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实能知三种名相生相第一义相自体。如实能知世谛五明处。如实能知第一义谛。于七种真如不分别不戏论。一味多修行无量差别观法。奢摩他毗婆舍那。随闻如实修行成就。观世自在。是名般若波罗蜜七种清净应知。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此五种观。一一观有何等业。佛言。观世自在。此五种观各有五业应知。何等为五。所谓菩萨不着现报。常至心行诸波罗蜜不放逸故。不悕望报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名相待相应。能作所作相应者。何等因何等缘。能得法。能生法。能生法已能成办业。是名能作所作相应。生相应者。谓何等因何等缘。知法说法示法。能成能正觉知。是名生相应。法体相应者。略说有二种。何等为二。谓一者净。二者不净。文殊师利。净有五种相。不净有七种相。文殊师利。何者净五种相。一者彼现前见相。二者依彼现前见相。三者自相譬喻相。四者成就相。五者说清净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名相应以为缘故。遍计所执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执以为缘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无执以为缘故。圆成实相而可了知。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诸法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依他起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杂染相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圆成实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清净相法。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作意思惟名相散动。若内作意。为缘生起所有诸受。由粗重身计我起慢。当知是名粗重散动。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从初菩萨地乃至如来地。能对治何障。善男子。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初地中对治恶趣烦恼业生杂染障。第二地中对治微细误犯现行障。第三地中对治欲贪障。第四地中对治定爱及法爱障。第五地中对治生死涅槃一向背趣障。第六地中对治相多现行障。第七地中对治细相现行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未断烦恼未断名相未断众生相。不得法相未得修习如是三昧。是名无常。若有众生已得解脱。永断烦恼名相众生相。得于法相修习三昧。是名为常。是故我说。余法有常余法无常。世尊。若尔者如来何故说。佛涅槃犹如灯灭。如灯灭者为喻身灭为喻结灭。如膏不离灯灯不离膏。众生亦尔。身不离结结不离身。云何言灭。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如是见名为正见。善男子。身有二种。一者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一法相随诸众生分别广说种种名相。彼诸众生随所说受。受已修习除断烦恼。如彼病人随良医教所患得除。复次善男子。如有一人善解杂语在大众中。是诸大众热渴所逼咸发声言。我欲饮水我欲饮水。是人即时以清冷水随其种类说言是水。或言波尼。或言郁持。或言利蓝。或言[沙/糸]利。或言婆耶。或言甘露。或言牛乳。以如是等无量水名为大众说。善男子。如来亦尔。以一圣道为诸声闻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正觉总持咒的每一个名相,都可以为大众很详细解说。菩萨们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正觉总持咒的真实内涵,欢迎到正觉同修会报名共修,亲教师们会为大众详细解说,让大众了解正觉总持咒的真实内涵到底是什么?又般若波罗蜜多咒,佛说: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或许有人会怀疑:真的如佛所说,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吗?既然有所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虚空是人的意识施设出来的一个名相,依物质的边际而施设虚空这个名词,表示那个所在是没有色法物质的地方;犹如兔子头上的无角,是依于牛头上所长的角而施设出来的。虚空无为如是,那么不动无为呢?不动无为是讲第四禅的境界相;第四禅的境界是依着你的自心藏识所住的那个境界,因为意根不动,觉知心也完全不动,所以叫做不动无为,也还是依自心藏识而施设的。证得第四禅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执著而否定如来藏的人,这个才是自性见,因为他这样子一定会落入文字障当中,而对如来藏这个名相起了执著——对如来藏这个名相“有啊或是无啊”——到底有没有如来藏,或是没有如来藏,就透过学术的研究去研究这个如来藏,也就对这个如来藏的名相起了执著。不管在这个上面论有或是论无,说有说无、说空说有,这样都是戏论的;因为都跟如来藏的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计着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着相,及事相计着相。名相计着相者,谓内外法计着。事相计着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着。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名相觉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则成相。」】〈一切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以前,外道中就有轮回、解脱、涅槃等思想,这是先佛遗法,只不过在先佛所传之法灭了以后,徒留下一些名相,外道盗用了这些名相而不知其实加以曲解罢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也是如此。古代印度教大师商羯罗盗用了佛教的唯识教义,创立了印度教吠檀多派,主张“梵我一如”、“梵我不二”,其思想在很多方面接近佛教的唯识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以前,外道中就有轮回、解脱、涅槃等思想,这是先佛遗法,只不过在先佛所传之法灭了以后,徒留下一些名相,外道盗用了这些名相而不知其实加以曲解罢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也是如此。古代印度教大师商羯罗盗用了佛教的唯识教义,创立了印度教吠檀多派,主张“梵我一如”、“梵我不二”,其思想在很多方面接近佛教的唯识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若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若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着,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着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俱依八识心王而显而修而证;唯一佛乘既函盖三乘解脱道及佛菩提道,当知应依亲证八识心王一一自性而入、而圆成之,故云宗通与说通不离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而此一切法归结于八识心王后,复须归结于八识之根本--第八识阿赖耶;如是,云何学人可效达赖宗喀巴月称印顺等人之否定意根与阿赖耶?而主张无第八识如来藏?而妄谓如来藏为假施设之名相?愚不可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就好像愚痴的人,他们只看见人家的手指头,而不去看人家手指头所指的明月;那些对佛法和名相产生计着的人,就如同前面所说的那个愚痴人一样,由于没有办法看见那一个真实的我,就误计五阴十八界为真实我;殊不知五阴十八界中的每一界,都是无我啊。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我呢?我就是指恒不生灭的法体如来藏阿赖耶识,祂才是有情众生真正的我啊!】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差异之处只是常见外道们不用佛法名相来弘扬,而各大道场都用沸法名相,来弘扬与常见外道们一样的意识心境界。——正觉同修会——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弟子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台湾与大陆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总以为无余涅槃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 | admin 2018-07-21 |
![]() |
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从名相来说,禅就是“般若智慧”。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受,是有境界的,当下会感受到很强烈的解脱的觉受。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 | admin 2018-07-21 |
![]() |
”这样说法真的很荒唐!佛在不同的经典,将真心以不同的名相加以宣说,譬如佛曾说到“本际、如、我、如来藏、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相。难道一定要有“第八识”这三个字出现,第八识才存在吗?如果没有“第八识”这三个字出现,就代表第八识不存在 | admin 2018-07-21 |
![]() |
”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所以他本来没有形相,没有来去,为了度众生的本愿而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三,佛说:“其人 | admin 2018-07-21 |
![]() |
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马鸣菩萨说,这个意根有五种不同的名称。第一个名称叫作“业识”。意思是说,意根从无始以来一直恒审思量,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被觉知心错误的思惟所熏习,使得祂与无明业力相应,祂的体性因而被转变为普遍计度执着;又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