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最近聚餐的时候,听到一个同事酒后抱怨说,年近三十,突然感觉到这个世界对他充满了恶意。工作晋升失败,能谈心的朋友越来越少,和妻子吵架搞得家宅不宁。我什么都没做错,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对我?然而据我了解,他晋升失败是因为能力不足;朋友变少是因为他脾气太暴躁;就连妻子也不能再容忍他毫无缘由地情绪波动,争吵无可避免地出现。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过其他人向佛陀举报,所以佛陀就制定这个戒,公众跟大家说明以后不可以这样!所以譬如优陀夷比丘,他后来也是鼎鼎大名的阿罗汉!但他在未证果之前,佛陀就为了他制定了好多戒律!因为他很喜欢去亲近女人!而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犯了五戒十善,不要犯菩萨戒,也不要犯了讲堂的规矩,因为讲堂的规矩就是各种小小戒,这些小小戒都是在保护我们的道业,也在保护不要受到外道或其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各位菩萨!如果您想要断除我见,首先必须先亲近真善知识,听闻熏习正确的佛法知见,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能如实了知,并且能够如实观行蕴处界我生起之次第,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能否如实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正是修行的关键;离开识阴,特别是意识觉知心,根本就不可能有所修行,我见与我执的断与不断,关键也是意识。人们如果有世间智慧,而能分辨是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当事者可能并不知道过去生他也是在菩萨行的一个行列之中,但是这一生既然已经亲近于佛法,就应该晓得说,我们应该继续来向佛法这个康庄大道迈进,乃至于成就佛果。所以应当相信自己能够摄受这些无量无边的众生,那如此一件小小的事情,我们就不需要把它扩大。因此当他人评论另外一个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离开现场,一个方式是说,就不要去说他所说的是对的、或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位婆罗门的看到机会来了,就手持匕首来到大师近前,一刀刺进提婆大师的腹部,在持刀划拉的瞬间,不仅浓浓的鲜血一下喷射而出,就连内脏也都流出了体外。我想,所有人在遇见突然被刺的情况下,都会表现出极度的痛苦和惊恐,以及想着如何搏倒对方,就算不能杀死对方,也要尽可能的保护自己,大声呼救,毕竟众多就在屋外不远处。而恰在这时,在这巨大的痛苦降临的瞬间,就可以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这是人世间最核心最紧密的关系联盟,若不是过去和今生非常深厚的缘分,可能很难成为这样亲近的关系。过去生的事情我们无法知道,孩子投胎到一对父母那里时的情景我们也无法看到,且看今生的婚姻关系,两个陌生男女能够选择彼此而成为夫妻眷属,生儿育女,相伴一生,这是怎样的缘分?为什么你们会选择彼此?如果你在对方身上没有看到一点你所需要所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警句,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每天乐呵呵的人倒仿佛有点没心没肺,只有愁眉紧蹙方显深沉。从现实角度来讲,社会仍处于大变革时期,旧体制已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善,人们对生活普遍缺乏安全感,难免对当下及未来充满担忧,害怕生活失控,担心突发事件超出能力。正如春种、秋收、冬藏一样,必要的忧患意识不可缺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个人最近二十年的经历,以及不断的学习、思考、反思、验证,让我发现一件很沮丧的事情,就是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不欣赏乃至讨厌的问题,在你真的沉淀多年、平心静气的反观自己时,赫然发现,原来自己身上都同样存在。这个发现让人沮丧的同时,也不由得会陷入深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色即见心;一切皆是你的内心。看来丝毫不错。不过我相信很多人看到我的这个叙述,恐怕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近几日,有幸与一位法师在其小庙安住数日,小庙后是一片苍翠的青山,并有溪水流过,清晨踏上青山,好似脚踏柔软的地毯,所处之境几似幻境。午后品茗,法师聊起他出家的因缘,当年还是13岁的少年,一次偶然的因缘来到一座寺院,刚进门,看见一幅佛陀画像,一下被这庄严的法相摄受,青色的肉髻、慈悲的微笑、飘逸的天衣,整个画面弥漫着那种出尘的意境,少年在佛前久久站立,此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广告公司的SS是个小姑娘,一日终于捉到YY在办公室,问:给您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有接……YY说:哦,对不起,上礼拜出差,近几天又歇病假——小姑娘忙搀住YY:没事吧?要不要我到家里去照顾你?工作这样忙,哪有时间做家务,我做饭打扫卫生都能来!一盆火似的赶着,YY推托说开会,逃也似的进了会议室。临下班还又收到她的短信:您病了还加班,我不放心。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吉祥经》)[今译]不要亲近愚痴的人,应该与智者交往;尊敬道德高尚者,这样才是最大的吉祥。▲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今译]别人对有我有一点点恩德,就应想着怎样大大地回报他。对怨恨自己的人,要总是怀着善心。▲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所有有危害,云何自丧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使是以大乘佛子来说,十信位以后才开始要十住位,您才想要说我要如何安住;因为相信了,不然那个地方你根本不想去,不然那个处所你根本不想亲近,那个道场你根本不想要踏进去。这就是同样的道理,你要产生清净信。所以对于这种种的这些法分成内外的,你要一一的观察、好好的观察、审慎的观察----它是会变的,它变完以后什么时候变回来的。我小时候是这样,老的时候是这样,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我们怎么样来理解这些事情?我们首先来看看脑神经科学的科学家他们的一些基本看法,特别是最近几年之内,在天下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它就提到一种见解。在天下杂志464期里面,里面说:【最近神经科学也发现自由意志是个假象,人在作决策之前的五百毫秒,大脑已经先活化了,到行为出现之前的两百毫秒才进入我们的意识界,我们以为自己是行为的主人,其实还是受到这个大脑的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近代显宗里面也有很多名师法师,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修证佛法,所以就看到密宗他们作宣传作这么大,以为说密宗里面有法,就向密宗去攀缘;其实只是想要藉着密宗虚假崇高的名望,来拉抬自己的声势罢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密宗所弘传的跟历代祖师所作的密续,它的内容都是言不及义,都是没有进入三乘见道之中。这个部分各位可以看一看,详细看看说平实导师所着的四巨册的《狂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另外一人一向不在背后讲是非,善于保护一切朋友、亲戚、眷属的名誉,大家对他就不会有恐惧心,所以都喜欢亲近他,他就成就施无畏的功德了。所以菩萨应该嘴巴紧一点,少讲是非,这也是成就自己施无畏的功德与福德。这就是说,施无畏有广义、狭义的不同,那你要怎么去做呢?可以思惟一下:如果大家都知道你善于保护他们的名誉、眷属、财物等,大家就会认定你是施无畏者;不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在梦中曾亲近观音菩萨多次,在福慧两足尊的观音菩萨座前,我就像个乖小孩,眼睛瞪着大大,静静听着观音菩萨演说佛法。亲眼目睹观音菩萨庄严法相的当下,是非常难升起一丝丝不好的心行的,这是观音菩萨的威德力使然,而观音菩萨无比庄严之三十二大人相,更是三大无量数劫修行而来,绝非一世两世,一劫两劫修行就可成就的。以「目绀青色相」为例,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7〈9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天善法,是教导众生持五戒、行十善业,譬如慈济之布施、行善,未来世可得人天善报,然此皆为欲界轮回生死之法,并非究竟,故非第一义法;二乘相空之法,乃是从究竟佛法中析出之方便说,以度畏惧生死速求解脱之人,令其此生或近世得证解脱,得证有余、无余涅盘,以此化城引此心小慧劣之人,增其信心,期能发菩提愿,回入大乘成佛之道。如是二乘涅盘证已,亦回心大乘者,即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愿诸菩萨们绝对不要放弃今生可以开悟的机会,尤其特别是护教的师兄们,今生的道业必定成就,绝对不要退转,要思考诸难:佛世难遇、难闻、怖心难生、中国难生、人身难得、诸根难具,虽然对于我们今日而言,不觉得有何困难,然而天中天世尊所说,岂有虚语,所以轮回的苦痛应当今生了结,应当勤修菩提心,决定发愿成佛,救护众生,以发菩提心的功德,可以尽未来际,必定成就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求于菩提之时,复有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复有四事: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念佛、法、僧、戒、施、天)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是处!】】以上论文供大德参考指教,关于轻戒、重戒之部分,末学是从严斟酌而论,仅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外道谛听,若从人终还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人贤直,亲近善人,毁呰恶人,好惜门望,笃厚守信,乐好名闻及以称誉,爱乐工巧,敬重智慧,具惭羞耻,心性柔软,识知恩养,于善友所心顺无违,好喜舍施,知人高下,善观前人有益无益,善能答对领其言义,善能和合亦能乖离,善能作使宣传言语,于种种语能善通达忆持不忘,亦复能知是处非处。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