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只不过这一种五鬼搬运法,到了现代以后,都被外道用了其他很吸引人的名相去把它装饰了,但是其本质还是没有改变。那么要如何才能够求财富,真的可以得到财富,而且又是能够自在受用的呢?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 三摩地

2018-07-22

(别被这些生涩的名相吓到,说得再生涩,无非心里那些事儿,善知识会一一帮你弄明白你自己。)学佛人,修福太重要!因为佛陀说:修福不嫌多。成佛已久的释迦世尊,都愿意去帮眼盲的徒弟阿那律尊者穿针引线。佛陀世尊尚且如是继续修福度众生,何况我们这些尚未入地的浅学菩萨,距离成佛还如此遥远呢,还不马上精进,奋起直追,不负佛恩!-----部分摘自《次法--施论、戒论、生天 三摩地

2018-07-22

目录前言一、如来藏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二、如来藏与我之间的差异三、如来藏在吾人身中前言现在有不少学佛之人,不仅否认如来藏胜义实有,认为不过是世尊方便安立、假名安立的名相,不是实有如来藏心体的存在;甚至还有人认为大乘经典与佛法都是在佛灭后由大乘论师们集体创造出来的;此说不仅违经叛教,也根本违背法界实相。殊不知小乘佛法中,也已经在在处处隐说不生不灭的实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叫做涅盘寂静?《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云: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翻成白话文:什么叫作圆成实的自性呢?也就是说有一个法,它能够离开名的相和事的相,其本身对名相和事相从来没有任何的执着,对六尘上的万法更是不分别,如果你证得了这个法,就叫作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这个法就是具有圆成实自性 三摩地

2018-07-21

差异之处只是常见外道们不用佛法名相来弘扬,而各大道场都用沸法名相,来弘扬与常见外道们一样的意识心境界。——正觉同修会——目录一、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二、如来藏是七识之俱有依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三、由如来藏出生十八界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四、由真如含藏诸不善法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五、由真如双具有为无为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入楞伽经》卷二:「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3-3,p.256)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九:「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2-4,p.179)4.《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瞋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瞋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1-6,p.60)二、如来藏之实义(一)如 三摩地

2018-07-21

而这个本识是确实可以亲证的,不是空口徒言的名相施设;否则们在遵循佛世尊所嘱而灭尽蕴处界的时候,就会成为空无一法的断灭境界,那就会与断见外道所说的道理相同了。因此,对于解脱道的修证,我们一定得要恪遵世尊的开示,确认有本识的存在,才能远离断常二见的妄想境界。但是一切外道以及当今佛门中的大多数人,对于如是涅槃本际乃是修证解脱道的大前提,却都无所了知,这种 三摩地

2018-07-21

披着佛教的外衣与名相,透过肉身瑜伽修习的方法,练气操纵明点在脉轮里面运行,结合了印度的这个轮脉的理论,再加上侍奉罗刹、阿修罗、鬼神而演化成一个具有非常完整的理论基础的新宗派,也就是坦特罗佛教或者叫做无上瑜伽(AnuttaraYoga)。在坦特罗佛教最早出现的一本《密集金刚本续》之中,述说着这个教法。早在公元初年的时候----龙树菩萨的时代,就已经很多人学了;而且还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如来是拿世间的法所说的各种名相,直接来说我就是实际,直接套用世间的语言方便。所以,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用如来藏这个名称作为方便。遇到其他的众生就跟他讲:心非心,是一个心,但不是像你所想那种心。这也是二转所说的法。乃至于说,有的众生他喜欢执藏,他就爱恋这些诸等法,所以就跟他讲阿赖耶识;然后最后跟他说:你应该要转阿赖耶的体性,不要再执藏,不要作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当中更这样说,它说:“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这意思就是说:说这个圆成实性,它是离开了名的相以及离开了事的相——在这个名相以及事相上面的那个错误的虚妄想。怎么样说是名相跟事相呢?名相比如说“杯子”,这两个字是 三摩地

2018-07-21

此外,初转法轮讲的苦之本际我、二转法轮讲的自性清净心,以及三转法轮讲的持种识、异熟识、无垢识,当然就是如来藏,只是如来藏在不同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相而已。既然讲的是同一个心,这个如来藏当然就是佛讲的真心,也是一切有情身中的真实心。既然是佛所说的真心,当然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所以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开示:【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在这里用比喻的方法批评了依语不依义的做法,告诫菩萨,关键是如来藏的义,即无分别相无我等特征,而如来藏的各种名字都是佛为了解释如来藏的含义而设施的方便,不应该执着于这些名相。例如我,佛看到有愚夫害怕没有我,所以说如来藏是我,但不要看到佛和外道都说我这个名相,就将佛说的我和外道的我等同起来,说如来藏是外道我,而事实上,如来藏的含义完全不同于外道我,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有的就要偷盗佛法的名相、偷佛法的一些法义乃至于偷佛法的果位,像这样的情形乃至诬蔑说,佛法中有所谓的双身修法,种种的这些恶行都是会导致这个宗教不清净的,当然沦堕。可是他自认为清净的,事实上还没有彻底清净,因为只要他碰到佛教,他如果因为不信受佛教,他就会产生种种的毁谤,因为毁谤之后他就沦堕。所以说,如果有众生或其他的宗教,他想要生天的时候,他首先就 三摩地

2018-07-21

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觉有念无念、体相别异,以舍粗分别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觉念无念皆无有相,舍中品分别故,名随分觉。若超过菩萨地,究竟道满足,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始名为觉;远离觉相微细分别,究竟永尽,心根本性常住现前,是为如来,名究竟觉。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又言心初起者,但随俗说,求其初相终不可得;心尚无有,何 三摩地

2018-07-21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cuō)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 三摩地

2018-07-21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 三摩地

2018-07-21

”佛告舍利弗:“汝见何利叹言希有,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静处每作是念:‘世尊乃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无语言法以语言说。’思惟是事生希有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是事希有第一希有,谓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譬如巧画师,画于虚空现种种色相。于意云何? 三摩地

2018-07-21

以生有为无为异异名相。彼人了知不如见闻如是取着。此是真实余者虚妄。为显彼义而取言语彼人不须更观胜法。善男子。如是彼事圣人智知。圣人见见无言所证。为欲证彼无言之法。说彼有为无为名相。尔时深密解脱菩萨。而说偈言。深义无言语诸佛说不二痴人依无明戏论著二法长行世间道往来无休息生于畜生中以离第一义圣者昙无竭菩萨问品第三尔时圣者昙无竭菩萨摩诃萨。依于如实第一义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名相所说法体。及种种相名用义等。功德林。何者诸法因缘之相。所谓十二因缘。依此法生彼法。谓依无明缘行乃至生大苦聚处。功德林。何者是诸法第一义相。所谓诸法真如之体。诸菩萨等正念修行。至心修行证不二法。证彼法已乃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功德林。譬如有人目中有翳是眼识过。功德林。虚妄分别亦复如是。功德林。譬如有人眼中有翳。见毛轮绳及胡麻子青黄赤白等 三摩地

2018-07-21

名相毗婆舍那。弥勒。何者是修行毗婆舍那。所谓智慧善见彼彼法相。是名修行毗婆舍那。弥勒。何者是观毗婆舍那。所谓彼彼法中。智慧善观彼彼法相。而不证彼寂灭解脱。弥勒。是名善观察修行毗婆舍那。弥勒菩萨复言。世尊。奢摩他行有几种。佛言。弥勒。依前法。后三种亦如是应知。复次弥勒。奢摩他有八种。所谓初禅奢摩他。如是二禅三禅四禅。无边空处。无边识处。见少处。非想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