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他们不相信!不但如此,无形无色的佛性可以眼见!有些比丘们心中更加不信!好了,因为不信,所以有的人就要出面否定嘛!那么最有位印顺系统的无福法师叫做慧广,在他的杂志中,不是登了一篇文章吗?他公然否定眼见佛性,那这就是否定《大般涅槃经》嘛!那我不晓得他出家了要干啥?《大般涅槃经》他都敢公然否定欸!胆子也真大啊!那么我们将会有人写书回应他;因为他的文章题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把大藏经确实读过一遍,他就不敢来诽谤我了,因为我最发觉圣天与菩萨的《广百论》中已经把这个道理说过了,我以前没有读过,所以不知道已经有人讲过这个道理了。应该是上上周吧!为了找一段而读到时:哎呀!圣天、菩萨早就讲过了。所以菩萨发菩提心时,不会小鼻子、小眼睛的啦!他要帮众生证得解脱道,可是众生跟着他修学而证得的解脱道,还得要胜过外道与二乘圣人;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莫要轻视自己,以为力小微轻,莫要以法运兴衰揣测自己今生将来可得的果位,要相信如是接触大乘佛法,能够安住熏习大乘了义,跟随大善知识的书籍,听其循循善诱,心中虔诚恭敬,义理如是胜解,都很容易在此生悟道,不可思议!证取菩提是很容易得到的,这明白实相心绝对一点也不困难,开悟就是如此容易!《优婆塞戒经》上佛陀亲自说: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善友。乐供养师、 三摩地

2018-07-23

年来慈济功德会在国内九二一地震、国外南亚海啸,甚至最美国纽奥良飓风灾难,均可看到慈济人非常发心的投入救灾活动。这种慈悲心、布施的精神非常值得尊敬与赞叹。然而每次想到佛于《华严经》所告诫「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便会为这些慈济人担心,一生努力行善,如果没有佛法正确知见,会不会因为此生累积的福德,得到往生他化自在天当他化自在天主(天魔)魔子魔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菩萨求于菩提之时,复有四事:一者亲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复有四事: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是处。”〗讲记 菩萨修习成佛之道时要做到这四件事,但是仍然不能离开前段经文说的六度波罗蜜。这四件 三摩地

2018-07-23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则不驯,远之则怨。这只是指一般女子。但佛法中所说的丈夫,则不是自表相上看。表相上的男人中有很多是女人,女人中则有很多是男人。例如:有人现男人相,但心中歪歪曲曲不干脆,这就是男人女人;有人现女人相,但心很直爽干脆,这叫女人男人。而丈夫体性是说没有世间纠葛,证得真如,亲见自性弥陀,永离男女二相,能够开始断除世间烦恼,这 三摩地

2018-07-23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则不驯,远之则怨。这只是指一般女子。但佛法中所说的丈夫,则不是自表相上看。表相上的男人中有很多是女人,女人中则有很多是男人。例如:有人现男人相,但心中歪歪曲曲不干脆,这就是男人女人;有人现女人相,但心很直爽干脆,这叫女人男人。而丈夫体性是说没有世间纠葛,证得真如,亲见自性弥陀,永离男女二相,能够开始断除世间烦恼,这 三摩地

2018-07-23

不是因为这个东西自己用不着,所以就拿出去给别人;也不是因为家法规定必须要布施,爸爸妈妈规定,所以我就只好去布施;不是为了要亲某人,想藉由布施的行为来亲他。以上世尊所开示的,总归来说,最上的布施是无所求施;如果布施的时候是有所求施,那么就会带着有交换的意乐,未来世的福德与功德,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布施的时候,要懂得以智慧为前导;失去了智慧的前导,过 三摩地

2018-07-23

在如是亲证之前,纵使亲善知识而听闻正理,自己也如理作意思惟而无错误,仍然不是实证唯识性的菩萨;因为这时仍然不知道真识如来藏的所在,仍无能力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如何出生五阴身心及万法,依旧落在现识与分别事识等七转识中,所以虽在知解层面已经知道了,但所住的境界毕竟仍在意识或识阴六识的境界中;而这六识的境界全都是有所得的——不离六尘境界的领纳 三摩地

2018-07-23

听闻许多道场,不仅信受平实导师书中所说法义,并且广泛研读、修学、弘扬,实是可喜可贺之美事!这显示了地区虽广为藏密外道法所笼罩,仍有极多深具善根之佛子,能依法拣择其中淆讹,断定何为正见、何为邪见,同时隐约中也透露出导师千百年来在中土所摄受度化之有缘佛子,应此时节因缘,经佛菩萨巧妙安排,负有庄严之使命,要将真实了义再度普润失传已久之地区,使有缘学人 三摩地

2018-07-23

佛为什么会越来越远呢?当然不是嘛!佛是不来不去的,怎么会有远的问题?这表示说,这个念佛人的心是懈怠了,因为也许他念佛很久了都没有什么感应,所以他就对于说可以往生西方极乐的信心就动摇了;因此对于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企图心也因此而淡薄了,所以才会有前面的那些状况出现。同样的情况,当已经开始想要求悟以后,也进一步依着善知识的开示去修集福德,熏习知见,可 三摩地

2018-07-23

那这个部分就请您亲真正的善知识来作请益,我们就不在这里作说明。但是,我们这边讲的是要定力,而不是要定境,讲的是要净念相继,而不是要一念不生;因为要靠这样的定力,才能够在参话头的过程中,以思惟观的方式,去寻觅实相心如来藏。佛在《大宝积经》卷五十里面,为舍利子这么说:【若有乐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未曾听闻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法律教,但于三摩地中 三摩地

2018-07-23

希望对学人而言,还是要亲真正的善知识,而进一步来修学。假如说你求悟是为了智慧,是为了要利乐有情,而不是为了名闻利养,那当然还必须有一些知见是你应该知道的;在听闻思惟了以后,就不会使你在悟后目空一切,反而增加了慢心,成为悟后起修的障道因缘。菩萨一共有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假如过去生从来没有悟过,今世因缘成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人也许远在天边,也许在眼前,也许就坐在你身旁,甚至是你的父亲、你的子女、你的配偶,不一定。因此必须要把性障除掉才不会疑,要把慢心除掉才不会被表象所遮障。5、必须修学动夫那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看话头。我们要有这个功夫——任何一句话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就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清清楚楚看到它是什么!但是这句话的语言文字都没有出来,那才是话头。 三摩地

2018-07-23

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便有某些人因此心生疑惑。认为念佛须执持圣号,口念心念;苦修观者则有佛之形像。而禅门以无门为门,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何能互通?又如何能双修呢?这样的疑惑,存在某些初入佛门者心中。若能一门深入,将发觉门门相通,最后都无差别。我们可以这样说:“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愿使随学者能有定期亲咨询之机会者,譬如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或至少每年一次,能使行者亲修学、解惑释疑。第四、有善巧方便能建立行者参禅之功夫,随学者亲修学而能发起参禅应有的看话头功夫方得名为善知识。第五、已悟明真心,并亲见佛性而不退失者;他能依自己所悟的见地来说,均符合了义经的意旨,而不是依经解经、依文解义。以宗门而言,依经解经、像文解义并 三摩地

2018-07-23

(一)禅净互通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便有某些人因此心生疑惑。认为念佛须执持圣号,口念心念;苦修观者则有佛之形像。而禅门以无门为门,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何能互通?又如何能双修呢?这样的疑惑,存在某些初入佛门者心中。若能一门深入,将发觉门门相通,最后都无差别。我们可以这样说:「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于虔恭奉事,亲参究之中,真善知识观察因缘许可时,三言两语,一戳一棒,便可决了。此即见道,或曰见道迹、见谛、法眼净。此后便发大心,开始自度度人之修道行。不舍精进,深入禅定及教典,修诸百千三昧,迈向薄贪嗔痴,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之路。永离隔阴之迷,生生世世不离此界,与诸同修一起荷担如来家业,广益有情,即是实义菩萨、真释迦世尊之子也。本书所说乃为建立佛 三摩地

2018-07-23

(10)与代虚云大和尚的开示对照余问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师曰:开是开显,示是指示,悟是了悟,入是证入。佛之知见,即如来藏心。如来藏生佛不二,只为众生迷,故轮转生死,无有了期。我佛悯之,因出现于世,将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开显指示,令众生了悟,证入佛道,以免长劫沉沦,而获登彼岸。此即佛出世之一大因缘也。余辞出,礼谢毕,师曰:来此有缘。又曰:幸勿执著。 三摩地

2018-07-23

以前在修精进的时候,能够克服外在的寒暑、远等等,可是最难克服的就是什么?我受不了啦!这就是心理上最大的障碍。一旦断了我见以后,你现观到蕴处界的我是虚妄的,虽然你还是要受限于色身的种种状况;但是你这个时候,因为为了法而精进的心,却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我所可以比拟的。在还没有断我见之前修于禅定,总是会看见自己有种种的妄念,那就只好如石压草的一样,去把那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