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因为杂业有的关系,所以受杂身;也没有永远当人的,也没有永远当饿鬼的,也没有永远当天神、天主的,也不会有人永无止尽地受地狱苦。而且造业的果报也有分为正报与余报,有可能要经历多世才能报完,因此因果不能只看一世,要看无量世。这里讲的就是一切众生,因为心性与心想的种种差异,因此造的业也各有不同,随着自己所造的业而有诸趣之轮转,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一切众 三摩地

2018-07-22

物质色身的本身不会领纳境界,领纳种种快乐的,是借着精神体的见闻觉知性;可是若没有色身的话,精神体也没有办法存在。然而精神体也没有真正的得到快乐,快乐只是一种感觉,然后再透过进一步的观察,因为发现快乐好像持续的存在,所以就施设说,某一段时间之中是得到快乐的。所以〈百法明门〉之中,才把得列在心不相应行之中,因为那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其实没有真正的得;若是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样的变量呢?这边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譬如说:你假如生而为富、为贵之后,你会不会仗着富贵之势,去欺压的众生呢?不是有一个成语叫作为富不仁的吗?那这表示说,这种事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假如是这样的话,来世的果报到底是会好呢?还是不好呢?还能不能生于安乐呢?还有,即使说过去生修种种的世福,今世或者下一生能够就衔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到底有多少?你看看,那些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还有一分的菩萨除了像上述菩萨能够这样继续的布施来利乐有情之外,他还了解所谓滚雪球的道理,所以他不会把过去生的福报在今世完全兑现,乃至又将今世所受用的福报,拿出多分来利乐众生,当然他的福报就会一世又一世的很快的增长,所以更能够世世都能够生于安乐了。那也许有人会这么想:何以见得这么说呢?这些菩萨能够不将过去世的福报在今世完全兑现呢?那恐怕只是你的 三摩地

2018-07-22

’国王说:‘现在就算你有天大的罪过,我也不会向你问罪,何况是小小的过失呀!’大臣禀白国王说:‘我国有制定一道命令,就是不许奉养老人。微臣家中有年迈的父亲,因为不忍心遗弃,所以冒犯了王法,偷偷把父亲藏在地窖里。微臣回答天神的所有问题,都是父亲的智慧,并不是微臣的智慧。希望大王在我国境内,允许奉养老人。’国王听了,大大地赞美他 admin

2018-07-22

』慈童女就对母亲说;『既然父亲能够入海采集宝物,那我为什么不可以也入海采集宝物呢?』母亲看到儿子这么慈悲仁爱且孝顺,认为他不会离开老母出远门,因此就开玩笑说:『你也可以去啊!』慈童女听到母亲的回答,以为母亲已经同意让他离开,于是就纠集伙伴准备入海。当一切入海所需的器具都准备好了,在向母亲辞行要出发时,这时候母亲才说:『我就只有你一个孩子,应当等待我 admin

2018-07-22

类似的传说当然不会是正统佛教中的主张。但是自从婴灵之说流传以来,除了人工流产过的父母与家庭受到困扰之外,一般人在遇到物质或者精神上的突发状况时,也总会疑神疑鬼,认为是婴灵在作祟;好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到处都有婴灵正等待时机来对人们下毒手报复似的。人们对于婴灵之说的恐慌,可能是认为婴儿无知、任性、不可理喻,因此,一旦认为是受到婴灵干扰时,也就束手无策 admin

2018-07-22

第一种,就是出家了、也能受持所有的禁戒,舍弃世俗中所有的贪爱,但是他执着于戒行清净,受用于戒行清净的境界,很喜欢安于其中以为满足,不能转进增上修学定与慧;第二种人,是他能够增上转进修学慧学,但是他只是闻法,他不去深入的思惟与修观;第三种人,是他虽然能够深入的去思惟以及修证,但是也有果德的证得——或者二果、或者初果,但是因为他放逸不精进,不 三摩地

2018-07-22

又菩萨亲证真心后深入去观察,发现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法存在之极寂静的境界;祂离见闻觉知,不会六尘,所以无智亦无得,因此菩萨转依无智亦无得的真心,才是《心经》所说的菩提萨埵,也就是菩萨摩诃萨。菩萨以真心无智亦无得的体性深入去修行,他会渐渐发现已经没有种种罣碍来阻碍菩萨的修行,所以菩萨心里不会有种种恐怖事情出现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佛说应该他要发起这样的誓愿:我今天以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回向不要下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也不要出生到无法听闻佛法的八难之处,也不要出生到佛法的边境,也不要出生到罗刹国等凶弊之处;更不要追随奉事教导错误佛法知见的恶知识,出生我们的父母他们能够专注而闻熏到正确的佛法,不要熏习到种种不正的佛法知见;希望我将来能够出生在听闻 三摩地

2018-07-22

从这里来看,众生无边誓愿度,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既然是诸佛在因地行菩萨行时所发,乃至成佛之后也永不舍弃的殊胜大愿,那么诸佛成佛当然就不会选择像经典上所说的大部分众生都不得遇佛、不闻的八难[nàn]之处。八难就是: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瘖[yīn]哑、世智辩聪以及佛前佛后。其中像地狱、畜生、饿鬼这三恶道的有情,他们是报障深重,众苦逼恼, 三摩地

2018-07-22

西洋人一样有人往生啊!一样有祖先,但是他们就是没有这个约定俗成的默契,所以他们的祖先也不会给他们托梦要求他们的眷属烧纸钱给他们。同样的道理,我们看看西洋人他开的公司来做生意的时候,他也不会要求在初一、十五烧纸钱给地基主、给种种的这些鬼神。显然烧纸钱对于西方人是不产生作用的。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烧纸钱的功效,其实它并没有普遍性,烧纸钱只是华人社会地 三摩地

2018-07-22

问:陛下会否?答:不会。天嘉十年,嵩山头陀于柯山灵岩寺入灭,大士集诸言:嵩山已还兜率待我,我也不能久住世间。于是作还源诗十二首,并对其子普建、普成言:我从第四天来,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当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言毕入灭,世寿七十三。2、布袋和尚简介布袋和尚,唐末五代人。长居浙江奉化,其家族姓名不详,人皆称之为长汀子布袋师,他自名契此。为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诸佛成佛都可以自参自悟,都有无师智,绝对不会在人间有佛法住世的时候成佛,这是大家在修学时要特别留意的重要知见。了解这个道理就可以避免被误导及笼罩。而同时一个世界,也不可能有二佛同时出世,因为这是不必要的,对众生没有额外的利益,同时也违背菩萨发的大愿。譬如在《菩萨地持经》卷3中的开示:【无一世界二佛俱出,何以故?菩萨长夜作如是愿如是方便,我当于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教的灭亡,已经不会很久了;除非我们能尽快的摧邪显正,不要再姑息养奸、养痈遗患。如果能这样做,这些邪见反而提供了教育佛子建立正见的一个机会,那佛教就有了转机,就能如实的具有真实本质而兴盛起来。!!一直以来,社会上大家都习惯于不说他人是非,保持一团和气。在佛教,如果看到错误的言论不指出来,不批判,这样就是将佛法送了人情,其实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任 三摩地

2018-07-22

然此诽谤者,乃谓诽谤出家二众之身口意行;平实出道多年,不会作此诽谤,绝口不提比丘二众之三业,何来诽谤之说,显系强加之罪也!设使平实确曾对出家众有所诽谤,若自身确实有犯者,理当自省,岂应公开指责对方?何况平实未曾有根诽谤出家众,无根诽谤更无论矣!如是罗织他人入罪,意欲何为?若比丘二众说法无误,平实唯有随喜、护持及赞叹,何敢诽谤?若比丘二众说法乖谬、误 三摩地

2018-07-22

(注意一点,就是如果只是某一个出家人自己破戒,邪见,对其他人没有影响,不会导致大家跟随他一起行邪行,那就没必要说。只有他的破戒等邪行影响范围扩大,会给佛教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这种就必须宣说出来,以警惕大家,不要随之一起行邪行)五见彼显示坏戒、坏见、坏轨、坏命等不正法。或闻或疑。——如果见到或者听说或者怀疑出家人在大众前毫不掩饰的显示自己破 三摩地

2018-07-22

唱赞时,皆应恭敬合掌;若不会唱诵,诚心诵念亦可。佛宝赞佛宝赞无穷,尘劫前证大雄。常住寂光悲心隆,垂迹度群蒙。为说机理双契法,震发九界瞆聋。灵山一会愿常逢,受记振宗风。灵山一会愿常逢,受记振宗风。世尊赞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三摩地

2018-07-22

观世音菩萨常常观听娑婆世间五阴众生的心声,丝毫不会遗漏。文殊师利菩萨赞叹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观世音菩萨所说的清净音,犹如不会断绝的海潮音一般,不断地救护世间人远离恐惧、获得安宁,也教导出世间法而使众生获得常住不坏的金刚法性。观世音菩萨能够随时随地与众生心感应,使众生面对观世音菩萨时,于身于心都能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 三摩地

2018-07-22

这也就是说,这些寺院已经不是在修行的道场而是在做买卖了,而是以举办这些收钱买卖为主的道场,因此这些人甚至有的常常跟那些鬼神来通灵打交道,这样的寺院已经是与神道教外道法的仪轨混杂在一起;因此在这样的之中,他们认为这些祭祀过的供品是有秽气、有浊气在干扰当中,因此就有许多许多的人他们不敢食用这一类的供品;但是,有的人他食用这一类供品,照样很正常而不会有不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