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都会觉得很欢喜而希望进一步修学。因此藉由读诵经典,也可以把这些善净法的种子,种进心田之中带到未来世去,届时便很容易与佛法相应,因此利益很大。即使对于经中的某些义理无法完全理解,但是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上面标准来看,菩萨这个名相含摄了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能够觉悟有情;第二个标准,在佛法上有所实证,并且以自己所证的来摄受有情,让众生有所受用及实证。说明如下:第一个标准,既然菩萨能够觉悟有情,菩萨是不是应该对佛菩提道的内涵以及修学次第要清楚了知?如果菩萨不知道佛菩提道的种种内涵以及修学次第,还能称为菩萨吗?当然不能称为菩萨嘛!所以说,对佛菩提道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够摄持一切诸法,所以我们说如来藏是世间诸万法的本源。佛陀以及诸大菩萨所开示的法宝,都是依于实证万法的根源&m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这个前提必须要一一去了解,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缘行、行缘识等等一一这些名相的真正的内涵;然后去观察思惟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同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如实去观察、思惟蕴处界我,一样要去断我见、我所执跟我执;可是由于所观察思惟的范围远超过声闻乘观察的蕴处界苦空无我,故而其所得的智慧包含乃至超过声闻乘的所得。但是一样,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唯有正觉才有彻底证明非佛的智慧有了如来的实证及般若智、道种智为依准,就能拣择、辨别各种误解的佛法及附会的外道,尤其针对所领导的教集团冒用佛教名相实修外道的男女邪淫法提出充分的证据,从佛法三乘菩提的现量与圣教量,彻底揭发其谎言与邪术,证明并非佛,而是仿冒佛教僧宝的外道。很早以前,平实导师就对表面兴盛而实质扭曲的当今佛教,提出了沉重的唿吁:佛教之最大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贯道认为「修道」目标即是回归宇宙与我人身心的根源──「明明上帝」,也就是所谓的「道理」,而「道」即是「理」(只是名相不同),其乃宇宙本体,也是宇宙万物创生起源;但这样的说法,事实上只是人为的想象与建立,与宇宙万有的本体不相干。一贯道又说,「求道」后,若认真「修道」、「办道」(传布一贯道信仰,简而言之即为传教)──包含追随、服膺「明明上帝」、「仙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福报这个名相,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然而若是要叙述其定义,那就得要举例,而由一个事件上的一个外相上来显现、了解。譬如说,我们不是常常挂在嘴边上说:钱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这表示说,人类的生活之中,钱的使用是一定免不了的,但是我们用到钱了吗?你这一句话,未免都把我们看扁了!这是一个简单的世间法,有谁不懂的?当然我们都一定是用到钱了,可是其实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藏密四大派中无有佛法可听、可闻、可修、可证,只有一些用佛法名相包装的外道法,生前就已经属无佛之世,死后更是长劫入三涂而无佛法可闻,属趣入无暇者的第五因。藏密实修双身法的行者,对于三乘菩提之解脱功德与智慧功德俱缺,对于三乘菩提修证亦无喜乐,所造所修属异生种性,乃种性下劣而生边地懱戾车的无暇者,此第六因。藏密行者若诽谤而入地狱,正报受完以后还有余报,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涅盘是根据这个真实的那个是什么,所谓者「涅」叫不生,「盘「者不灭,你需要一个名相,需要一个名词来填鸭自己吗?或只仅于受熏这样的佛法名相你就会满足,你不要!你一定想要什么?闻、思、修、证,最后你会得。得到这无所得的法。(原标题:心得决定修学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当有善知识出现的时候,自己也很明白自己的学识、修证都差之甚远,对于佛法呢,自己又是无法自圆其说,自己所说的和乡野间的老生常谈实际也无太大差别,顶多是多了些佛法的名相,也不想想自己也天天没有什么真正的功课,终日不知何谓是用功,对于佛法有许多疑惑,连根本佛法是什么,都无法真正地了解,因为自己的种性是有问题的,所以根本就不会去寻访这样的善知识,甚至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虽然是一味的,因为大乘跟小乘修证内涵的不同,所以佛世佛早就已经宣说大乘跟小乘的名相。因为怕这种“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跟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以内容和境界也有所不同”的说法会被误会,说“大乘跟小乘只是心量的大小不同罢了,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首先要举一下《阿含》的经文。《增壹阿含经》第十八卷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在转依的话呢,如果说,我们今天知道这个名相,还是可以转依。为什么?因为我们就可以这么想:法界中有这个真实性,祂的真实性不可能出现一个「为祂自己」的心念,或是特别选择一个对象来作为祂的我所。那既然祂不会这样的话,祂一定是没有私心的,既然祂没有私心,那你可以根据祂无私的精神去做发挥。然后你会相信说:祂既然可以出生万法,那我也是祂出生的;既然我可以被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这样来看的话呢,「转依」,它不是一个名相,说来似乎也不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就是你要甘愿一点,就是要做菩萨啦!菩萨呢,就是坏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在因地要去思维,你要走向那个地步?走向第二大阿僧祗劫的困难点是在哪里?如果你没有打算照如来藏的体性这样来做,那这样「转依如来藏」这句话的本身就只是一个名相,永远只是一个名相,你会困惑于这个名相,你只知道要转依,不知道要做什么?可是当你慢慢想,有一个实体的心,你跟祂实体的体性要一样,那祂平常是怎样照顾你,你就用这样的方式,用你所知道的这样的智慧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法念处经》卷28)佛陀对天界的众生都说了那么重的话,您认为那些盗佛法名相,忽悠佛门中善男信女的喇嘛,该如何说他们呢?又例如,心放逸于世间炫富的追求;有一本书,书名是《我就是这样的活佛》,大秀自己时尚的打扮,穿名牌、开跑车、玩乐器、上健身房等趣事,自鸣得意于超出一般人对活佛的刻板印象;这不但无助于解脱道的修行,只有更下堕,因为他耗损的,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都会觉得很欢喜而希望进一步修学。因此藉由读诵经典,也可以把这些善净法的种子,种进心田之中带到未来世去,届时便很容易与佛法相应,因此利益很大。即使对于经中的某些义理无法完全理解,但是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定力缺失之人心思粗糙,无法按照佛教经论和善知识开示的知见去做各种深入的观行,无法深观,便难以真正理解和领受佛法中所蕴含的智慧,这种人学佛一场,最终只是积累了一些名相和佛法理论,无法借助定力进行深入的实修而获得智慧和解脱的大利益。并且,这类人往往自认为掌握了很多佛法知识,易升起大慢心,而对佛法做种种自以为是的意识情解,生出很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和说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般若诸经讲的法义绝对不是性空唯名,因为般若讲的是实相法,实相法就是众生的不念心、菩萨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住心、无所有心,就是众生身上万法根源的第八识心体,祂是万法的实相,是常住不灭的真实相,怎会是性空唯名呢?这个第八识实相心真实有,真实可以亲证,真实可以体验祂,而且又永远无法毁坏祂,即使合聚十方诸佛的大神力为一力,也无法用来毁坏任何一只小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他们只要依着经论去作名相的解释、训诂;或者从《大藏经》以及巴利文的经典中去作考据分析,最多就只要闻法,然后思惟整理,再将结果写成文字即可,并不须将这些法教,在自己身口意行上履践实修,更不必亲证道果。甚至可以这样说,就是拿佛法当作是一种知识,从未想过要在自己身中力行,更未将佛道中的果证,当作是今生以及未来无量世的目标,就只是单纯作学问,以学术研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邻居却被他人称我为菩萨与我大菩萨做的都是大慈悲等名相、名声所框架,自认为是菩萨身分,自认为所做之事是大慈悲,无法忍辱我的善言纳谏。有一则故事:有个人看到一头牛,在寸草不生的地方受饥饿的煎熬,于是他发心要布施给这头牛,就找了一块牛肉要喂牛,但是牛不食肉,而此人口中说著:快吃,这是我发心要布施给你的,我不求功德福德,只是为了让你不饿。迫食许久,牛仍然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