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鳖被放生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的夜里,这只鳖——乌龟类的鳖来咬这个菩萨家里的门,这个门就发出奇怪的声音,菩萨就派人去查看,结果发现这个鳖在咬门;菩萨出来看的时候,鳖就跟他讲:我因为受了你的大恩大德,得以保全我的身命,现在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因为我是住在水中的一个众生,我知道这个水的起落,知道最会有大洪水要来,一定会造成重大的灾害,希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往昔以香来布施给众生,今世所得的果报是善名远播;若是所布施的食物,使人在味觉上有着胜妙的感受,那么未来世就感得众生都乐意亲这个人,或者只是听闻这个人的名字而已,也会生起敬爱之心;若是所施之物,使人在触觉上有胜妙的感受,未来就感得在所受用的衣服、睡卧床具等等而有殊胜的触觉。接受你的布施的人,若是因而在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之中,能够得到一分的受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一方面,在布施的时候,这个人不会因为曾经愧对于某一个人,为了想弥补那一分过失而对某人布施,而这个人也不会是为了借着布施的机会去亲对方,而套取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讯息;这个人更不会自己认为是富贵,为了要显示自己的财富,乃至是为了要胜过他人因而才布施;这个人也不会是因为曾经发了誓愿,为了履行誓愿而布施。如同上述所举的种种的例子而言,在那一些心态下而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你的身量大,它们的身量小,这样一次以小物布施,就可以利乐将百千个有情,未来世也可以得百倍报。若依于原来的心意作丢弃想,那只是平白无故的浪费掉今世的一分福报,而这一分的福报是大或是小,道理就可以明白了。菩萨刚开始修学布施法的过程中,还会有一种心态:就是说布施了以后都求世间的果报,或者是祈求合家平安、财源滚滚,还有的是求来世的大富大贵,或者是生天 三摩地

2018-07-23

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中国或,为行路人设置奉茶亭,还算是蛮普遍的;一二十年来在北部以及南部的一些山上,也常常可以看到有义工背水队的组织,秉持着传统的奉茶精神,在每个假日,背着煮好的养生热茶上山,提供登山客来饮用。像这样的义行,当然也是利人利己的布施行。还有,因为从前要远行的时候,大多是以牛、马、骆驼等牲畜来骑乘或是背负重物,所以在井边等等的休歇处,如果还没有树木的话 三摩地

2018-07-23

在有不少人,有到处进香拜拜的习惯,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果我们在宗祠或是其他地方来祭祀的话,这个布施到底有没有人领受到?如果有的话,那么是由谁来得到供品的受用呢?关于这个问题,世尊开示说:【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就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来作供养祭祀,就由那个地方的鬼神,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我们每供养一次佛,就离成佛的道路就了一些,而每次供养佛,当然也都会有无量的功德,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养成供佛的习惯,只要是清净之物,无论是饮食还是衣服、用具,最好都先奉上佛;而父母、师长、和上,和诸佛菩萨一样,都是报恩田或功德田,所以新的衣服、物品,在供完佛之后,应该要再请父母或是师长、和上先用过,等他们用过之后赐下来,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布施了以后,如果遇到这三种境界出现,不论是前三件事或是后三件事,都能够不后悔的话,那就真的是个有智慧的人啊!即使因此受到家人的呵责,他也就随他们去,自己还是不因此而动摇心志,布施还是照作不误;能够像这样,就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啊!除此之外,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哪些事情呢?世尊接着开示说:【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善友、三者不贪着财。信因果 三摩地

2018-07-23

但这是广说,因为一般说佛法上的证量,说的是于佛菩提道、解脱道是有所亲证的,因为相信佛菩提道、解脱道乃至于禅定是可以亲证的;又加上说亲这些于法亲证的善知识,布施的时候也听闻相关的法义,当然也就造就了将来可以亲证无上法的因缘,所以才说,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可是所谓的于法亲证的善知识,这是自古以来就有鱼目混珠的状况,时至于今日,明明是破坏非常严重 三摩地

2018-07-23

但这是广说,因为一般说佛法上的证量,说的是于佛菩提道、解脱道是有所亲证的,因为相信佛菩提道、解脱道乃至于禅定是可以亲证的;又加上说亲这些于法亲证的善知识,布施的时候也听闻相关的法义,当然也就造就了将来可以亲证无上法的因缘,所以才说,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可是所谓的于法亲证的善知识,这是自古以来就有鱼目混珠的状况,时至于今日,明明是破坏非常严重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有智慧的人要来深入观察,贫穷是极为大苦的;因为贫穷的人虽然常常亲赞叹于人,可是因为贫穷的人他没有福,所以经常会产生很多过失;而且贫穷的人经常受到别人、有权贵的人欺负,在这种境界中,他就会跟烦恼相应,一旦跟烦恼相应就会造作恶业,可能就导致生到三恶道去了。所以有智慧的菩萨,深入观察这种贫穷之苦,就要知道怎么样避开贫穷。而且要观察,菩萨在人间生活所 三摩地

2018-07-23

不清净的物品指的是什么?譬如说有一只流浪狗,也许是跟你有缘的,因为那么多人在一起,它偏偏就跑到你的跟前,还对你摇尾乞怜;虽然说流浪狗在佛法中得度的缘分甚少,也许你左看右看,附正好有一家便利商店,就方便买一个包子,因为人家既然已经来到你的跟前了,就让它再欢喜一下,再跟它结上一缘。有的时候随缘去拜望一下亲友,中国的习俗尤其是不能两手空空,为了要迎合那 三摩地

2018-07-23

是故菩萨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虑财尽,不轻财物,不轻自身,不观时节,不观求者;常念乞者如饥思食,亲善友咨受正教。】我们先来看这一段:佛陀说有智慧的人进行布施,他是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利益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他人的利益是有哪些呢?下面就告诉我们了。有智慧的人他能够知道,这一切的财物宝物都是无常,都不是坚固不坏的,都不能带到未来世去,随着一世的果报的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轮转于五趣之中,因此生生世世互为父母眷属亲友,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最亲的人,我当然必须要让他们离开痛苦;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智慧而行菩萨道,都是因为一切众生的恩情;而他们的深恩,我尚未曾报答一分一毫,如今有无量的众生,仍然处于无明烦恼痛苦之中,我怎能不救护他们。因为如果众生不是为了利益我们而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或者为了利益我们而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往昔以香来布施给众生,今世所得的果报是善名远播;若是所布施的食物,使人在味觉上有着胜妙的感受,那么未来世就感得众生都乐意亲这个人,或者只是听闻这个人的名字而已,也会生起敬爱之心;若是所施之物,使人在触觉上有胜妙的感受,未来就感得在所受用的衣服、睡卧床具等等而有殊胜的触觉。接受你的布施的人,若是因而在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之中,能够得到一分的受 三摩地

2018-07-23

无畏施就是施与众生无畏,例如不侵犯众生、不杀害众生,不让众生对我们产生畏惧之心;无畏施能得未来世健康长寿果报,而且众生乐于亲,因为能够布施无畏给众生的人,心必定是慈悲不起瞋的,等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如弟,故能施无畏。《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本节主要从放生的观点来谈无畏施 三摩地

2018-07-23

父亲过世后,由于不懂得经营家业,导致家道中落,渐渐地成为贫穷人;虽然他也值遇佛陀出世的年代,却没有资财来供养亲佛陀。他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闷闷不乐,于是他舍弃了豪姓身分,卖身到豪富人家去作长工;当他做满一年时,就跟主人索取一千两黄金。主人问说:‘你是不是要娶老婆呀?’他回答说:‘不是的。’主人又问:‘那你要这么多钱, 三摩地

2018-07-23

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哪些事情呢?世尊接着开示说:【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善友、三者不贪着财。信因果者复有二事: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自思惟。亲善友复有二事:一者深信、二者智慧。不贪着财复有二事:一观无常、二不自在。】(《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三件事情:第一是明信因果。明就是很清楚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而且很相信布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的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罪轻重、大小,不知道要发露忏悔,也不依止、亲及供养真善知识的出家人。所谓的无惭愧僧,乃是毁犯一切禁戒,无有惭愧,不见、不畏因果恐怖,贪著名闻利养、喜好男女的淫乐以及毁谤的出家人。像这样的出家人,在佛门不是没有,譬如有人主张:离念灵知的意识心是常住法,也就是要保持一念不生的状态,能够这样就是明心见性了。像这样不离意识所行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