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证得《心经》所说的真实心以后,了知一切法皆空,唯有如来藏空性是真实存在的法,所以叫做真实如来藏;意思是说,如来藏虽然是空性心,不是物质色法,但并不是想象的虚相法,也不是只有名相,祂是真实存在的。由此缘故,菩萨远离了颠倒梦想,而确认了无余涅槃的实际,证知了二乘圣人所不能了知的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是究竟涅槃的亲证者。--------《心经密意》地上菩萨分断 | admin 2020-06-08 |
|
性空是说体性变异无常,终究必定要归于坏灭之空无,所以是空,没有真实不坏的常住法存在了嘛!既然体性是变异、是无常、是坏、是空,没有真实法,所以不管是受想行识的那一个法,全部都只是名,名就是不真实,只有一个名的表相而已,或者只是所施设出来的一个名相而已。五蕴当然是性空、是唯名。但是,假如说:五蕴无常断灭之法,就是佛法的话,那么这个佛法就是断见法了;那么 | admin 2020-06-08 |
|
未到地定这个佛法名相的解释,就是未到初禅地的一个定力,未到地因为就四禅来说,初禅有初禅的地,也就是有所谓初禅的境界,二禅也有二禅的境界,三禅也有三禅、四禅也有四禅各自互别的境界,每一个禅都有根本禅──禅定,就是我们叫作根本定。根本定之前会有一个所谓的近分定或者方便定,换句话说,您证得欲界定,还在欲界的层次的时候,您入了未到地定了,这个未到地定特别是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法无碍、义无碍,所以你已经了知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法;可是你想要能够宣说所知道的这一切法之前,必须要词无碍——你能够用很多的方便善巧与名相及修辞,具足显示出这些法以及法的正义,这样就是词无碍。词无碍的修学,主要是在因明学:宗、因、喻、破、结语等五个法上来建立,也可以再加以细分而更细腻。破外道的时候以宗因喻等方法来破他:你这个法不对!再举出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5集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三)》杨正旭老师三轮体空,必须是实证境界,不应以意识思惟而妄想之;这是智者才能了知的境界,是未断我见而坚决认定意识为常住的不生法的索达吉您所无法知道的;未证悟如来藏所以无法发起般若的凡夫众生,虽然有缘能够闻知此一名相,或再能够听闻善知识解释其意,而谓施者、受者与施物三相,都是缘起性空 | admin 2020-06-08 |
|
一切人如果没有证得空性心阿赖耶识,任凭口说中道之理滔滔不绝,讲得天花乱坠,其实都不离断常两边;这样的人必定会以遮遣一切名相为离有,以灵知心离诸名相不灭而离无,以灵知心不起语言影像而安住不动为中道,其实这都是戏论。为什么是戏论呢?因为灵知心乃是一期生死所有,不能贯通三世,往世的灵知心死了以后,并不能来到这一世而入母胎;同样的道理,这一世的灵知心死了, | admin 2020-06-08 |
|
![]() |
这些名相我们不用记,就只要把它分成三个阶段来看,就容易理解了。第一个阶段有四:一、内住。这是最初内住其心,也就是可以忆念到佛了。二、等住。这时候还很粗糙,再继续练习,忆佛时间慢慢能延长几秒。三,安住。忆佛念有时候会由于散乱而掉了,那就再提起而安住。四,近住。常常提、常常提,心与忆佛念就越来越近。这个阶段就是从最初的内住在心,一直到数数提念而安住,不 | 三摩地 2020-04-12 |
![]() |
今再观之,知其应系天竺事密时代晚期,初始渗入印度教性力派邪法之时所造的伪经,原因如下:一、此经所说唯曾言及四圣谛、八正道名相,不曾言其意涵:经中亦言:[时诸菩萨入楼阁中,而念六字大明。是时见涅槃地,到彼涅槃之地,见于如来,观见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心生欢喜。]于此即知造经者尚不知无余涅槃中之无人、无我、无他、无寿命也。由此可知是未断我见之凡夫所造。二、若 | admin 2020-04-08 |
![]() |
然而无明众生在贪爱、恋著世间之乐时,却不懂得思维观察这些乐正是诸苦的大过患啊!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应当要时时专精思维观察世间诸法的变异无常、不可爱乐,才能远离种种的大苦啊!这个故事虽短,但提到的名相不少,内容也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义理。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首先,这个故事虽然是一个譬喻,但却是很生动的譬喻,一点都没有言过其实。故事是以譬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无明众生在贪爱、恋着世间之乐时,却不懂得思维观察这些乐正是诸苦的大过患啊!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应当要时时专精思维观察世间诸法的变异无常、不可爱乐,才能远离种种的大苦啊!这个故事虽短,但提到的名相不少,内容也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义理。我们就简要来说明一下,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首先,这个故事虽然是一个譬喻,但却是很生动的譬喻,一点都没 | admin 2020-02-21 |
![]() |
再来我们说,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说,它跟佛菩提道到底有没有任何相符的地方呢?因为有一些人在说这些看破与放下的时候,往往所使用的名相文字都是使用大乘佛法,都是使用佛菩提道的名相跟文字;所以,当我们要用这个解脱道,比方说我们要用四圣谛、我见、我执,或者是用三法印这些事情去判断的时候,往往你会得到的回覆就是说:我们谈的是大乘解脱的境界。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这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如果看这几个名相,其中都有鬼这个字或部首,这几个名相也常混在一起使用,因此也容易与人死为鬼这样的观念连结在一起;如果再配合轮回投胎的观念,就会产生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就会变为鬼这样的想法出来;而不晓得人舍报后,需要经过一个中阴阶段,再投生到六道之一,而投生到鬼道只是其中一个可能性而已。而其实一般世俗人,所认知的灵魂,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中阴身;中阴 | admin 2020-02-21 |
![]() |
如是余报,名相似果。】(《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六)刚刚所念过的经文就是说:那样心性的众生,会因为他这样子的恶心行跟恶口行乃至恶身行不断地亏损、伤害众生,因为这样子的业--身口意行的业报----的原因,虽然他当世不会马上受报,可是隔了一世或是乃至后后世,因缘果报成熟了,以是因缘,命终之后他会堕某一大地狱当中。虽然不是无间地狱那样的苦,可是仍然要先在地狱当中 | admin 2020-02-21 |
![]() |
除非萧老师减少搬弄佛学名相,就人人生活中所易遭遇的矛盾与困境(如婚姻、事业、子女教育、社会风气、宗教文化,乃至心理困惑、人格成长、生命意义之省思)多加详谈,那么才容易在对谈中发现彼此需要再加以修正改进的地方,则辩论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来评论就是以世间法,以世间法来评论函盖了世间、出世间法的佛法内容。我们要来说,他提到生命意义的省思,我们就要来探讨,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他现在对法的认知,已经不是在语言名相的认知上,而是自己亲自的体证上,所以这就是属于实证的功德;既然是有实证的功德,自然就不会为外道,这样的邪见、邪说所迷惑。------《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78集得见谛者断疑见>何正珍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佛教在最早开始约略在汉朝末年的时候传入中国,当时其实在中国地区的人们,对于佛教所谈的许多的观念跟名相,其实都不了解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从西方所传来的这个教义,要理解的方式,当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过既有的、固有的文化思想内涵,然后把它用这个固有的东西去对应、去理解,这个当时就叫格义。这个方式其实我们讲说,用固有的方式去了解它。什么是固有的方式呢?对 | admin 2020-02-21 |
![]() |
”舍利弗进一步说:“世尊所说的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是无一切名相的法,是没有语句言说的法,世尊却能以种种名相来宣说这个无名相法,以种种语言来叙述这个无语言法,而能令人信解,真是太稀有了!”佛陀听了也赞同舍利弗的说法,并且举了十个例子:像有人能乘坐着以岩石凿成的船筏,从大海的此岸度到大海的彼岸;还有人身上背负着须弥山下北俱卢洲、西 | admin 2020-02-20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经教章句、成佛之道能生信心那不是小事,当今世上又有几人?许多号称是佛教团体,但都将佛法世俗化、世间事业化、外道化、世间学问化;甚至呼应印度性力派,将佛法内涵与名相,说成欲界最低下层次男女淫欲法,所以修行的导向,不但背离了出三界的三乘菩提方针,更增长了无明下堕的势力。因此佛陀住世时就预为赞叹:能正信大乘常住三宝 | admin 2020-02-20 |
![]() |
而这个佛菩提的根本心----如来藏,是确实可以亲自证得的法,并不是只是想象的法,如果不是真实存有而可以实证的实相法,又怎么可以成就我们前面所说,胜过一切人天及二乘果报,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善业呢?像有人把般若诸经,解说实相心如来藏空性之理,说为性空唯名,说般若诸经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其实只是假名施设一个名相,来指称释迦佛在初转法轮诸 | admin 2020-02-20 |
![]() |
”假如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应该就应当要建立另外一个名相,来形容他们所证的果位才对?而不应该说,既要用佛教里面的名相,然后又要说证量比佛教里面的证量还高啊!这样就不免会让人家怀疑其实他们只是假借佛法的名相,欺骗广大佛教中善心人士的广大资源罢了!再者,你注意到了没有?我一开始说他会一再强调说:某一个法门或是咒语是极为殊胜的。他的目的就只是要引我们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