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善男子!菩萨求于菩提之时,复有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复有四事: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是处。”〗讲记 菩萨修习成佛之道时要做到这四件事,但是仍然不能离开前段经文说的六度波罗蜜。这四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我何尝骂过人?我们都是在做佉义辨正啊!并没有讲过那些大法师们的身、口、意行过失!只有最近发行的《宗通与说通》里面,不得不说了一小部分,那也是被他们逼上梁山而不得不讲的。这意思就是说,无畏施是有很多的方向,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做的,并不是单单是在救护众生的生命上面。譬如有的人很注重放生,但是为什么不把买物放生改为“护生”呢?放生的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则要求所供养的财物必须非是三宝之物;譬如出家了,或是住在寺院中的近住男、近住女,若是想要布施众生时,不可以取用三宝的财物去布施。譬如有个乞丐前来乞食,似乎快要饿死的样子,你刚好在寺庙中,就自己匆匆忙忙跑进厨房,没有征得常住法师同意,就添了饭、装了菜去供养那乞丐,就成为侵吞三宝物而行施,属于侵损招提僧物,来世果报很严重的。即使是常住法师想要布施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劫两劫三劫啊,《金刚经》说过,等于是当我们临近这个法的时候,快要开悟这个法,这已经是经历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六,能够相信《金刚经》的,就已经经过无量诸佛,那何况是可以证得《金刚经》的真实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众生的平等性还应该再加强。(原标题:众生无边誓愿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她的时候,她很诚恳地告诉我:我看病是量力收钱,有些附近的居民我认得,知道他们景况不好,我就少收,这样,有了病他们才会来看,否则他们不是只有苦捱?医者父母心啊,我父亲一直这样教我的。不要计较钱多少,关键是人人都看得起。其实我很多时候连草药的本都收不回的。我收你是合理的,因为我大约估算得出你的收入,我收得多的,是那些有钱人的,如果有效果,我就叫他们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下来是后别住,也就是近住。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因为这样忆佛的关系,渐渐的我们的心念转成清净了,而忆佛也能够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意,来提起自己忆佛的念。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忆佛念,有时候它能够自然的起来,甚至我们都没有提醒它,所以这个时候呢,也就是叫作清净念住。那我们的心—意识心—已经渐渐地有着忆佛的习性了,这样你随时随地你想要忆佛,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这个仍然是属于初禅定境的意识相应境界,乃至也有可能是已经接近二禅前的未到地定的境界,有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发生在欲界定的末期;但是不管如何,这些统统都是有境界的意识相应境界,仍然与禅宗证悟的内容不同。因此,把这样的定境当作禅宗证悟的内容,一样走入歧路,一样落入到与意识相应、仍有觉观生灭无常的境界;这样并不是不生不灭的无所得境界。第八识如来藏乃是离开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这个仍然是属于初禅定境的意识相应境界,乃至也有可能是已经接近二禅前的未到地定的境界,有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发生在欲界定的末期;但是不管如何,这些统统都是有境界的意识相应境界,仍然与禅宗证悟的内容不同。因此,把这样的定境当作禅宗证悟的内容,一样走入歧路,一样落入到与意识相应、仍有觉观生灭无常的境界;这样并不是不生不灭的无所得境界。第八识如来藏乃是离开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布施的时候,不要期望来亲近学法的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供养。无畏布施的时候不要期待接受我们布施的人或畜生的回报。在悟之前布施无法做到三轮体空,但是我们也不要有希求回报的心态,这样可以免除掉魔的困扰。如果常常有魔困扰的人,应常常在佛像之前,将布施、持戒、修行各种慧业以及修行福业的各种福德、功德回向怨家债主、亲友,同学佛道,一同悟明心性,一起解脱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近年来,本岛有甚多国外来的大小显密诸宗大师传授禅法,多有宣称证悟登圣者。彼等诸师传授禅法,谓可实证解脱,然观彼诸大师,悉以空明觉知心为真,教人消除烦恼,保持一念不生,并须时时保持清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要能处处作主。此则违背涅槃正理。此诸大师过在不明二乘无我空相、不明真如阿赖耶识,错认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又复未曾眼见佛性,不明真如佛性之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人家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近这两年来,我发觉到:现在就算是想要起那种没有语言的妄念,还真的是不容易呢。到这个地步,要在二禅中长时间安住,已经不是问题了;不必很努力、很辛苦,就可以自然地不起那种没有语言的妄念了。检讨这个现象之后,我发觉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烦恼断除了,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不会再有那种没有语言的妄念了。如果你要问我现在还有什么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下来是“后别住”,也就是近住。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因为这样忆佛的关系,渐渐的我们的心念转成清净了,而忆佛也能够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意,来提起自己忆佛的念。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忆佛念,有时候它能够自然的起来,甚至我们都没有提醒它,所以这个时候呢,也就是叫作清净念住。那我们的心—意识心—已经渐渐地有着忆佛的习性了,这样你随时随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地平沉其实仍然是在初禅的境界当中,不过它已经接近了二禅前的未到地定的境界。前面欲界当中也有未到地定,这里讲的是接近二禅前的未到地定境界,大地平沉在前面的未到地定;(欲界当中的未到地定)当中也有可能会出现。所以大地平沉仍然不是真心所处的境界,它仍然是有境界、有所得、有入出二法的境界。这里的觉其实就是寻,观就是伺,所以有寻有伺跟无寻有伺:在初禅叫作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近代高僧虚云和尚说: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人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做不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从以上虚云老和尚的开示,便知参禅必须具备一念不生的工夫。而这一念不生,是对一般人而说的,真有这种工夫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近代的中外著名科学家也都在种种场合盛赞勤奋努力的重要性,如华罗庚曾总结道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爱因斯坦也曾发表过著名的成公式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世间法如此,佛陀所传下的出世间法,乃至世出世间法又是如何看待勤奋的呢?在佛法中通常是用精进来代表勤奋的。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精进一词,是梵语毗梨耶(Virya)的意译,有时也译为勤,意为勤修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轮转于五趣之中,因此生生世世互为父母眷属亲友,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最亲近的人,我当然必须要让他们离开痛苦;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智慧而行菩萨道,都是因为一切众生的恩情;而他们的深恩,我尚未曾报答一分一毫,如今有无量的众生,仍然处于无明烦恼痛苦之中,我怎能不救护他们。因为如果众生不是为了利益我们而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或者为了利益我们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些人更有趣:去禅三参禅时,她总是不肯好好的参究,所有时间都在看我,看我对谁使机锋?接着又对谁使机锋?后来又对谁使机锋?其实我本来要给她机锋,可是我终究没有使出来,因为她知道我即将要走近她了,心中就在提防我了,那我还能使什么机锋给她?还得要构思特别的机锋给她才行,那就表示她的证悟机缘还没成熟;但我总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给她机锋?结果整个禅三从头到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后方能如同上辈往生者一般见佛、亲近佛,并听闻佛说甚深妙法,次第往佛菩提道上进修。上品往生者,除了应修之福德以外,于舍报前必得要在大乘法的领域涉入或深或浅,浅者如同佛于《菩萨璎络本业经》所说:「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就渐渐的走近那一裸数,走路的过程中还是得要继续受热苦,但是心里面至少是比较无苦的。走到树下时,暂时获得清凉而无苦,所以不像是无间地狱中的受苦无间。但是突然间,那颗绿树的叶子都变成利剑而倒勾下来,又扎进身体里面去勾住,这时才又有苦,所以跟无间地狱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它的苦受是有间断的。因为有间断的缘故,所以心里想:好在是无常,苦受总是会过去的。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正法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正法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