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末法时代世道艰辛,佛门之中邪说盖天遍地,难可得见一缕光明;即使连无著菩萨、龙树菩萨这样的大祖师,都曾说过不想再来人间了;唯有师父不惧恐怖,弟子多年以来亲眼所见师父行谊,满是于难行处能行、难忍处能忍;日夜如是,终未曾言退。不肖弟子唯能至诚叹扬:“诸圆满之中,师圆满为最上。”中华民国一〇七年(二〇一八)十一月十五日。  admin

2024-07-01

  26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卷六十〈释校量法施品〉亦如是说: 法施者,所谓教六波罗蜜等。帝释得道故,名为圣弟子。圣弟子法,应安慰劝进诸菩萨。是中说因缘,是诸圣众,皆从菩萨中出,何以故?若菩萨不行六波罗蜜,不成无上道,则无须陀洹乃至辟支佛;菩萨因缘故,十善道乃至无量佛法出现于世,是故三恶道断,有刹利大姓乃至诸佛出现于世,是故菩萨说般若波罗蜜正义, admin

2024-06-15

   [8]圣龙树菩萨《十住毘婆沙论》卷16〈解头陀品第32〉,圣鸠摩罗什大师译(402-412译):【见有十利,尽形乞食者:一、所用活命,自属不属他。二、众生施我食者,令住三宝,然后当食。三、若有施我食者,当生悲心“我当勤行精进,令善住布施”,作已乃食。四、随顺佛教行故。五、易满易养。六、行破憍慢法。……十、次第乞食故,于众生中生平等心, admin

2022-06-23

  亦见圣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卷4,《大正藏》册25,页87,下11-12。 [9]《妙法莲华经》卷1:“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大正藏》册9,页9,上24-25。 [10]《三时繫念仪范》:“起三十五佛忏悔经(次举)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护法诸天菩萨(三遍)” admin

2022-06-23

  迨至中国翻译经论,多留意华夏民族之声明、文字,深谙音韵变化巧妙;又知中国人崇尚简洁,故抉择甚深经论时,权衡全译或节译,译笔优美,影响中国佛教一千多年,叹未曾有! 大师翻译西土贤圣时,刻意举示禅宗祖师马鸣菩萨、龙树菩萨、提婆菩萨之传记以示中国将来必然承接这禅宗血脉。大师为后代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维摩诘所说经》、《摩 admin

2022-06-23

  ------------《涅槃经》卷六龙树菩萨根据《无尽智慧所说经》中“说诸法究竟性空者为了义经,以种种名相说世俗法者为不了义”为总旨,视第二法轮《般若》部诸经为了义经,广泛开演般若深义、诸法缘起性空之理,造中观六论,开创了中观见。依《解深密经》的划分原则,第一、第二法轮为不了义,第三法轮是了义;依《无尽智慧所说经》的划分原则,第一、第三法轮为不了义 admin

2020-06-12

  继马鸣菩萨之后,又有龙树菩萨有感于声闻各部派教团之异执,已渐渐失去佛之真实意旨;复有九十六种外道死灰复燃、竞相兴起,更使二乘部派未能以如来藏中道实相般若为根本而产生了偏执;如是经由师资相传下来,很容易落入邪见之中而沦为外道断、常邪见,使小乘声闻易遭外道的破坏;为破邪见并显示佛之正法,龙树菩萨造了《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其中之《中论》广 admin

2020-06-10

  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第二个重点,明心就是证悟如来藏;第三个重点,明心后就会发起龙树菩萨在《中论》所说的八不中道的般若智慧,乃至有无量不的般若智慧;第四个重点,菩萨证悟般若的智慧不是错悟凡夫及定性二乘愚人所能了知。--------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明心是要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明心」并不是说由于听闻三乘菩提久了,去整理思惟就叫作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就三障之中的业障的势力,认为它是影响最大的,因为:积集诸业乃至百千万劫中,不失、不烧、不坏,与果报时不亡。是诸业能久住,和合时与果报;如谷草子在地中,得时节而生,不失不坏。是诸佛一切智、第一尊重,如须弥山王,尚不能转是诸业,何况凡人!(《大智度论》卷5)意思是说,累积蓄集了种种业的势力,即使经过百千万劫的时间,都还是不会消失 admin

2020-06-08

  (《佛说佛名经》卷1)《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也说:三种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大智度论》卷5)首先来说烦恼障。《瑜伽师地论》中说: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瑜伽师地论》卷29)这意思是说,烦恼障所说的烦恼,就是猛烈而势力强大的烦恼,是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的烦恼;由这些烦恼的缘故,导 admin

2020-06-08

  [4]---------------------------------------第八识如来藏概说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藏。此心配合自己所出生之七转识,则能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万法。佛地真如心体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解释说:僧伽就是汉文的众的意思;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就称为僧伽。龙树菩萨解释说:譬如大树丛聚在一起,就称为林;只有单一的一棵树,不能称为林;而除去一棵一棵树之后,当然树林也就不存在了。同样的道理,一个单一的比丘不能称为僧,除去了一个一个比丘之后,也没有僧可说了;所以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的缘故,僧这个名词就产生了。就像释迦牟尼 admin

2020-06-08

  故《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龙树菩萨言:‘我’不可以五情(指众生之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求得,但忆想分别生‘我’想,无而谓有。又意情中无有定缘,但忆想分别颠倒因缘故,于空五众(五蕴)中而生我想。龙树菩萨又言:‘我’以五情求之不可得,但以身见(我见)力故,忆想分别为‘我’。是故我见,是由众生的意识心不如理思维所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平实书笺》龙树菩萨亦云:「凡夫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以下,遍知四天下众生心、心数法;声闻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已下,遍知千世界众生心、心数法;辟支佛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已下,遍知百千世界众生心、心数法。」若不修五通,俱解脱阿罗汉尚不能知初禅天境界,何况能知有顶天境界﹖而修通者亦随其禅定高下及般若慧差别而有不同,--------平实 admin

2020-06-08

  (《佛说佛名经》卷1)《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也说:三种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大智度论》卷5)首先来说烦恼障。《瑜伽师地论》中说: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瑜伽师地论》卷29)这意思是说,烦恼障所说的烦恼,就是猛烈而势力强大的烦恼,是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的烦恼;由这些烦恼的缘故,导 admin

2020-06-08

  [10]圣龙树菩萨在《中论》中破斥断见外道如下:「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以是事无故则无四道果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复次空法坏因果亦坏於罪福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中论》卷4佛陀说: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有真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68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