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意思就在说,娑婆的世界取这样的名,能够叫作堪忍,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在行佛菩萨道的、行佛菩提道的,发起庄严菩提心的这样的行者、这样的菩萨出现;这样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已经供养无量的诸佛,然后成就中间需要在这个世间能够具备的忍辱的功德,所以他不会恶意对众生来相向,而能够护持有情,也能够自己善加调伏自己的贪瞋痴。即使是的有情拿了许多危害他的事情来逼害他、来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每一个有情就只有一个本体,这个法是本来就存在,所以他是永恒的法;因为没有一个法去出生他,所以这个法永远也不会灭,所以这个叫作无生的法。因为没有法去出生他,所以他是无生之法;因为无生之法,所以说有了无生之法作为我们的坐标的时候,我们就会消除了种种的妄想。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时间就是只有现前,过去我们有过去世,那是因为有第八识啊!所以有过去世。那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孟子认为耳目是不会思考的,心才是思维活动的器官(古人所说的心,与今人所说的心脏是两个概念)。现代医学认为大脑是产生情感、思维、认知等等心理活动的主体,孟子和现代医学都没有揭示出心理活动的。佛教所说的心,也称之为识,是指八识心王。佛教将人的一心分为八个识: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前面这五个识简称前五识),六者意识(第六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认为此时连我相都不存在了,因为已经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不会起心动念去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好像离开了觉知相、离开了我相,就认为证得非非想定时即是亲证无我,就是无余涅槃。可是他不知道这仍然是落在虚无的、无相的颠倒妄想中了。所以外道修得非非想定之后,往生非非想天,八万大劫以后仍然得要沦堕三恶道。这在后面中佛会说到,这里就不先说明。所以说恶世的众生同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你知道,你并没有被赋予对任何一个人进行论断性评价的权利的时候,你会发现突然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专注自己的事情(人缘也变得特别好吧);当你知道,任何一个人也没有被赋予对你进行论断性评价的权利的时候,你便不会再去介意别人的话,生活也会更轻松吧。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去体会对方的处境。即使你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即使你阅人无数、看尽人生繁华,他当下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造善因的人他得到恶果,就因为他果报到了嘛!那你说他这辈子的善因可以未来世来使用啊!不会说善恶可以抵消,可以互相的这样西挪过来、东挪过去,不是如此。所以说善恶标准,在如来藏衪是很清楚的,只是说我们反而不清楚了。如来藏能够记录业因,衪清楚是应该,那我们应该怎么清楚呢?这就提到佛法所说的三归依还有五戒。三归五戒就是一个简单的善恶,可以直接实践的善恶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盲目地宣传,他人不仅不会信佛,反而会犯下诽谤三宝的大过失。有人以为六道轮回纯属子虚乌有、天方夜谭;有人以为谈到鬼神的就是迷信;有人以为地狱是佛教编造出来吓唬人,要人不干坏事的;有人以为轮回信则有不信则无,等等。其实六道轮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自然法则,和人是否相信无关。虽然六道的众生,人类可见的只有同类以及畜生道的部分众生,但是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看他眼神,很善良的那种,不会丢弃自己的娘。别人会不会也以为我是老人的孙女呢?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此而已。看着老人慢慢吃,我也饿了,一表,都8点了。问老人明天会在哪里,她指了下对面。叹口气。也许她只是乞讨集团骗钱的工具,去哪里不是她能决定的。准备走的时候,余光发现老人没有穿袜子,而且是个半截拖鞋。明天也许找不到她了,脱下袜子,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间的众生其实乐是少分,多分是有苦,因为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生病的,也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变老的,所以大部分都是苦比较多。我们再接续这个论文中弥勒菩萨所说:诸有有乐有情世间,常怀恐怖:勿我财宝王所侵[qīn]夺,广说乃至勿由此缘遭诸苦难,勿或风热于内发动,乃至或人或非人等侵损我耶。如是惧虑未来财宝变坏之苦及身坏苦,心常怖畏。(《瑜伽师地论》卷17)前面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正思惟这个五阴的所谓颠倒,要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远离这些颠倒而获得正见?不在颠倒中而愚痴无明;正思惟过后,让自己能够在世间以正命而活,以正命而活就不会去造作诸多损害众生的业;接着,在身口意上面,能够清净的让自己依止戒行,不去犯戒;之后,对解脱道的方向及内容能够维持正念,让自己随时能够忆持:要怎么样来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烦恼的过失?让自己怎么去解脱?不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欲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我们也得要话说回来,戒律之所以存在,当然就是因为要界定人我的分际;可是我们也得说,如果我们自己调伏得很好、约束得很好的时候,这些戒律,也只是会备而不用,完全不会对于大众的生活有所限制。所以理想上,我们说出家的僧团、出家的僧人,在出家之前,应该要尽量先调伏自己的心行。你的心行调伏得愈好,那么加入僧团的时候,对于这个僧团的帮助就会很大,并且对于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子讲,各位同不同意呢?所以,同样一个问题再问各位:不同的人经历了同一个境界,每一个人的内相分到底是相同还是不同?是小小的不同还是大大的不同呢?可能你会说:老师!那至少我们两个人去看一朵莲花,也许我们两个人所见容有不同、心境会有不同,所联想出来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但至少我们见到的都是一朵莲花,不会变成玫瑰花啊!答案其实不然!在佛经上,特别是在三转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大海里面有十种相,所以称它为大海,而不可移夺,有哪十种相呢?第一个是次第渐深,海水它是次第渐深的;第二个、不受死尸,死尸一旦落到海水里,就会浮到水面,或者是被漂到岸边的;第三个、余水入中皆失本名,任何江水、溪水、河水一入到大海都称为海水;第四个、普同一味,一切的海水都是同一味的;第五、无量珍宝,海水中藏有种种无量的珍宝;第六、无能至底,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断见就是把不会生灭的法,当成会生灭的法;譬如:第八识是常住不灭的法,若是把第八识当成是会生灭的法,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断见。第三种是邪见,邪见就是不正确的说法;譬如:不断见惑、思惑烦恼可以证得阿罗汉,这样的见解就是邪见;譬如说,造恶业不会得到恶报,这也是邪见。第四种是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对于什么样才是真正的解脱,有了错误的见解,然后依于这样错误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但是他们除了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最后谈到是说,所有一切的咒语,如果你不曲解了,按照陀罗尼原来的意思,那你诵念之后会不会得到诸佛菩萨的祝愿加持呢?这倒是肯定的。实际上只要每一个佛,好好地修学佛法的话,佛菩萨没有哪一个佛,会不加持的,所以不管你是用陀罗尼来修行也好,或者认真去读经典也好,或者是好好地去接近善知识上课也好,只要你好好地学佛,佛菩萨都会加持的。所以我们整个看来的话,我们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诸佛成佛都可以自参自悟,都有无师智,绝对不会在人间有佛法住世的时候成佛,这是大家在修学时要特别留意的重要知见。了解这个道理就可以避免被误导及笼罩。而同时一个世界,也不可能有二佛同时出世,因为这是不必要的,对众生没有额外的利益,同时也违背菩萨发的大愿。譬如在《菩萨地持经》卷3中的开示:【无一世界二佛俱出,何以故?菩萨长夜作如是愿如是方便,我当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给孤独长者就问:你是要请谁来供养?请国王还是谁啊?为何这么用心?从晚上忙到半夜,还要忙到天亮去呢?他的朋友说:对国王,我不会这么用心啦!我要供养的人不是国王。给孤独长者听了觉得很疑惑:难道还有比国王更尊贵的人吗?有!是什么人?是佛!给孤独长者听到佛这个字,全身都感动起来。他就问:佛是什么样的人物?值得你这样诚心供养?朋友就把佛的功德大略说明了一些;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