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能够观察甚深极甚深如来藏,就是第一义谛无上妙法,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本来的无生,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也是本来无生,同时能够安忍于自己所修学的次第,安忍于自己所需要对治的烦恼,所需要修集的福德,以及一定要亲善知识来修学,不得少为足,不生起增上慢,不生起高慢之心!这些都是菩萨修学忍辱应该修学的主要三项内容。-----《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 三摩地

2018-07-23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他们的我见还是断不了,还是认定离念灵知是真心,无法忍于“离念灵知心虚妄”的正理,你说我见哪有这么容易断?我见断了就是初果人,我把初果送到他们手里,他们还不要,还不断的丢掉,你想这个断我见的二乘忍容易吗?不容易啊!最我们游老师的眼见佛性出版了,难道慧0法师他没有读过我那些书吗?他常常上网在读的,可是到今天为止,仍然还是执着离念灵知,还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遭受如此侮辱伤害,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反而以他仁慈的心,悲愍的说:「真令人为他们痛心、惋惜啊!他们少福无慧不知亲佛世尊,不曾听闻佛经,才会无知的做出这样的恶事啊!」于是发誓说:「我将来成就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一定要来度化这些人。」释迦菩萨往昔修学六度波罗蜜,安忍于一切法,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以求圆满成就佛菩提道之修证,就是像这般的安忍 三摩地

2018-07-23

你都可以这么讲啊!因为涅槃就是中道性,法界之理本来如是,可是代二百年来,都没有人正确把它讲出来。为什么涅槃是中道性?因为涅槃就是如来藏,所以涅槃当然是中道性。可是众生读到《大般涅槃经》说:涅槃是如来藏,如来藏是涅槃义。就都死在句下了,都不懂啦!所以他们认为:阿含是阿含、般若是般若、唯识是唯识,三个法是不能贯通的,三个法是不同的东西。但是你来到这里 三摩地

2018-07-23

聚餐的时候,听到一个同事酒后抱怨说,年三十,突然感觉到这个世界对他充满了恶意。工作晋升失败,能谈心的朋友越来越少,和妻子吵架搞得家宅不宁。我什么都没做错,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对我?然而据我了解,他晋升失败是因为能力不足;朋友变少是因为他脾气太暴躁;就连妻子也不能再容忍他毫无缘由地情绪波动,争吵无可避免地出现。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也许会先自己作一下思惟,但是多半都无法完全了解,所以就应该亲真正教授菩萨六度的菩萨法师,从布施度开始熏习修学。也许你会问:这是受戒,为什么要从布施度开始熏习修学?因为这是菩萨养成教育的第一步,一定要经由布施度中,一方面体认真正的菩萨情怀,一方面也应该思惟:「我行布施行以后,来世将会有可爱的福报,我会不会仗着福报、福业去欺压众生呢?假如有可能 三摩地

2018-07-23

16)最两周葛格我没跟好朋友们攀缘,那反而我跟老婆感情更好,而且最也跟弟弟感情更好!所以不跟朋友们攀缘的好处就是可以跟家人的感情更好!因此凡事都有得有失。因为之前惹得两位好朋友不高兴,葛格我也公开忏悔及私下常常传讯息忏悔,对方虽然没有响应!但我请法国师兄再转达我忏悔之意,对方说早就气消了!那另一位本来就没生气!那我猜测对方是想要不攀缘好好用功,因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娑婆世界六道众生中,疾疫鬼和夜叉之类都是以吃人类的血气为食来活命,由于这时慈力王统治下的人民,都遵从国王十善业道的教诲,严谨摄持自己的身口意行,身心清净了,诸天善神也都来守护著,导致这些吃人血气的疾疫鬼和夜叉之类有情,都不敢再靠来侵害人类,结果一个个都变得饥饿、瘦弱、憔悴、无力。这时有五个夜叉就来到慈力王所在的宫中,向慈力王诉苦说:我们这些疾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财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教他人求,都无慈愍心、无孝顺心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应学十二部经、诵戒,日日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而菩萨不解一句一偈及戒律因缘,诈言能解者,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 三摩地

2018-07-23

波斯匿王看见央掘魔罗,心中恐惧,不知不觉依佛座,希望佛保护他。人已经出家了,他还怕,你说央掘魔罗威德大不大?太大了!但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人,这是何等重罪?该说是穷凶极恶了!当然那九百九十九人也有该杀的因缘,因为他们往世都是破法者,都是该杀的。央掘魔罗因为那些人是有大非的,也因为外道的戒施设是不如法的,所以他是重罪作轻;又因为外道依凡夫知见及恶心而施 三摩地

2018-07-23

很明显,这五种乘载工具力有大小,载有远,就好像一般人骑自行车,只能在自家附几公里范围内活动;如果要出到外县市就得要搭乘汽车或火车;要出国,那汽车或火车都不行,得要搭飞机或轮船;进一步,如果想要去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那一定只能乘坐火箭太空船了。也就是说,想去的目的地不同,选择的交通工具就会有所不同;我们修行也是一样,想要达到的目标、目的不同,选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随其因缘先后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优婆塞戒经》卷7〈24业品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一种人他是接了恶知识,受到恶知识错误观念的教导,然后退转了他所发的菩提心。二、菩萨戒简介简单的说完菩萨,再来说菩萨戒,菩萨戒它有一个很殊胜的功能,就是只要你受了菩萨戒以后,只要不违犯戒律,他就可以一直保有菩萨的资格。譬如说一个人当学生,学生他只要遵守校规,考试都及格,那么他一定可以当学生一直到毕业为止。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受了菩萨戒以后,他就保 三摩地

2018-07-23

他就护持巨金了,可是他家附精舍的法师,真的很清苦,他就不愿去护持。可是实际上,大法师真的修行比小法师好吗?他们的戒行真的比小法师清净吗?不见得!往往是相反的。所以优婆塞布施时,应该平等无二,去大山头时护持五十万元,回来看见隔璧精舍的没名气比丘,也得同样护持五十万,这才是平等行施;因为那些大、小法师所悟的佛法都同样是意识心,根本就没有证量的高下差别 三摩地

2018-07-23

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诸比丘等;既亲已,咨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忆念不忘,能分别义;分别义已,转化众生,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若优婆塞不能习学如是所说,轻慢比丘,为求过失而往听法,无信敬心;奉事外道,见其功德,深信日月、五星、诸宿,是优婆塞不名坚固如法住也。若优婆塞虽不自作五恶之业,教人作者,是优婆塞非如法住也。】—& 三摩地

2018-07-23

方便故)若优婆塞婢使已轻嫁有主,于中行邪淫者,犯中可悔。余犯如上说。三处者:口处、大便、小便处。除是三处,余处行欲皆可悔。若优婆塞婢使未配缘,于中非道(即非三处)行淫者,犯可悔罪。后生受报罪重。若优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淫,二处(口及大便处)犯不可悔罪。余轻犯罪同上说。若优婆塞共行淫,不与值者,犯邪淫不可悔。与值无犯。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7有云:「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由亲善知识,不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三法:一者亲善友,二者闻法无厌,三者至心谘受善知识教。复有九法:远离三法,三时不悔,平等慧施三种众生。复有四法:所谓慈、悲、喜、舍。〗〖善男子!菩萨若以净法净心,要在二时:一、佛出世时,二、缘觉出时;善男子!众生善法有三种生:一、从闻生,二、从思生,三、从修生;闻思二种,在二时:从修生者,不必尔也。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