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近有梵志兄弟四人。各获五通自知命尽皆共避之。不审今者皆能得脱不。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离。何谓为四。一者在中阴中。不得不受生。二者已生不得不受老。三者已老不得不受病。四者已病不得不受死。于是世尊即说偈言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是务是吾作当作令致是人为此躁扰履践老死忧知此能自静如是见生尽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王闻佛言叹曰。善哉诚如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讯是开口请问:大德!近来身心轻利否?游步康强否?众生易度否?道场事务顺利否?请问这些事情就是问讯。所以问讯并不是弯腰作个手势,那手势不晓得是谁发明出来的,现在且不管它;既然大众都这样用了,我们就暂时沿袭着用,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问讯。在原始佛教经典中,乃至大乘经典中都如是,所以问讯是要向对方请问近来的状况好不好?是讯问近况的意思。法师回答说:都还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讯是开口请问:大德!近来身心轻利否?游步康强否?众生易度否?道场事务顺利否?请问这些事情就是问讯。所以问讯并不是弯腰作个手势,那手势不晓得是谁发明出来的,现在且不管它;既然大众都这样用了,我们就暂时沿袭着用,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问讯。在原始佛教经典中,乃至大乘经典中都如是,所以问讯是要向对方请问近来的状况好不好?是讯问近况的意思。法师回答说:都还好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看见比丘、比丘尼或长老来了,不但要起身、承接、礼拜,礼拜完了还要问讯:“师父啊!近来众生好不好度?您身心轻安吗?”礼拜完了还要如此问讯。问讯是问候讯息的意思,不是作一个手势就叫作问讯,那是不如法的。如果是长老来了,还是一样要起身、相迎、承接、礼拜、问讯他。若是先宿,他也许不是长老,也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先宿就是先辈的在家修行人,你 | admin 2018-07-23  | 
|
| 
 | 
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谘问深法,受持不失。这一段佛开示了说:大菩萨们发了菩提心以后,身业、口业、意业都是要造善业,不可造恶业来损减福德;而他们身、口、意三行所造的一切善业,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众生将来可以证得解脱果乃至证得佛果;所以他们所造的善业,一切都愿意和众生共享。大菩萨们也常常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归纳列举如下:1、恶梦惊心人在睡眠中比较容易感知冤亲债主的活动,它们逼近受报者身心磁场的信息最容易在梦中被接受到,因此受报者常常会作各种恶梦。这些梦境,如果懂得易理,都不难分析出其对应于受报者的哪些方面。恶梦常是恶因正式释放前最重要的预警信息,如果能够高度重视,也就不容易错失机缘,并且可以将恶因化解于萌芽状态之中。2、善缘自断冤亲债主在正式开始讨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因缘而生指的是说,亲近恶友的因缘,长养了不善根,导致身、口、意业造作不善业;既然是从因缘而生,那么就可以从因缘而灭。从因缘而灭就是说在现在自己见到所造的确实是罪业,能够看到自己所造的是罪业,也能够知道说自己的罪过在哪里,是因为贪的烦恼、瞋的烦恼、愚痴乃至于说是嫉妒心的烦恼。所以造作这个十不善业,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见到自己的罪过、自己知道自己的罪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谘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忆念不忘,能分别义;分别义已,转化众生,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倘若说因为发了菩提心,亲近了善友、善知识,修学如来藏正法,亲证了自心如来藏,发起了般若实相智慧,能够观照到这个自心如来,祂的法相永远是本来解脱、本来的永远是无我的这样的来生出万法来运行,也不落于三界有的系缚中,也不落于一切无的这个空法中,那么在三世之中都无所得。因为这个如来藏法性与所生诸法的性相都是如如;因为如来藏自己本身是真如无我,归属于祂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对于菩萨行者来说,第八识如来藏当中的业种的消除,就在这样接近两大无量数劫,也就是三十分之二十三的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过程当中,证悟菩萨靠这些因缘来摄受众生。因此说,实相忏悔灭罪的要领,自己能够转依无罪性的如来藏才是重点。如果证悟之后,还是依于过去的恶见,依于自己所造恶业的习气性障而行,那就不是真实的转依、真实的证悟,因为他的转依并没有成功;既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对于菩萨行者来说,第八识如来藏当中的业种的消除,就在这样接近两大无量数劫,也就是三十分之二十三的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过程当中,证悟菩萨靠这些因缘来摄受众生。因此说,实相忏悔灭罪的要领,自己能够转依无罪性的如来藏才是重点。如果证悟之后,还是依于过去的恶见,依于自己所造恶业的习气性障而行,那就不是真实的转依、真实的证悟,因为他的转依并没有成功;既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合而言,回向必须要有具体的对象,并且有次第性,应该依循由近而远、由亲而疏的次第来进行。弥勒菩萨说《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云: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所以,回向的真实义,主要是希望透过菩萨的一切善净行,能够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上的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减少遮障、福报增广,乃至求取各种三界有为之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因缘而生指的是说,亲近恶友的因缘,长养了不善根,导致身、口、意业造作不善业;既然是从因缘而生,那么就可以从因缘而灭。从因缘而灭就是说在现在自己见到所造的确实是罪业,能够看到自己所造的是罪业,也能够知道说自己的罪过在哪里,是因为贪的烦恼、瞋的烦恼、愚痴乃至于说是嫉妒心的烦恼。所以造作这个十不善业,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见到自己的罪过、自己知道自己的罪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时金刚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有情未得法忍,亦不受行十善业道,及劝众生令勤受学,以强势力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受用种种胜大财业,及余种种富贵尊位;颇有别缘,得方便救,令其免堕无间地狱及余恶趣,受诸苦不?”世尊告曰:“亦有别缘,得方便救,谓有众生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及余种种富贵尊位,虽复未得成就法忍、十善业道,而有信力尊敬三宝,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狎近恶友,违背良师。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大光明,照触我心。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佛教寺院中的沙弥尼、比丘尼以及近住优婆夷等,都是生活在寺院里头,每天与经像、法物为伴的女性修行人,从来不曾见到有人因为是生理期间,而发生所谓冲克的问题。因此,女性信众在生理期间仍然可以进入寺院,从事上香、礼佛、诵经、打坐等各项修行活动。问题六、家中设立佛堂,是否一定要供奉华严三圣像或西方三圣像?有什么样的仪轨必须要遵行呢?答:供奉华严三圣像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吃五辛的人,十方的菩萨、善神、龙天们都不喜欢那样的味道,都会远离这类的修行者,而且饿鬼们却会亲近他,就使他身边都是这些饿鬼。常常跟鬼在一起,福德自然就变少了,有福德的善神和众生们就更不喜欢亲近他了。修行者因为吃五辛所以没有善神守护,渐渐的大力魔王、鬼神也就有机会接近他,就很容易把他引入魔道中造诸恶业,魔王甚至会冒充变化成佛的身相教导这位修行人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内护摩这个说法,可以从《奥义书》里面看到,也就是说《奥义书》一样是佛陀之前的外道法,也就是说相近的内护摩的这种说法在那时候一样是有出现的。所以,不管《大日经》怎样替它辨解,实际上都很难脱离外道婆罗门教的影子,密教的本质确实是和这个脱不了关系的。这也没有办法说它到底是不是佛教,不过确实有许多佛教的名相在密教里面被使用,譬如说灌顶。在世间所说的灌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兜率陀天的世界,并不是跟天人住在一起,而是兜率陀天上有一生补处的大菩萨,弥勒菩萨现在正在那里,所以我们可以亲近这样的大菩萨得到天人身。天人身的话一样可以享受天上的甘露,所以你在五欲上的受用将会超过世间,所以五欲的受用不是问题。极乐净土可以在五欲的受用之中让众生方便可以精进,可是世间的五欲受用却要让你不断地造业,在造业中享受一点点甜蜜的果实,这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这个法难知难解难证,因此要经过无量劫的修持;如果说,大地一切众生能够抛弃自己的恶见,佛陀说这样离成佛之道还是很近。所以不论你跟佛建立什么样因缘,佛都认为你会成就佛道,最怕的是连因缘都不想建立的人,这样的话,总永远一直流连在外道见。不过,外道见可能是一个必经的一个过程,众生经过外道见以后,受苦,受到轮回剧苦,然后有菩萨会在地狱中说法,这样他就慢慢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