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从前有一个人常年在外经商,因为年关已,于是背著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聚。在路上,他突然想起了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才是;于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好,这时候,正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挂著一个招牌,上面写著卖偈语三个字,他好奇的向前探问:这东西怎么卖呢?老先生在他身上打 三摩地

2018-07-23

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瞋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劫方能成就。成佛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须菩提因瞋恚习气故,摄受的众生就相对有限;摄受众生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诸摄事法中又以爱语为 三摩地

2018-07-23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正法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正法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 三摩地

2018-07-23

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恶知识障。(《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佛说:菩萨假如起了一念瞋恚的心,就是等于自己开启了百千障碍之门;而自己将来会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从前有一个人常年在外经商,因为年关已,于是背着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聚。在路上,他突然想起了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才是;于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好,这时候,正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挂着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卖偈语”三个字,他好奇的向前探问:“这东西怎么 三摩地

2018-07-23

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嗔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劫方能成就。成佛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摄受的众生就相对有限;摄受众生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诸摄事法中又以爱语为 三摩地

2018-07-23

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恶知识障。(《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佛说:菩萨假如起了一念嗔恚的心,就是等于自己开启了百千障碍之门;而自己将来会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念处经》卷60)那你看看,因为离开嗔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再加上说众生就已经比较容易跟你亲;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之后,自己也受用到实质上离开嗔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说,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嗔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说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的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这个时候,不但是今世得到了利益,未来 三摩地

2018-07-23

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云何内住。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云何等住。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等住。云何安住。谓若此心虽复如是内住等住。然由失念于外散乱。复还摄 三摩地

2018-07-23

那有的菩萨假设看到证悟的菩萨缺点,也不能因此心生嫌弃!因为平实导师也说过,我们不能用入地的圣位菩萨的标准来看待证悟菩萨,因为证悟的菩萨如果没修到三果,难免他还是有贪嗔痴,二果只是薄贪嗔痴!因此我们不论是已悟或未悟,面对证悟菩萨有过失时,要当作没看到!如果跟他是好朋友的话可以私下跟他讲,譬如有的证悟菩萨太处处留情!你可以私下跟他讲不要这样,他也会听得 三摩地

2018-07-23

而善知识又可分外护善知识、同行善知识与教授善知识,参加正觉同修会之共修,具足了亲此三种善知识之缘。何以故?无论是一般之禅净双修班、进阶班、增上班或者周二对外开放之萧老师讲经时段,都有已经明心的外护菩萨护持,包括环境卫生、舒适空调与座位、安全与秩序,让听课的学员能安心于佛法正知见的熏息。精进禅三共修,更全部都是已经明心或者已明心见性之外护菩萨在护持 三摩地

2018-07-23

于是遵从师命,把以前所亲过的名师所说般若法义之错误落处公开出来,并把末学修行上的经验,提供出来利乐有心进入内门修学佛道之佛子们,供有心求证悟之佛子们参考。依这些基本的知见,至少能够辨别的义涵与邪法的落处,以免一再被人误导而专走冤枉路,浪费您一生的宝贵时间与精力,故而写成此册薄书。同时书中并把一些误导众生所开示之法语予以说明之:只针对错解般若法义之 三摩地

2018-07-23

于虔恭奉事,亲参究之中,真善知识观察因缘许可时,三言两语,一戳一棒,便可决了。此即见道,或曰见道迹、见谛、法眼净。此后便发大心,开始自度度人之修道行。不舍精进,深入禅定及教典,修诸百千三昧,迈向薄贪嗔痴,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之路。永离隔阴之迷,生生世世不离此界,与诸同修一起荷担如来家业,广益有情,即是实义菩萨、真释迦世尊之子也。本书所说乃为建立佛 三摩地

2018-07-23

裴休又问:此间有禅人否?主事僧道: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裴休道:可请求询问得否?于是,主事僧急忙把黄檗禅师叫来,裴休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黄檗禅师,心里很高兴,于是对黄檗禅师道: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黄檗禅师道:请相公垂问。裴休于是把刚才的问话重复了一遍。黄檗禅师大声喊道:裴休!裴休应诺。黄檗禅师道:在甚么处?裴休当下知旨,如获 三摩地

2018-07-23

宝寿禅师不敢违背师命,决定就在附街坊行脚。一日,宝寿禅师在街头碰见两个人正在吵架。其中一人挥舞老拳,大声骂道:你得恁么无面目(你怎么这样不要脸)?宝寿禅师一听,当下大悟。5、舒州投子义青禅师。读诸林菩萨偈子的时候,至即心自性一句时,猛然省悟道:法离文字,宁可讲乎?于是便当即离开讲肆,行脚诸方,参礼禅德。后来,浮山禅师建议他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 三摩地

2018-07-23

于是代尊宿。眼不耐见丛林中有此一病弊。待你未开口时。但只把一则无义味话头撇在学人面前。只要你放舍一切身心世间诸缘杂念。并禅道佛法语言文字等。只教你向此话头上起大疑情参取去。由是据师位者不得已,而将个无义味话,放在伊识田中,教伊吞吐不行,咬嚼不破,孜孜兀兀,顿在面前,如银山铁壁,不许其斯须忘念,日深月久,情尘顿尽,心境两忘,不觉不知以之悟入。代尊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如来以巧方便力,为害蜂者教诸有情驱逐欲、瞋、痴、慢、憍、覆、忿、怒、嫉、悭、烦恼、随烦恼故,如是说法,令诸有情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无复逼恼亦不附。善男子!云何此等有情,我以如来智见为净除故,于诸世间而作佛事?善男子!以清净眼见诸有情如是清净。尔时世尊说伽陀曰:犹如蜜房状团圆,众蜂护而所隐覆;求蜜丈夫而见已,悉皆驱逐于众蜂。我见有情在三有,亦 三摩地

2018-07-23

随意食用惠及远。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譬如岩树蜜无量蜂围绕巧方便取者先除彼群蜂众生如来藏犹如岩树蜜结使尘劳缠如群蜂守护我为诸众生方便说灭除烦恼蜂开发如来藏具足无碍辩演说甘露法普令成正觉大悲济群生复次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能够这样,表示你有动中定的功夫,离一行三昧的距离也越来越了。(原标题:念佛的次第和善巧方便)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地论》卷44〈16供养亲无量品〉中说:如是菩萨于三宝所,由十种相兴供养时,应缘如来发起六种增上意乐:一者、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二者、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三者、一切无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乐。四者、犹如邬昙妙华极难值遇增上意乐。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增上意乐。六者、一切世出世间一切义依增上意乐。由是六种增上意乐,于如来所、若于如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