行列之中,但是这一生既然已经亲于佛法,就应该晓得说,我们应该继续来向佛法这个康庄大道迈进,乃至于成就佛果。所以应当相信自己能够摄受这些无量无边的众生,那如此一件小小的事情,我们就不需要把它扩大。因此当他人评论另外一个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离开现场,一个方式是说,就不要去说他所说的是对的、或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