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财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教他人求,都无慈愍心、无孝顺心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应学十二部经、诵戒,日夜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而菩萨不解一句一偈及戒律因缘,诈言能解者,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為利養故,依官強乞,教唆求取,無有慈心,犯輕垢罪「若佛子自為飲食、錢財、利養、名譽故,親近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勢,乞索、打拍、牽挽,橫取錢財一切求利,名為惡求、多求、教他人求,都無慈愍心、無孝順心者,犯輕垢罪。」18、不知戒,詐言能解能授人戒(攝屬重戒4妄語戒)不解戒律,詐言能解,自欺欺人,為人授戒,犯輕垢罪「若佛子應學十二部經誦戒。日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名啞羊僧?謂不了知根本等罪,犯與不犯;不知輕重毀犯種種小、隨小罪;不知發露懺悔所犯,憃愚魯鈍,於微小罪不見、不畏;不依聰明善士而住,不時時間往詣多聞聰明者所,親近承事,亦不數數恭敬請問:云何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無罪?修何為妙?作何為惡?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啞羊僧攝,是名啞羊僧。云何名無慚愧僧?謂若有情為活命故,歸依我法而求出家。得出家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讚歎是人令死,便心悔作是念:『何以教是人死?』還到語言:『汝等惡人,或以善知識因緣故,親近善人得聽善法,能正思惟得離惡罪,汝勿自殺。』若是人受其語不死者,是中罪可悔。善戒人者,如來四眾是也,若到諸善人所如是言:『汝持善戒有福德人,若死便受天福,何不自奪命?』是人因是自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自殺者,中罪可悔。若善戒人作是念:『我何以受他語自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外复有解脱戒:佛子出家已,若是女众,须先受式叉摩那戒一年,名为近住女,观察有无身孕,一年满已圆顶,受沙弥尼戒。男众出家已,名为近住男,受学戒,以八戒持;一年满已圆顶,受沙弥戒。次第再受比丘或比丘尼戒,比丘戒为声闻戒,共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亦为声闻戒,约五百戒,须持六和敬。出家戒以求取解脱果为主,又因其已厕身三宝之列,不礼不依在家人。在家出家佛子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优婆塞戒经》卷7〈24业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事实上,没有见好相,虽然说当时是没有办法得到戒体,可是有这个善法益,至少有一个下品的、接近下品的纯善,那将来是做什么呢?等于说在这段自誓受戒的过程,那将来因缘成熟,去台北去受上品戒的时候,对于这个戒法你就不会觉得说:要怎么学、怎样来让自己往戒行清净的方向去?你就不会一直觉得好像是受戒了,但是却没有在按照戒行来修学。那怎样才是自誓受戒呢?就是个人(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这个提问都是关于戒律上的问题,您说:「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关于这个部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详细的开示,目前第一辑已经出版了,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张老师就问大家:“平实导师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住持正法复兴佛教,如果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法难事件,那么平实导师在一、二十年后,还要为了众生而拖著年迈的色身,住世到将近一百岁值得吗?不是太辛苦了吗?大家还忍心吗?”是啊!这种事情绝不能在这片将来世尊正法必定会广大发扬的土地上(大陆地区)发生。通过这次受戒,让我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财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教他人求,都无慈愍心、无孝顺心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应学十二部经、诵戒,日日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而菩萨不解一句一偈及戒律因缘,诈言能解者,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答:您的建议很好,我们会在近期内研究是否采行。问:报纸上曾有一案例:甲乙两人皆为佛教四众中人,某乙明知某甲有违反法律的行为,但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某乙为守「不说四众过戒」故,并未供出某甲之恶行。请问:若某乙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即犯「不说四众过戒」;若某乙未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毁犯「不妄语戒」,而此两戒皆为十重戒,某乙该如何是好?某乙面对警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波斯匿王看见央掘魔罗,心中恐惧,不知不觉近依佛座,希望佛保护他。人已经出家了,他还怕,你说央掘魔罗威德大不大?太大了!但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人,这是何等重罪?该说是穷凶极恶了!当然那九百九十九人也有该杀的因缘,因为他们往世都是破法者,都是该杀的。央掘魔罗因为那些人是有大非的,也因为外道的戒施设是不如法的,所以他是重罪作轻;又因为外道依凡夫知见及恶心而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嗔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近,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近,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劫方能成就。成佛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摄受的众生就相对有限;摄受众生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诸摄事法中又以爱语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卵双胞胎的长像、性格、体质、命运会比较接近,因为融通妄想会比较接近,但是仍然有所不同,而且他们也是各行其是,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谁也管不了谁;这些都证明他们是由二个不同的第八识持身。 同卵双胞胎如此,克隆羊、乃至克隆人,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克隆爱因斯坦,一定无法期望这位克隆人有惊人的物理成就;如果有人克隆希特勒、斯大林,也不必担心他们会变成者;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工业之后,近代科学迅速发展。人类在解剖与动物器官的实验下医学突飞猛进,但在心灵的解剖上则处于刚萌芽的阶段。解剖学一般的方法建立在血淋淋的宰杀上,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生理与心理交互作用时,其研究手段仍然类似宰杀般,采用破坏、干扰等粗暴的方法。释迦牟尼佛教导众生解脱于生死流转重病,非世间医师之所能为,故称为大医王,即是采用高超优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人喜欢偷窃,这人未来世的身体也会不好,或有残疾,或身体羸弱,并且也会成就恶名声,寿命也会减短,而且他所有的财物也会耗减,眷属也会与他分离;当别人东西遗失了,第一个就会怀疑是他偷的;他虽然好意去亲近依止别人,人家也不愿意相信他;他常常会被贤圣所呵责,这就是他的现世报。在他死后还要下堕地狱受苦,得到不好的色身、没气力、恶名声,饥渴苦恼,而在受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假如我问你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课诵《心经》?然后,你为什么又可以这样一天又一天的持续课诵下去?为什么?假如不是佛在过去无量世不辞辛劳,一世又一世的到人间为众生说法,假如不是你一世又一世的愿意去亲近祂老人家闻法熏习,那么不可能有今世你愿意去课诵《心经》;不要说短短地两百多个字,即使是佛这么一个字,你就有可能听不到。对啊!我们这个世间七十多亿人口,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了这些恶法之后,连地肥也消失了,变成有婆罗这种自然天成的美味,可是一样啊,多吃的人还是会变丑,因为越接近欲界了,越接近现在的人类了。——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19集缘起与进化论抵触吗?》蔡正礼老师开示 (原标题:人是如何变丑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说,这个善知识其实他也不懂得要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熏习正确的般若知见。自己不去熏习般若的知见、正确的知见,也没有亲证金刚心,然后又怕从随他的离开了他;因为跟真正的善知识熏习以后,知道真正的在哪里,所以会离开他。可是我们要说,这个善知识他为什么不去做双赢的事情呢?为什么不去做对自己跟自己的有益的事呢?而反而要去做双败的事情呢?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中阴身的眼根,一般来说,是有简单的天眼通力,但是因为中阴会被业力所拘束,所以他的天眼只能看到即将往生那一道中的有缘父母,至于投生业力范围以外的地方,无论多么近,他都是无法觉知到的,所以这和真正的天眼通差异是很大的。 至于一个中阴身的寿命呢,最多只有七天,如果在这七天当中,没有遇到往生的因缘的话,这个中阴身到了第七天,就会衰弱而坏死,再由如来藏依 | admin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