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请问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释迦世尊会用这种外道不净法让众生下堕三恶道吗?当然不会嘛!所以说,这些不净的法,乃是坦特罗佛教行者,将印度的性力派不清净的外道法套入佛法名相,引入佛门中,作不实的夸大,高称是佛法的一支,乃至自称这些法比其他法门更究竟更殊胜。然而究其本质,乃是不净的外道法,以此来欺骗广大的佛弟子们,相将入火坑也。所以,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应该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修学净土宗的,以净土的三经、五经为依据;三经、五经一般都已经知道它的名相,我们在这边就不说了;那有时候又方便又加上一论,然后合称五经一论等等。净土宗以前曾经有大德出世,以方便来接引学人亲证自心净土,这个才是广义的净土宗;可是越到末后世,都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为主,就变成狭义的净土宗。那这个宗在佛法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摄受根器是普 | admin 2018-07-22 |
![]() |
不过,当时是因为佛教刚进入中国,所以在中国地区的人们,其实对于佛教里面描述的事情很不了解,包含佛教里面的名相,这些名词,也非常的不了解;所以说,当时对于佛经的介绍的方式,是采取所谓的“格义”的方式。格义正式的定义就是以经中的事数,拟配外书。简单来说,就是援引当时已有的概念来解释佛教,希望藉此能够泯除理解上的隔阂,使人易于接受。其实从它的名 | admin 2018-07-22 |
![]() |
华严宗的修学法门只是一个方便的修习的一个名相,真正的修习的理地还是以证悟如来藏为主。那今天时间已经到了,跟各位分享到这边。阿弥陀佛!(原标题:华严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 admin 2018-07-22 |
![]() |
但是话虽如此,我们还是要请大家在这个部分的时候,要非常的小心;因为我们以前在前面的讲次的时候,已经给大家看了,把这个老庄的部分来比拟佛经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的缺失的,对于关键的名相、关键的义理,往往都会失掉真正的意义。所以,即使是慧远法师以《庄子》的典故比附佛经,让从学的人能容易了解,但是我们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小心了:透过《庄子》来理解佛经,虽然使得 | admin 2018-07-22 |
![]() |
并且从无得的思想再加上三论的文字内涵,吉藏法师也认为说,三论的论述只破邪,不会像其他的宗派一样,破邪了之后,又尝试要建立自己的宗派;所以吉藏法师认为,实际上只有三论宗这个宗派是真正符合佛的精神,破除一切的执着,破除一切的名相,而不自己再建立宗派。当然各位菩萨在听起来的时候,会觉得有一些语词上面,在接续的方面会有一些奇怪;因为虽然不立宗派,不过最后还 | admin 2018-07-22 |
![]() |
菩萨破斥格义之非,大法渊源始淳佛法流传到中国初期,为了认识、讲说、理解上的方便,讲经者常用老、庄、儒家学说之义理名词,来比拟、配合批注佛法中的法数名相,称为“格义”(格是格量、称量的意思,称量佛经与外典,事义相类的义理),然而老、庄与儒家学说,皆不及佛法深广,如采格义,于理恐有违失之处,只能做为接引初机方便,不能当作佛法真实义。道安法师当 | admin 2018-07-22 |
![]() |
这个“金刚”其实是它借用佛教的名相说是金刚乘,其实这个金刚跟我们《金刚经》里面的金刚是八竿子打不着一边的,差非常非常多。八世纪的后半叶,金刚乘又融入了印度教的学说,逐渐转化了,形成所谓的“无上瑜伽密法”,强调《金刚顶经》中的“大乐”说,用大乐来修行。之后传入西藏的密宗,就是从这里开始传入的。如果我们讲到了密宗在中国,据 | admin 2018-07-22 |
![]() |
可是这个解脱,要往哪个方向解脱呢?所以,一般人因为看到唯识的经典里面,谈到了非常非常多细微的名相跟心识运作的道理,所以一般人会觉得说,唯识学讲的是不是就是讲境实际上是空但是心却是有——境空心有?如果把境空心有跟前面的阿含连结起来,也就是从阿含的心跟境两者都是有,然后再进一步的修行,就到唯识的心仍然是有,但是境就是空了。这个从文字上看起来, | admin 2018-07-22 |
![]() |
因为智顗大师提出的这个止观,使得我们后人有现行的这个止观的名相可以去依止,让我们在修习智慧的过程上面,能够按照这样的过程,一路一路的修行上来;所以这个是智顗大师极大的功德。那么回过头来,我们整个再来检视天台宗,所谓立天台宗的这件事情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从我们一开始讲的所谓的五时,也就是把这个唯识列在般若之后的判教——五时判教,以及所谓八教 | admin 2018-07-22 |
![]() |
那尸罗在中土的名相叫作戒,戒的意思是用来警策我们的身、口、意行,令我们可以离开过失,防止我们犯下一些过失,叫作戒。那波罗提木叉呢,波罗提木叉它的原意是“别解脱”的意思,也就是能够透过这个持守,可以让行人达到解脱境的意思。那这波罗提木叉,一般来说它所指的就是菩萨戒,因为是在僧团里面讲别解脱的时候,如果是以声闻戒为主要持守,菩萨戒当然就是别解 | admin 2018-07-22 |
![]() |
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都会觉得很欢喜而希望进一步修学。因此藉由读诵经典,也可以把这些善净法的种子,种进心田之中带到未来世去,届时便很容易与佛法相应,因此利益很大。即使对于经中的某些义理无法完全理解,但是因为时常诵念的关系,把这些记在心里面;或者有时候就把其中几句,在心中让它浮现及思惟它的义理,有时候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里面讲到究竟的寂灭到底是哪一个佛教常见的名相呢?这里面指的其实就是所谓的无余涅槃。所以我们谈到的是生灭灭已,把生灭、把一切行——不光只是我们看到了五欲、我们面临五欲的时候这个贪染,不光是这样子,而是一切的诸行;因为佛陀在这个里面讲到的是诸行无常,讲到的不是染污无常而已,是诸行无常。当把诸行无常全部灭尽了之后,才会有所谓的寂灭,所以可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假如说,所做的事都没有前面所说的善或恶的性质,那就说它是非善非恶,而施设了一个名相叫作无记。不过无记这一个名词,现在已经被引用来形容说,一般人打坐进入一种不清不楚而不自了知的境界。而原来所说的无记,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这样说来可能有一些笼统,举个例子来说一下。譬如说:杀生,这是恶法,因为它能于此世、他世违损。正在杀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仇恨心而起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这些所谓的附佛法外道,打着佛教的招牌,让人以为他们所教导的是佛教;但实际上却是偏离,甚至是违反佛陀正教的相似佛法,只是表面上有佛教三宝的形像,以及在说法当中使用了许多佛法的名相。所以让人误以为所学的是佛陀所教导的,以为只要努力修学这些法,就能够得到今世以及后世的大利益。但是,在进入了这些附佛法外道修学之后,其实不但没有办法得到解脱,或者在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方说,看到了一些类似寺庙的建筑,包含说在庙的前面可能有挂一些各式各样颜色的旗子,就会以为这个大概是佛教吧!又或者是,看到有人穿着比较不一样的衣服,戴了不一样的帽子,然后在这个寺庙里面进行一些,比方说挂着念珠在诵念一些咒语的时候,我们往往也都会觉得那必然就是佛教吧!又或者更有甚者,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们看到的求签问卜,甚至现在一般人、有些人会流行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藏密那些东西其实也都是外术,因为密宗只是拿佛法的名相套在外术上面而已,它有哪一法义是真正的佛法?连号称最具有佛法法相的应成派中观,也都是常见外道见加上断见外道见,完全没有佛法在其中。所以藏密那些们也都是乐受外术者。在天竺时,他们本来只是佛门中的凡夫而已,还称不上外道;可是没有法的证量而又想要高于他人,就不断的搜集外道的奇异事物而套上佛法名目;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弘传者,承袭藏传佛教《广论》六识论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喜欢画饼充饥,天天喊着想要实证一切智智,但是《广论》中又否定法界实相如来藏,实证一切智智就成为空思梦想;又执着意识心为贯通三世之因,成就常见外道思想,却把解脱道最基本的蕴处界诸法的缘起性空观,从《广论》的「中士道」中剔除,以免学员知道意识是因缘所生法,于是上下都不知道意识的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附:名相解释:三障、烦恼障、所知障、理障、事障、业障、性障三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业障。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了业障一法的障碍,而性障又正是烦恼障所摄的内容,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障应该是业障才合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即是性障。分述如下:烦恼障就是障碍学人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二种惑不能断尽,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一贯道跟喇嘛教,他们都只是假借佛法的名相,自己创造归依的内涵,因此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归依三宝,因为连六根本烦恼的无明恶见都断不了,也就是恶见中的我见都具足存在,如何能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连如何是涅槃都不知,又怎能领受无上的涅槃寂灭的妙乐呢?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三归五戒,以及要如何才是正受三归五戒?其实三归五戒是两种法,五戒当然是讲不杀生、不窃盗、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