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什么是断见呢?就例如唯物论的人说: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就像刀子和锋利一样,刀之所以锋利,是因为有刀子存在;刀子坏了,锋利就不存在了;所以就误以为色身死了,人心也就坏了、没了,这就叫作断见。比如说,有人坚持一定没有来生。那什么是常见呢?常见的人以为人死了,是身体死了,来生换个身体再来,无非搬个家而已;但是这个是神识,人死了,神识其实也跟著消灭。他们不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进一步能够看见自己以及众生未来什么时候会死亡,什么时候会出生,以及种种身口意所造的这些的善恶业行,因而将来所要出生的善道恶道都能看见,那就是有了天眼明。最后这个第六个,那就是漏尽通,又称为漏尽智证通,就是断了三界一切的见惑、思惑的烦恼,不受三界生死,永远脱离生死轮回,这就是漏尽通。进一步有了能够知道漏尽之后,更知不受生死系缚的智慧,那就是有了漏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07集宗通概说(上)》正光老师什么是宗通与说通。《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三曾说: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解释如下:【我释迦牟尼佛有两种法的通达,那就是宗通与说通。说通就是启发佛法中的童蒙,也就是对佛法都没有正知见的人,为他们说法,为他们建立佛法的正知见,犹如白色的布一样,可以随意染成各种颜色, | admin 2020-06-08 |
|
为什么明心就是亲证如来藏?如同以往,先引经据典来加以说明。如经中佛的开示:【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经文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这也是为什么世尊会在《华严经》中将普皆回向作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总结之道理所在。--------《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之学佛释疑一》<第62集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吗?>正圜老师回向乃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善净法,这是一切的菩萨都应该要彻底实践的善净法。但是回向这个功德法,比较是属于事修的部分,需要努力的去实践;而回向这个功德法,乃是成就佛道广大福德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有过失的慢?譬如说,前面那个慢是没有过失的,因为他确实胜过别人,所以认为说:我胜过他。虽然是慢心,但却是合乎事实的慢心,所以是没有过失的慢。过慢是有过失的慢,譬如他明明没有胜过别人,却颠倒事实而开口说:我胜过他。其实他与对方是一样的强壮,却说我胜过你。或夸口说:他一定赢不了我。这就是有过失的慢心。又譬如说,财富跟人家一样多,或者证得的法跟人家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叫净土?净土有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凡圣同居净土。诸佛自证圣智境界,那是常寂光净土;地上菩萨所住,以及地上菩萨往生诸佛净土、莲花化生所住净土是实报庄严土;声闻种性所证涅槃,以及声闻种性菩萨往生诸佛净土,所住的是方便有余土;我们所住的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有凡夫菩萨,有圣人;但是我们遇到证果的圣人时,我们不知道,因为他脸上没 | admin 2020-06-08 |
|
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把矛刀从胸膛刺穿过去,痛?是不痛?所以对声闻道的人来说,到底快乐在什么地方呢?经中说对于声闻人而言,只有方便说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那就是入灭尽定,灭尽一切,叫作受断乐。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 | admin 2020-06-08 |
|
再者,对于「业障能维持多久?」这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尊开示超劫精进的重点,实际要领就是平实导师书中所说:「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涅盘,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 | admin 2020-06-08 |
|
那它具体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像《大般涅槃经》中这样说:烦恼障者:贪欲、瞋恚、愚痴、忿怒、缠盖、焦恼、嫉妬、悭悋、奸诈、谀谄、无惭、无愧、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放逸、贡高、怼恨、诤讼、邪命、谄媚,诈现异相、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无有恭敬,不随教诲、亲近恶友,贪利无厌、缠缚难解;欲于恶欲,贪于恶贪;身见有见,及以无见;频申憙睡,欠呿不 | admin 2020-06-08 |
|
烦恼浊的贪爱是贪什么呢?是贪着妄心的功能差别,可是这个妄心的功能差别却是包括如来藏的功德,总是把如来藏的功德据为己有而说:“这是我觉知心的功能!”误认为妄心自己有着如来藏的功能。当然,还没有明心的人,这句话是听不懂的,已明心的人一听就知道我在讲什么!但是我不可以明讲。众生总是把妄心自己的功能牢牢的抓住,并且把如来藏的功能也据为己有,认为这 | admin 2020-06-08 |
|
,哪一个都能要你的小命,好不容易熬到妈妈要生了,还不知道最后等着你的是什么,一个六七斤重的婴儿,必须通过狭窄的产门才能来到人间,逼迫挤压之苦难以形容。脱离母体后冷风扑面,犹如刀割,被陌生人抓来提去,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犹如皮鞭抽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无一例外哭着喊着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天一位妈妈看到自己刚生下的孩子眉开眼笑,她一定会被吓跑 | admin 2020-06-08 |
|
实际上则是:你把自我十八界的一一界都全部灭除以后,才是无余涅槃,才是真的出三界;但是这个时候,还有谁存在呢?没有了啊!因为十八界的“我”已经都不存在了啊!既然“我”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苦作为“我”的所依呢?当然没有任何苦作你的所依啊!既然没有任何苦作你的所依,那不就是无余依涅槃?不就是真实的“无我”了吗?所以 | admin 2020-06-08 |
|
法无碍的修学之后,你还要知道这些总持里面所有的意义是什么?它的真实的内容是什么?如实的证解,如实的了知,这样就是义无碍了。因为法无碍、义无碍,所以你已经了知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法;可是你想要能够宣说所知道的这一切法之前,必须要词无碍——你能够用很多的方便善巧与名相及修辞,具足显示出这些法以及法的正义,这样就是词无碍。《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为什么叫做“空性”?因为祂有自体性,祂的自体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祂恒常而不断灭。这个空性本体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自从无始劫以来,祂连短到一剎那的间断都不曾有过;从无始劫以来,祂就一直这样延续下来,不曾有一剎那的间断,所以祂叫做空性。虽然叫做空性,并不是像虚空那样的“无”,祂有真实的体性。可是,既然有真实的体性,就表示祂是有性、有法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情」?《楞严经》卷8中佛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什么是「想」?《楞严经》卷8说:p.96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情」?《楞严经》卷8中佛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什么是「想」?《楞严经》卷8说:p.96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业?以往世来讲,譬如往世不断熏习种种无记法(非干善恶的法),譬如文学、艺术、乃至最会烧菜的天廚等技巧,都是属于非干善恶的无记法;他熏习久了以后,未来世只要遇到往世熏习的这些无记法,他一学就会了!别人老是不会,他只要学一种就可以通三种法;这表示他过去世在这一类无记法的业行上,已经用心很久了!但是这些无记法并不障碍他在此世的佛道修行,所以不会对他 | admin 2020-06-08 |
|
以上是对于“法”大略的说明,那什么又是“法门”呢?法门是佛法中的专用语,专指佛菩萨所开示的胜妙法道;因为这些法道,能够开启众生的解脱之门,能够普令有情众生超凡入圣,出离生死苦趣,而进入到解脱清净的境界之中,所以就把这些能让众生解脱的法道称之为法门。譬如佛陀在《法华经》中说:【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 | admin 2020-06-08 |
|
还有更厉害的,他不但有自证分,还有证自证分;意识对于自己正在做什么事,全都能反观而了了分明。当他打坐一念不生,什么事都不做的时候,意识也知道自己确实是一念不生,确实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意识能够这样反观分明。人间意识都有证自证分的;既然随时在返观自己,怎能够说他没有我相?既然有我相,就一定有人相;有了这二相,就一定有众生相;有了这三相,当然就有寿者相。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