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对于世间法,你就不会去想要永远获得它。为什么?因为它本来就是无常变易的法。那时候你的意念就改变了,你就不会一天到晚想要永远的获得这些永远无常的法。你会知道:这个只是暂时而有的;那我现在暂时而有的话,我应该如何运用它,来让我未来世再获得它?你想的是这样的道理。这样的话,如果有世间的万事万物你获得了,在顺境中你也不会贪著,你说:我现在拥有了世间的资财, 三摩地

2018-07-22

祂从本以来就在,未来也不会灭,祂真实存在。不是如佛门有些法师、居士们主张:祂是不可知、不可证的。将佛所说真实有法的空性心变成虚相法,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外道。第二个、《心经》所谈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是为空性心藉缘所生的空相,本身是生灭不已的虚妄法。第三个、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空性心本身不生不灭,在世间上可以现前体会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存在。这两者的体 三摩地

2018-07-22

而亲人是比外人更稳固的一种关系,我们知道,即使言行出格,他们也不会计较、不会记恨;即使拿他们当出气筒,也能获得宽容、理解、忍耐、体谅。家庭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在外受了委屈,我们会回家宣泄。在这样一个能给予心理安全感的环境里,我们就容易忘记怎样好好说话,以致对家人使用嘲讽、歪曲、夸大、贬低的语言。除此之外,我们对亲近的人心理预期太高了,认为他 三摩地

2018-07-22

前世有什么样的习气种子,今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因此导致我们容易患上什么样的疾病,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会被那些各种广告所蒙骗,而能抓到重点,以正确的身口意行为,防止产生患病的”因”,这样才能真正的预防疾病,改善健康。“假使百千劫,所作因不虚,因缘际会时,果报自现前”,你做过的每一件好事坏事,你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天空忽然下雨把你淋湿,即便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也不会大发雷霆。所以,你惭惭会懂得: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会伤害你,伤害你的是自己对事情的想法与看法而已!当某些人、事、物与你的瞋心相应共鸣时,并逐渐形成你对同一个人、事、物的瞋习;当你下次遇到同样的人、事、物,不待语言文字思惟,瞋心已然悄悄抬头;不待意识思惟,与生气有关之内分泌、心跳、血压或生理反 三摩地

2018-07-22

很多人认为觉知心不会坏,可以到未来世,很明显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我们这个觉知心,可以到未来世,那过去世的觉知心,应该也可以到这一世来,对不对?如果这个过去世的觉知心,可以到这一世来的话,我们就能够知道过去世发生什么事;但是除非有宿命通的人,不然,无法知道过去世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很明显的,这一世的觉知心,也没办法到未来世去,所以意识觉知心是会断灭的。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有慈心的关系,又自己能够愿意发大愿,他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希望十方所有的众生身心都能够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恐怖,不会像我现在的这种状况;希望我将来如果成佛的时候,一定能够度脱这一类的众生,使这些众生也能够跟我一样的修行,解脱这些痛苦烦恼;希望于未来的无量劫,大家都能够修行、能够成佛。经过七天这样的状况,这艘船只仍然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办法移动分毫,后来 三摩地

2018-07-22

但究竟要如何行菩萨行呢?为何许多人都说在行菩萨道,到最后却常偏斜掉呢?我觉得在行菩萨行之前,得先对中道智慧体会深刻,拿捏得宜,才不会偏失掉入歧路。世间法皆是有为有作,是加法,菩萨更须入世间为、为众生做一切事,但菩萨在行一切行当中,却有另一无为法在运行着,是人无我、是法无我,是减法,无量加法中,却有无量减法,不落入有漏有为法中,却也不落入寂灭无为,一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不会为不相识的人好,不会为邻居好,也不会为一位泛泛之交好,我们只为我们所爱的人好。因为出发点是如此崇高,于是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不要再跟那个人来往了,他讨厌。你不要穿这种衣服,难看死了。你不该上这个课程,只有傻瓜才会认为有用。你不可以看些比较有深度的书吗?这些全都是垃圾。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价值和喜好强加于喜欢的人身上。既然我喜欢他,他也喜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我们的一切,世间的一切,哪里有永久可言?我们的身体,顶多借我们用个100年,就要入土为安了!我的太太,顶多也不过是让我牵手个六七十年,就要萨哟那啦了!这中间离婚或是意外死亡的,缘就更浅了!我们的钱财、房屋,经不起地震、火灾的破坏、不肖子孙、强盗土匪的洗劫;一个闪失、一个意外、一个无常,说不定就化为乌有了!哪里是我们能永久保有的!人要是凡事能这样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佛陀对于世间的种种的事相,祂都无动于衷,祂都知道这些因果的事相,所以祂了然于心,不受这一些世间八法所染污;不会因为世间人信不信佛陀而起烦恼,也不会世间人是不是称赞诸佛如来,或是诽谤诸佛如来而生起任何的烦恼,都没有!所以说诸佛如来不受世间八法之所污。------《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43集具足因智、时智、相智>蔡正礼老师 (原标题:八风吹不动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看不到了?因为你感受不到真实,那种绝对的真实,乃至你都无须时时去感受它,都不会对此真实存有半点的怀疑。它是深刻的,穿透生命的深刻,它是触目惊心的真实,乃至于它竟然以一种无相的方式存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有看见吗?看见那虚妄背后的真实吗?看见那无所不能,造天造地的真实吗?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无所不为而无所为的真实。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透过这样的思惟,你就发现,最好的第一时间的处理是先不要说话,然后静待这些因缘;除非你已经对这事情很清楚了,即使是如此也不需要对于一个情绪失控,或是说喜欢拨弄一些是非的人,来说种种的如理的话,因为他也可能不会接受。所以众生有千差万种根器的差别,我们在待人接物上就是要知道,你要知道有些人的心性,他就是不调柔,你跟他说东,他就可能来说西,他也可能没有 三摩地

2018-07-22

人最喜欢的不单是身体,还有觉知心,一般人只知道他贪财好色,其实没有觉知心,他就不会贪财好色了;有了觉知心就会贪爱六尘中的种种法,所以说有爱就有取。如果觉知心不取种种六尘万法,则不了知万法,也就没有取支;能了别、能取的我,与我所了别、所取的六尘都消失了,后世的有就不会出现了。觉知心就是生命出现的大关键,没有觉知心就没有烦恼,所以睡著了就不知道烦恼。人 三摩地

2018-07-22

」更狠的还有:「你这只猪,金额超过了,你不会算吗?」等等...那个挨骂的妹妹,居然一声也不吭的就任由姐姐骂,还依然气定神闲的挑选她想要的东西,丝毫不受影响。某天又到了放学时间,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天只有妹妹一个人来,我见那个泼辣的姐姐不在,于是便和她聊起天来。「妹妹,今天怎么只有妳一个人?」我问。「姐姐感冒了,所以请假。」妹妹朝我一笑,样子相当可爱。「我 三摩地

2018-07-22

曾经牙痛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那颗松动的牙齿,如果你不去碰它,它是不会痛的。但是,你却会不断碰它;用舌头顶,感受它的疼痛,是这颗痛牙脱落之前你会反复做的事情。这种重复制造痛苦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对痛苦成瘾。疼痛是一种记忆,而一切记忆都会寻求再表达。从生理上说,我们从外界获得刺激,会在大脑里留下物质的痕迹,这些痕迹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就促使人寻求相应的重 三摩地

2018-07-22

就像我的这位朋友和他的父亲,明明是这样相依为命、相互扶持的亲密关系,相信对他们两个人来说,再也不会有别的关系能够超越这父子两人在彼此心中的重要程度了。你不能说父亲对儿子的伤害是因为不爱,对父亲来说,这只是自己从小便习以为常的暴力举动而已,不单独针对儿子;而对儿子来说,其伤害却是如此痛入骨髓,难以疗愈。即便父亲对儿子的付出和爱再无可反驳,可依旧弥补不 三摩地

2018-07-22

尤其是替他人担忧,比如担心孩子放学路上会不会出车祸、担心老公跟女同事是否走得太近、担心远方的父母身体可好……这种杞人忧天的行为害人害己。心理学家认为,担忧就是变相的诅咒,这句话不无道理。人总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或他人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而担忧正是消极的自证预言。比如整日担忧孩子高考会失利,他原本无所畏惧的心或许会无形中背负上害怕失 三摩地

2018-07-22

曾经有两位好友交流:如果要是我离了婚,那么绝对不会再找下任女人。就好好的过自己单身潇洒日子。可是时隔不久,两个人分别在婚内出现几任女人。。。以上所说,并非结论,只是作为个人进修中的素材,以资省惕增进自己,让自己牢记,纸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待人宜宽,律己可严。据说,修行到三地的菩萨就需要停下来等待和自己有缘的广大有情,将这些有缘拉拔到一个几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你就问他:“可是你有一个场合绝对不会吵。”他说:“怎么可能?那一定是别人都对我很好。”那你就跟他讲:“不是!那时候别人对你很差,甚至还恐吓你或怎样,可是你也不会跟他吵。”他说:“真的吗?哪里可能会有这种情况?”有!就是当对方带著凶器的时候,或是对方很多人、人多势众的时候;这时候在作意上,你不但不会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