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只有心身清净安乐,道就不会失去了。▲善男子,若能观怨一毫之善,不见其恶,当知是人名为习慈。若彼怨家,设遇病苦,能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需,当知是人能善修慈。(《优婆塞戒经?禅波罗密品》)[今译]善男子,如果能看到怨家一丝一毫的善处,不追究他的恶处,这人就已学会了慈悲。如果怨家,假如有病苦,能前去问候,探望,治疗其病患,供给他所需之物,应当知道这个人 三摩地

2018-07-22

那你说:不会,我很优秀,怎么可能没有办法证得初果呢?你这个讲者实在是太……。可是我们换句话说好了:你所熏习的声闻法也不在少,熏习的时间也那么多了,可是怎么会今天要谈到初果的时候、初果的见解,你哪里也不对,对无常好像也不是那么契入。所以你就要想:没关系,我就是佛所说的极钝根人、超级的钝根人,可是我不要一直在这地方安止,因为呢,我要向着须陀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如果是刻意要毁辱对方,那就更不应该了!其实我们讲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要沟通,希望别人能听进去,最好对方能够欣然接受;但是如果我们起了瞋心、口气不好,其后果通常就是无法达到沟通的效果,而且反而常常造成对方也因此生气,恶业的种子因此而种到双方的如来藏中,未来世若有因缘再见面时,双方的恶业种子都会现行,互相之间一定都不会有好脸色的,可能因此再度结下 三摩地

2018-07-22

】(《杂阿含经》卷三)也就是说,佛陀解释这个色、这个物质之法,如果说它一向都是快乐的、一向都不是苦,也不是随著苦来长养,这样的话,众生就不会去厌离。就是因为这个色法—我们的物质之法—它不是说一向都是快乐的,它有苦的时候,所以它是苦,它也随著苦来增长,而且因为忧苦来长养啊!而且它不离苦。因为这样子,所以众生就会有人厌离于物质,因为厌离而不产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结果呢?说了一大堆的语言文字,固然说法身佛是炽然说法,可是真正的法身佛是无说说,不会有一大堆的语言文字;更何况一般众生是看不见法身佛的,七住菩萨只能看见法身佛的一个部分而已,更不要说能够究竟祂。那么《大日经》里面还有很多的错误,我们现在就不谈了。现在在这个世间中,存在的密宗分为东密跟西密。东密偏于日本,现在已经式微了;而西密的部分主要就是讲藏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有众生或怨家仇人落到你手里,你有权或有机会可以杀他,但是你说:我不杀你,以后也不会杀你;我布施给你无恐惧、无怖畏,你可以回家了。那么双方的所有怨仇就一笔勾销了,他还会感恩戴德一辈子啊!所以施无怖畏是世间布施中最为第一。施无怖畏,最主要的是救护众生性命,如果要广义来说,比如保护众生财物,让他没有失财的怖畏;保护众生的眷属、名誉,让他们没有恐惧,这 三摩地

2018-07-22

前世有什么样的习气种子,今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因此导致我们容易患上什么样的疾病,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会被那些各种广告所蒙骗,而能抓到重点,以正确的身口意行为,防止产生患病的因,这样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改善健康。假使百千劫,所作因不虚,因缘际会时,果报自现前,你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坏事,你的如来藏都会一五一十记录下来,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如果真心是能够清楚明白,能够分别六尘,那么当祂清楚明白六尘的时候,祂就不需要识阴再来分别一次;也就是说,这时识阴是不应该存在的;识阴既不存在,受想行三阴也当然不会存在,那么五阴当中就剩下一阴;十八界当中六根六尘六识中的识阴不存在,剩下十二界,那么佛说人类有五阴十八界,这样的说法就变成是错的。所以真心祂是不能够清楚明白分别六尘的,这是第一个过 三摩地

2018-07-22

当我们找到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我们可以现观:当我们的意识心正在伤心难过的时候,第八识如来藏祂却从来都不会伤心难过。而我们自己的意识、五阴身心会毁坏死亡,可是第八识如来藏永远都不生不灭。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诸佛也都有,所以每个众生都不曾分开过,我们都跟诸佛同在一起,我们今生虽然会跟亲爱的家人分离,可是那只是短暂的分开而已,因为第八识 三摩地

2018-07-22

我只是告诉他们:我不再杀生了,以后不会买活物杀了做给你们吃,在不杀生的前提下,我会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幸运的是家人对此没有提出异议。但过了没多久,有次跟老公逛超市,到买海鲜的地方时,老公忽然说他想喝文蛤(一种贝类)煮汤,我说:你知道我不杀生的。他说我自己做。我劝道:算了吧,喝了你又不会多长出一块肉。老公说:我就是想喝,我自己弄。我无可奈何地说:那你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一个人从生到死,除非您不跟人家交往,否则「面子问题」可以说几乎是人人会面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人情世故问题,是一门瞒复杂的人生必修课程,甚而以会不会看面子,象征着会不会做人。怪不得古人在官场上有句话这么说:「只管做事,不会做人,满门抄斩。」不可否认的,大人的应对世界是瞒复杂的,尤其是当彼此存在着利害关系时,尽管心里气的要死,但是为了往后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中的佛法~人生的探讨我们不妨试着这样推敲,若这世界上都是假的,佛家不是说有轮回吗?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也有某些特异功能或利用摧眠确实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前生往事?所以说轮回是被证明不可推翻的,那表示在众生轮回的循环里必然是有一个可以将有情生命相接续的东西存在,才会有众生轮回的现象存在了?不是这样吗?那众生无始来轮回的生命如何相续呢?相续不断的生命是以 三摩地

2018-07-22

是否从头到尾就是诃责到底,当然端看对象而定,像是正坚菩萨,就是一大慈悲心菩萨,时常软语慰藉,时时提携初学,即使是说道理的时候,还是不愠不火;这点一二三实在是很佩服,而虽然如此,敝人语气犀利,可是内心感受无端地忧苦,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必须点出如是「未证言证」、「未悟言悟」的人之后,护卫的喜悦,只有感受一种如是众生很难度化的忧苦;有时候,还是会因为不知道 三摩地

2018-07-22

相信读者不会认可她是月球主人,不会相信你每天举头仰望的是属于某某人的月球。你指着一片山林说这是属于我的,那片山林中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知道他们是属于你的吗?在你向全世界宣布这片山林是属于你的时候,如果这些动植物有知的话,一定都要笑出声来,这种拥有是只有人类才会导演出的荒诞剧。谁来证明这份你的拥有?一纸文书吗?如果你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不要说你拥有这 三摩地

2018-07-22

7、随时随地就躺在地上,也不会去避开肮脏污垢。8、喜欢,不羞不耻(能不穿衣服,就不要穿衣服,没有羞耻心)。9、心常虚诈,且异言诳语的。10、妄说他人,谄曲不实(很会乱讲别人的不是,构造不实是非,且谄眛,心弯弯曲曲,很不实在不可靠)。11、喜欢谋取他人的财物,且常爱抵债(债务想办法赖掉)。12、此人见善不能发心,不信,常造不善十恶之罪。13、这类众生已流浪生死往返于 三摩地

2018-07-22

本心能生出一切万法,而不取六尘,因为不知六尘,从来不会六入。15.本心自体体性迥异意识心会取六尘,从来不取,但能执藏一切因果种子。16.本心自体清净,但能够储藏种子,体现世间万有。17.本心常自如如,远离一切意识心所知的清净不清净,定不定,乱不乱。18.本心不是虚空,而真有实体。19.本心无形无相,非是物质。20.本心无有物质可说似,但虚空思量也不是。21.本心离开一 三摩地

2018-07-22

如声闻初果人,因为见道断除我见,知道证果是五蕴所证,证得初果的“我”已经瓦解,故不会产生:“我”已经证得初果的见解,但是为了随顺世间的缘故,方便说为“我”已经证得初果。如果执着所证的初果果位,因为有“我”证得这个果位。既然有“我”证得初果的话,那么“我相”就出现了,“人相”&ldquo 三摩地

2018-07-22

在其他的宗教中,其教主永远也不会希望他的信徒们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佛不以自己成佛为满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导大家如何成佛。这一个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怀抱,其伟大及深广处,确在一般宗教之上。总之,佛法是教人要有自尊自信,为使自己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使一切众生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应该珍惜佛陀传给我们的教导方法,加倍努力,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使 三摩地

2018-07-22

对一个瞎子说这世界是多么桃红柳绿,他懂吗?对一个白痴说某某人就是他父亲兄弟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堂兄弟,他能够了解吗?既然佛教是主张戒杀茹素的,因此;凡是常常杀生,用鸡、鸭、猪来拜拜的,同学们,记住!那绝对不会是佛教。第四佛教是积极乐观的一般人批评佛教,总是说:佛教太悲观了,太消极了。为什么一般人会有这样的误解呢?我想这是因为:佛教揭示人生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透过这些了解,以及不断地思惟观行,以及无相拜佛定力的增长,以及无相忆佛在二六时中的精进,这些都可以变成未来成就佛道的资粮,这些虽然行人一时之间无法俱足成就,但是如是精进,以及各个部分都有经过学习,或是说若干体认,这样会对于佛菩提道上的修学更有信心,更不会轻易地退转。其中由于如是的体认,所以对于自心如来藏的各个体性会发起体触,如同在开悟的时候,但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