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论就是三本论述,那它的始祖呢,可以说三论的这个始祖是源自于龙树菩萨,祂约略是佛陀灭后七百年左右的人物。龙树菩萨有写作了《无畏论》,总共有十万偈,非常庞大的内容;这个在《无畏论》里面,十万偈里面每一偈都是在说诸法的空义。后来,龙树菩萨又从《无畏论》里面总共立了二十七个观门,然后从这个二十七个观门不同的面向来说“八不中道”,这个就是所谓的《 admin

2018-07-22

并且吉藏法师在执持了无得的思想之后,又按照这个思想,进一步去解释,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谈到的世俗谛跟胜义谛的内涵。吉藏法师认为二谛(就是世俗谛跟胜义谛)的前提,也都是在彰显所谓的无得。也就是他认为,无得是中道,无得才是佛经三藏十二部经的唯一的义理;由于众生进入无得正道的门,要消减执着的方式有许多种,所以经典才会因此而分成不同的部类;所以连带的所谓 admin

2018-07-22

佛灭度后约七百年许,龙树菩萨依大般若经,造《无畏论》,总有十万偈,宣示藏识空性法门。后由此论中拈出八不之颂,依中道涅盘智证修断......等门,分析辨正,成立百偈,建立二十七种观门,宣示八不中道正理,即是《中论》。后复择《中论》之精要,合成十二种略观法门,宣示藏识般若中道,即是《十二门论》。后有弟子提婆论师,绍继师业,造《百论》二卷,以十品论破斥外道,一 admin

2018-07-22

天台宗也跟前面我们所看到的三论宗一样,它都极为尊崇龙树,所以甚至有人把龙树菩萨把祂列为是天台的高祖。当然就是说,这部分推崇龙树菩萨,到底是说实质的意义,还是说当时立宗立派的实际的需求呢,这个部分我们就不必探究;但实际上就现在的文献来看,龙树菩萨的确就是所谓的天台高祖。天台宗从真正开始有宗派记载的人物是从慧文法师,慧文法师传到了慧思法师,然后再传到智 admin

2018-07-22

四大的极微类似于这种能转化为物质的“能量”,但是四大极微不是自然而有的,而是由本心第八识所变现的,是以四大极微不能外于自心藏识而存在,故《大智度论》卷三十六,龙树菩萨言:“是微尘有大有中有小,大者游尘可见,中者(微尘)诸天所见,小者(极微)上圣人天眼所见,慧眼观之则无所见,所以者何?性实无故。”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是依物质聚合而有, 三摩地

2018-07-22

四大的极微类似于这种能转化为物质的能量,但是四大极微不是自然而有的,而是由本心第八识所变现的,是以四大极微不能外于自心藏识而存在,故《大智度论》卷三十六,龙树菩萨言:是微尘有大有中有小,大者游尘可见,中者(微尘)诸天所见,小者(极微)上圣人天眼所见,慧眼观之则无所见,所以者何?性实无故。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是依物质聚合而有,若物质分离,生命即坏,并无不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开始要把前面的两个方向把它结合起来了,在上上次的讲次里面,我们有谈到说,从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谈到字入门陀罗尼,就是透过梵语的四十二个根本字,来把佛教的义理摄持进去;所以单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陀罗尼,就代表了一种的佛教的义理。那么从《瑜伽师地论》里面,我们提到咒陀罗尼的层次,谈到了菩萨因为要度人方便,所以也会宣说一些章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新发意?答曰:新学菩萨有二种:一者、深心著世间乐,软心发意;二者、深心发意,不著世间乐。软心发意者,佛不以为发心;深心发意者,乃名为发心。】(《大智度论》卷九十六)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但是正信的佛,至少都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深著世乐的过患,了解只有佛道才是能够究竟出离的安乐之道,所以才愿意逐步远离对世间欲乐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涅槃七百年后,印度大乘论师龙树菩萨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证悟殊胜,受龙王礼请,在进龙宫说法时,菩萨见到《龙藏》,其中这部《楞严经》菩萨披阅之后,觉得可以利益世间众生。于是回来后,诵写出来,被当时印度的国王奉为国宝珍藏且禁止外传。《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有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拜访智者大师,谈到止观中三种观照的观点和印度的 三摩地

2018-07-22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卷一〔编案:亦名《亲友书》〕说:【是八地狱常炽然,皆是众生恶业报,或受大苦如押油,或碎身体若尘粉。或解支节今分散,或复刴剥及烧煮,或以沸铜澍其口,或以铁押裂其形。铁狗竞来争食噉,铁鸟复集共龃掣,众类毒虫并囓啮,或烧铜柱贯其身。大火猛盛俱洞燃,罪业缘故无逃避,镬汤腾沸至高涌,颠倒罪人投其内。人命危朽甚迅驶,譬如诸天喘息顷 三摩地

2018-07-22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卷1:【饿鬼道中苦亦然,诸所须欲不随意,饥渴所逼困寒热,疲乏等苦甚无量。腹大若山咽如针,屎尿浓血不可说,裸形破发甚丑恶,如多罗树被烧剪。其口夜则大火燃,诸虫争赴共唼食,屎尿粪秽诸不净,百千万劫莫能得。设复推求得少分,更相劫夺寻散失,清凉秋月患焰热,温和春日转寒苦。若趣园林众果尽,设至清流变枯竭,罪业缘故寿长远,经有一万 三摩地

2018-07-22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卷1说:【于畜生中苦无量,或有系缚及鞭挞,无有信戒多闻故,恒怀恶心相食噉。或为明珠羽角牙,骨毛皮肉致残害,为人乘驾不自在,恒受瓦石刀杖苦。】傍生苦受甚多:弱肉强食、鞭打、驱赶、被圈养、被买卖、被杀害、负重、耕耘、被乘骑、剪毛、锯角等等粗重苦。其寿命不定,短者一日夜如蜉蝣,长者达一中劫如龙王。傍生之苦,是我们亲眼可见、 三摩地

2018-07-22

四大的极微类似于这种能转化为物质的能量,但是四大极微不是自然而有的,而是由本心第八识所变现的,是以四大极微不能外于自心藏识而存在,故《大智度论》卷三十六,龙树菩萨言:是微尘有大有中有小,大者游尘可见,中者(微尘)诸天所见,小者(极微)上圣人天眼所见,慧眼观之则无所见,所以者何?性实无故。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是依物质聚合而有,若物质分离,生命即坏,并无不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佛名经》卷1)《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也说:三种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大智度论》卷5)首先来说烦恼障。《瑜伽师地论》中说: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瑜伽师地论》卷29)这意思是说,烦恼障所说的烦恼,就是猛烈而势力强大的烦恼,是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的烦恼;由这些烦恼的缘故,导 三摩地

2018-07-22

四大的极微类似于这种能转化为物质的能量,但是四大极微不是自然而有的,而是由本心第八识所变现的,是以四大极微不能外于自心藏识而存在,故《大智度论》卷三十六,龙树菩萨言:是微尘有大有中有小,大者游尘可见,中者(微尘)诸天所见,小者(极微)上圣人天眼所见,慧眼观之则无所见,所以者何?性实无故。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是依物质聚合而有,若物质分离,生命即坏,并无不 三摩地

2018-07-22

图二:小/中/大千世界示意图 佛经中所说的四大洲,须弥山如何与我们所熟悉的天文地理知识相对应呢?佛法中有四悉檀之说,即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根据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的论述,诸余论议、诸余悉檀都可以破,第一义悉檀则离一切过失,不可变易,不可胜。佛经中对世界的解说有当时的时空背景,用现代天文物理的理解来诠释不一定能符合世尊的原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龙树菩萨在《十二门论》中也说: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槃。……又我亦复空,谁得涅槃?因为二乘无学不能证得阿赖耶识(涅槃),对涅槃的境界一无所知;所以当有人问阿罗汉:“你断除了‘我见’‘我执’,将来舍报入无余涅槃时,既然不是觉知心及思量作主的心入住涅槃,涅槃之中没有心行、没有我、没有觉知,我已经不存在了 三摩地

2018-07-22

接著我们再引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来了解贪著五欲的种种过患。由于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简要明了且文辞易解,是故笔者只将论文作适当之断句并略述其要,余文读者稍作思惟即能理解,故于此不多赘言。首先来探讨如何观修贪著色法之过患,进而能厌离诸色。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往往是导致君王失去国家、失去城池乃至失去性命的祸端,因此贪著美色绝对是不好的,小则损 三摩地

2018-07-22

在古时候为了这样的事情,龙树菩萨也有根据这六斋日,然后来说一个六斋法。六斋日就是每个月选六天来吃素。那你想这样是不是一个文化传统?是的。实际上六斋日,在中国是由皇帝所钦定的,这事情很难理解吧!不过古时候确实是如此。当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南朝的梁武帝他本身受这个菩萨戒,所以他要制定:不管你是大乘小乘的出家众,你都应该要吃素。后来这个风气,就变成出家人所 三摩地

2018-07-22

犯邪淫戒,罪业是很重的!像《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说: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妇不睦,常共斗诤。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爱憙。八者种怨家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女人,多人共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68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