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或者会不会是这些特殊的人拥有自己的非凡能力,是因为他们前世做过同样的事情?实际上,这个在几何方面具有特别天赋的孩子前世,曾经是一个数学教授?而莫扎特的音乐之所以能够完成他的惊人的壮举,正如他声称的那样,因为他在很多次轮回中都是音乐家?既然过去的生活中的创伤、记忆、兴趣、经验,都能够明显体现在我们目前的生活,那么我们前世的天赋和才能,为什么不可以影响今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我们的身体为何被如来藏这样製造,除了如来藏裡的种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意根,因为意根若不存在,便成了阿罗汉,是不会在三界裡受生的,因此意根作用之广,是难以思量的,现今科学真得很进步,但观察的往往只是结果,而无法说明原因,好比科学知道胚胎长成时哪些基因会调控,如何与母体交互作用,但产生这些作用背后的势力,其实不甚了解,这许多都是落在意根与如来藏之间的交互作用上,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都活在很可怜的世界里,每天为三餐忙碌!大部分的众生一生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忙,经济大概是众生一辈子烦恼的主因,大约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众生很烦恼的!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老病死等苦!只有少数人是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因为俗话常说八成的资产集中在两成的人手中,现在可能是九成的资产集中在一成乃至更少人的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那辛苦的人们只会越来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的众生其实乐是少分,多分是有苦,因为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生病的,也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变老的,所以大部分都是苦比较多。我们再接续这个论文中弥勒菩萨所说:诸有有乐有情世间,常怀恐怖:勿我财宝王所侵[qīn]夺,广说乃至勿由此缘遭诸苦难,勿或风热于内发动,乃至或人或非人等侵损我耶。如是惧虑未来财宝变坏之苦及身坏苦,心常怖畏。(《瑜伽师地论》卷17)前面说 三摩地

2018-07-22

能够不窃盗众生的财物,就是悲心;因为众生在世间,依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会产生深重的我所的念想,所以当他的东西失去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很大的痛苦;如果我们不去窃盗众生的财物,这样子就不会让众生产生无名的痛苦,这就是悲心了。另外是喜心,喜心就是以欢喜心来看待众生。当我们看到众生的眷属都能够不被侵害,每个家庭都能够和乐平安,每个家庭眷属之间都能够不因为有外遇 三摩地

2018-07-22

那在这个前面的大梵天的这个知见里面,佛就问了大梵天:那大梵天,你说你造了一切世间,那我请问你,你是谁所造的?那我们同样一句话要问教:上帝造一切世间,那上帝你是谁所造的?你不会无因而生吧?那一贯道的老母娘,其实也是来自于造物主的邪见。那我们说邪见,其实不是在骂人家说你那个是邪见——很多人会认为邪见那个就是在骂人;邪见就是说,您不是依止着佛法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有了中心的思想,有了目标,有了原则之后,菩萨在名利里面便不会迷失自己。所以,往往大菩萨们在世间里面,也一样是会展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但是,跟一般的世俗人,为了名利而去追逐的状况是截然不同的。同样,对于所谓男女夫妻之间的感情。因为菩萨懂得是为了要对治烦恼,才要降伏,所以对于男女之间相处分寸的拿捏,也能够了然于心,不必刻意去排除所有男女的感情,只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说就世间的运转来说,乃至于就佛法的这些维系跟弘扬来看的话,其实在家的菩萨们才是主力,因为在家的菩萨们维系了世间一切正常的运转;在家的菩萨们更由于破参明心、证悟了清净本心的关系,能够在红尘中一边修行,一边又不会迷失自己。所以,在家的菩萨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广与各层次的众生接触,来达到摄受众生的目的,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把佛法带给每一 三摩地

2018-07-22

人生在世,大概很少有人不会为过去的一些选择而后悔,如果那些让我们后悔的事情是命运的安排,理应如此,我们是不会后悔的,就像我们从不会后悔生在这样的一对父母家里,不管他们是贫是富,因为看起来生在怎样的家庭是我们无从选择的,所以我们无从后悔;会后悔都是因为我们自感当时的我们是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的,比如我们坚定的选择了好好读书,拒绝一切的游戏,为以后读一所 三摩地

2018-07-22

芬森的助理乔治提出建议:让芬森的一个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他会不会动心。然而,芬森却拒绝了乔治的建议。他说: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制点上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哈里出身于贫民窟,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一方面要给他一个轻松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希望他选择拒绝,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最终,哈里成了芬森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只是存在着,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而此时的父母除了全力呵护我们的身体,满足我们的需要外,对于我们没有半点要求,既不会指责我们喝太多奶,也不会呵斥我们夜里啼哭声太过嘹亮,更多时候只是在边上欣赏着这个刚刚显出人形的我们,努力在这个小屁孩身上发现美丽,由我们的沉睡中品出宁静,由我们的抓取中认出力量,我们就这样被这对男女全心的呵护与欣赏着,可惜的是,在这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如果有人生前修了十善业道,死后生到欲界天去了,那么他的子女为他追福,以他的名义去作种种的布施,或者准备了一大堆的饭菜和冥纸来供养他,他其实是不会接受的,也不会思念你所供养的食物和冥纸;这是因为他在欲界天上所受用的甘露、上妙饮食,比人间的食物要胜妙许多;而且在天界也不需要冥钱,因为天界所需要的饮食、衣物等,都是自然随意而得的;所以即使子女们很有孝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隐讳,也不会为了其他目的而说话拐弯抹角。就好像两三岁还很纯真的小孩,当爸爸妈妈在背后叫一声,他会立刻答应,赶快转身就走过去,这就是直心,没有其他的心思直接应对;如果渐渐长大后,就没这么单纯了,爸妈叫他,他心里可能会先嘀咕:一定又是什么事儿要我去作。得要爸妈连叫个几声,他才会答应,甚至爸妈问话时,还会有所隐瞒或撒谎,这当然就不 三摩地

2018-07-22

细菌为什么是有情呢?现在医学已经证明了;医学家用一些药来试验,同一批细菌,他用一种它没接触过的药放进去,这些细菌会过来接触,接触后赶快游开了;第二次再把它放进去,他们都懂得躲开了,不会再来接触然后才离开;这表示它也有简单的记忆,既然有记忆,那一定是有情啊!植物不会懂得要躲开的,植物不会有讨厌或喜欢的情绪,它只是随着因缘漂流发展而已嘛!所以,可见细菌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恐惧,这也是施无畏。例如恶口来说,譬如有人喜欢到处张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有人得罪了他,心里就一定会恐怖,因为怕他会四处张扬、编造是非!所以这样的人,每个人对他只有产生一种少得罪为妙,最好赶快远离他,不要跟他来往;因为万一一句话不小心得罪了他,以后就倒霉了。这就是大家对他产生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如果这个人真的缺钱而无法回家,你布施了,不就是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吗?他一定很高兴地接受你的布施,未来世如果有机会再碰到他,他一定对你言听计从,不会违逆。此外佛在戒律也开示过:菩萨看见众生,有急难需要布施时而不布施,那是犯戒的。所以菩萨应该去布施,更何况五元、十元对菩萨而言是小钱,千万不要吝惜,如果这个人真的是骗你的,你只不过损失五元、十元而已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团体,让你可以在团体修学,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了团体,让你明心见性了。诸如上面所说的缘都是善缘。因此,凡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都是善缘;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造善因的人他得到恶果,就因为他果报到了!他这辈子的善因,可以未来世来使用!不会说善恶可以抵消,可以互相的西挪过来东挪过去。所以说善恶标准,如来藏是很清楚的,我们反而不清楚了。如来藏能够记录业因,衪清楚是应该,那我们应该怎么清楚呢?佛法所说的三归五戒就是一个简单的善恶的,可以直接实践的善恶的标准。因为受三归依的人,他心目中知道法界的究竟理是佛法僧 三摩地

2018-07-22

第四种是无因无果论,这种外道否定因果关系的存在,主张前世不是现在的因,后世也不会受果,善恶苦乐都只局限在现在这一世,与过去、未来都没有关系;认为并没有可以感生苦乐果的善恶业因,也没有相对于善恶业因而受的苦乐果报;就是主张一切有情,都没有过去的因,所作所为也不会去受后世的果,全然不信受任何因果的思想。以上就是古印度外道的四种因果思想。佛教则是认为,这 三摩地

2018-07-22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