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不禁怀疑到底哪一个描述才更接这个人本身?一个凶悍残酷的人,对待邻人的孩子却极其耐心和善,不忘取出小礼物送给小朋友,也不忘探望朋友的父母;一个在外飞扬跋扈的女强人,在自己先生的怀里却潸然落泪,楚楚动人的让人怀疑这是白天的那个女霸主吗?一个在大众前一呼百应的领袖人物,在自己爱人面前却变成了一个小孩子,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怕被爱人抛弃;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 三摩地

2018-07-23

很久没见到这位朋友了,他还是那样的谦和儒雅,他告诉我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并表示已经对众生绝望了,在他再再为大众付出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一再被误会,心里由愤怒转为绝望。我听到后非常高兴:太好啦!请你吃饭去。他满脸疑惑的看着我。对于还没有完全断尽我见的修行人,如果他对于众生还抱有希望,觉得众生会如何如何,众生应该如何如何,乃至众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等等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学人能够检查自己说我是有这样的胸怀,我不会只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来修学佛法,那么这位学人就可以仔细去选择真正的善知识,跟真正的大乘了义的道场,去亲真善知识,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去归依三宝。为什么要归依三宝呢?因为如果要修四加行的话,事实上还要有广大的资粮。也就是说,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他要修四加行,当他有了菩萨的种性的时候,他还要有广大的资粮;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于受菩萨戒也是,当你受菩萨戒以后,人家会问:你这个月到哪里去?或下个月你到哪里去?不管你的这个道场、亲道场,是多久诵戒,人家总会慢慢发现你怪怪的,因为有些行为你不作,有些行为你不行。至少你吃素,就跟一般的吃素人又不太一样,所以这些都可以显出菩萨的行谊;而藉由菩萨的行谊,就能够让的众生了解,有人是真正在学佛。因此,等到他有问题,有困难的时候,他 三摩地

2018-07-23

即使是以大乘佛子来说,十信位以后才开始要十住位,您才想要说我要如何安住;因为相信了,不然那个地方你根本不想去,不然那个处所你根本不想亲,那个道场你根本不想要踏进去。这就是同样的道理,你要产生清净信。所以对于这种种的这些法分成内外的,你要一一的观察、好好的观察、审慎的观察----它是会变的,它变完以后什么时候变回来的。我小时候是这样,老的时候是这样,然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迟钝的三果人很容易退失,为了保证不退,所以最好进修二禅,使得欲界爱永远不会再现前;正因为初禅距离欲界很,所以三果人也有退失的;如果能够进修二禅,离欲界就更远了,那么三果的功德将永远不会退失。这时候二禅完成了,三果坚固不退,就可以去探讨五个上分结是什么了。这五个上分结探讨清楚了,进而把它断除了,那就是四果人──慧解脱阿罗汉。但是慧解脱很难修,是 三摩地

2018-07-23

慧心所:我去餐馆,知道怎么走,不会去乱绕一大圈,这是对于道路远的拣择分别;对于食物种类的挑选,知道要用油条来搭配豆浆,从营养角度出发,又加上鸡蛋补充蛋白质,这是对于食物性质的拣择分别;我觉得油条一根一块钱太贵,这是基于对油条的成本、价格,一元钱的购买力、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分别而作出的判断,这些都是慧心所的运作。由此可知,意识心在了别种种境相时总是随 三摩地

2018-07-23

反观出家四十年的证严法师,跟著名闻四海的印顺法师习法,竟然会不知道这个解脱道的基本佛理,并且睁眼说瞎话云:「意识却是不灭的」。像证严法师如此妄说佛法,公然推翻了原始佛法四阿含诸经中的佛语圣教,不得不让正光摇头叹息!何以故?谓佛在四阿含诸经处处都说「意、法为缘生意识」,所以意识是依他法为缘而生的有生有灭的法性。佛也曾在阿含部经典中开示:妄说佛法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有贪爱心自然不舍众生,虽属贪欲心,却能与众生同事之中产生情谊,让众生喜于亲,而能护佑众生,未来因缘成熟时就能顺势地以佛法的究竟利生道理教导群众,使众生愿意跟着学佛。所以说,以佛法摄受众生的角度来看,若菩萨有贪爱之心,对摄受众生来说并不能算是烦恼;倒是对众生起了瞋恚之心而触恼了众生,使众生因畏惧瞋恚的缘故而远离佛法的修习,无法安置众生于佛法中,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读诵经典、受持禁戒是为了突显我的独特性,招感名闻利养,名闻是益,利养是远利。现代社会龙蛇混杂,很多的出家人、在家人、半僧半俗、非僧非道的大师大德,听说这位大德功夫深呐、有神通呐、持戒精严呐、不倒单呐,名闻就传开了,几百万几千万的利养就进来了,接着盖起富丽堂皇的道场,圈地自成一派来了!第三种,是为他属故,而行布施,就是拿属于别人的东西来布施,这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自从得了精神病,精神多了。迷失在自己编织的故事里,让自己成为受害者,这和精神病患者并没有本质差别。外在精神积极的人很多,绝大多数都是信徒,都是相信自己想法的信徒,迷失在我见编织的梦想中,在其中冲锋陷阵、干劲十足,多大的干劲与投入,等待着的就是多大的痛苦。更多时候,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能一面自己保持觉察,不要迷失在自己认为的关 三摩地

2018-07-23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六识认识境界时也一样,既然六根、六识也是因缘所生的虚妄法,那么就应当要注意诸根律仪,要清楚什么是应当远离的,什么才是应当亲的。经过了佛陀这一番的解答开示,天帝释解决了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结缚,而不再迷惑、犹豫了,于是天帝释就有感而发地告诉佛陀说:世尊!无明爱欲真是众生的病根啊!就像是致命的肿瘤,也像是箭、也像刺一样,令众生痛苦不 三摩地

2018-07-23

我认识的一位菩萨,正骑着电动车,一辆面包车停在接路中央的位置,当她路过的一瞬间,正巧车门开了,人、车倒地,连磕带摔,当然很惨。疼痛、委屈瞬间涌上心头,眼泪马上下来了。但还没有伤筋动骨,她二话没说,扶起电动车,走了,扔下忐忑不安,正等着兴师问罪的车主。事后谈到这件事,师姐说她深信因果,她认了,知道是过去生亏欠车主,现在还债而已。因此没有再去质问对方 三摩地

2018-07-23

(徐干《中论》)这意思就是说,君子是经常都抱著一个非常谦虚的心智,然后以一个非常恭敬的态度,不会把自己觉得有非常好、非常高的才干,来加乎在别人之上,而且看到别人的时候,都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也可以在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也因此他的心思是谦恭的,他的态度是非常有礼节的,所以别人都愿意告诉他,都能够教诲他,也愿意亲他。也因为这个样子,他就 三摩地

2018-07-23

经过其他人向佛陀举报,所以佛陀就制定这个戒,公众跟大家说明以后不可以这样!所以譬如优陀夷比丘,他后来也是鼎鼎大名的阿罗汉!但他在未证果之前,佛陀就为了他制定了好多戒律!因为他很喜欢去亲女人!而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犯了五戒十善,不要犯菩萨戒,也不要犯了讲堂的规矩,因为讲堂的规矩就是各种小小戒,这些小小戒都是在保护我们的道业,也在保护正法不要受到外道或 三摩地

2018-07-23

3)最葛格我写文章比较「冷感」,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一些热情,增加了一点声闻的味道!当然这个好处是有比较离开了一些!不过回过头来说,菩萨应该是热血沸腾的英雄好汉!菩萨是要能为众生抛头颅、洒热血,更何况对待身边的人!在道场中菩萨们彼此一直有不攀缘的政策,那不攀缘的政策好处是大家比较在法上用功,因为《阿含经》中都常提到比丘们只做两件事情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佛在《大宝积经》卷97中云:大王当知!丈夫亲女人之时,即是亲恶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过患。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诸欲皆苦,下劣秽恶,脓血不净,深可厌畏。众多过患,之所集处,何有智人,于此忻乐?犹如厕中,不净盈溢,亦如死狗,若死野干,及尸陀林,秽污充遍,欲染之患,可厌亦然。诸愚痴辈,爱恋女人,如犬生子,未尝舍离;亦如蝇见,所吐饮食,又若群猪,贪求粪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有一次,有一只鸽子,佛陀从它身边走过去,影子照到它,它一点都不惊慌,还是非常的自在;可是舍利弗的影子去接它时,它就开始发抖。舍利弗就觉得很奇怪,他和佛同样都证得了解脱,也都是有慈悲心,也断烦恼,为什么鸽子还怕他呢?他想想自己完全没有伤害鸽子的心念。于是佛就告诉他:这是由于他过去有杀生的余习还在,所以让鸽子有着杀气逼来的不安全感。也因此在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从因缘而生指的是说,亲恶友的因缘,长养了不善根,导致身、口、意业造作不善业;既然是从因缘而生,那么就可以从因缘而灭。从因缘而灭就是说在现在自己见到所造的确实是罪业,能够看到自己所造的是罪业,也能够知道说自己的罪过在哪里,是因为贪的烦恼、瞋的烦恼、愚痴乃至于说是嫉妒心的烦恼。所以造作这个十不善业,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见到自己的罪过、自己知道自己的罪过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鉴于百年来的大师与学人普遍无法断除我见的事实来看,显然是由于欠缺真正善知识的教导所致,所以亲真正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由此缘故,平实辛苦写作这一套书,由浅至深的写出阿含的真正义理,以这一套书籍的正确宣示解脱道真义,作为佛门大师与学人们的真正善知识,愿您在依文解义以后正确的如理作意思惟,加上如理作意的现前观行,在此世中至少可以断身见、断三缚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