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七转识不了知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而产生了无明,进一步对依他起性的六识心及意识心相应的诸法,产生了遍计执性,误认依他而起的诸法为真实常住法,不了诸行无常,不会诸法无我,执着蕴我、处我、界我为真实法,如此错误的计着有实我及实法,所以导致我见、我执不断。因我见、我执不断的缘故,及无始劫来种种邪知邪见不断熏习,譬如执有念灵知常住不坏、谬执离念灵知心为真 三摩地

2018-07-22

那往上呢,就是畜生道,畜生道有情我们可以看得到,可是牠的业就是很愚笨,愚痴业很重!譬如我们看到猫、狗,我们要教牠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牠都要学很久,乃至有时还学不会;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畜生道的有情是很愚笨的,因为牠的愚痴业很重。像猫、狗算是比较高等的动物,若更低等的这些畜生道有情,牠们的愚痴业是更重,连世间种种的相貌都很难理解。再来就是我们人自己,我们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现在先来说明一下:四正勤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一个法呢?四正勤就是说: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于已生恶令断除,精勤修习;另外一个就是,于未生恶不善法,为令不生故,精勤修习,也就是说对于还没有生起的这个恶法,要想办法遏止让它不生起,精勤修习,让这个恶法不会生起,令它能够断除,令它不生起;第三个是,于未生善法,为令生故,精勤修习, 三摩地

2018-07-22

诸贤!云何正语?谓圣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口四妙行,诸余口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语。诸贤!云何正业?谓圣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果有人主张:明心后是不会退失菩提心。你就知道他根本不懂佛法,因为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曾开示:菩萨明心后仍然会退菩提心。如所说:【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经典告诉我们:如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那只修解脱道入无余涅槃最轻松,再也不会受苦了。而菩萨为了众生所以生生世世来这五浊恶世跟大家结善缘,三大阿僧祇劫每一世的生老病死加起来无法想象,如果下了最深最苦的无间地狱还有终结的时候,可是菩萨的大愿是无有尽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没有度尽,菩萨就一直陪着我们受苦,不舍弃我们,所以定性的小乘行者,想到菩萨的无尽愿和要受的无量的生老 三摩地

2018-07-22

当缘觉断了我见之后就说:此灭故彼灭,我把无明灭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现;心的行灭了就不会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灭了,就不会再有来世的色身及六识;此灭故彼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无明灭了,我执也就断了。这样缘觉舍报后也一样入无余涅槃,不再轮转生死,这是缘觉的解脱果之修证。缘觉菩提之证得,要皆不依听闻法音而入,是故异于声闻菩提。虽然辟支佛知道有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总不会希望,去修学去探讨生命实相的内容,结果都是错误的,都不符合实相;如果不符合实相,又如何顺于解脱呢?要能够解脱于三界,成就佛道,一定是符合法界的实相,一定是具有知识性、智能性;如果没有智能、知识,那如何能够顺于解脱,如何能够成就佛道呢?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开示说,祂自己有六个法,没有厌足,其中第五个是将护众生没有厌足。也就是说,佛陀对于保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圣者对于不知道的地方已经无有执取,不知道之处干脆就会说不知道,对于法上虽然还有疑惑,可是已经不妨碍其解脱生死,所以知与不知,不需要强言,因为佛陀弟子不需要妄语,所以既然大乘佛法不清楚,菩萨们的许多示现都不清楚,再加上自己执取非要灰身泯智不可,更是不会强作解人,大作妄语而来集结大乘佛法!15.连世间法中的圣人都不会做这样妄语,大胆编辑自己所不清楚也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说贤劫当作佛之菩萨皆来集会,请问二乘人有何证量可以知道到底是哪一位要示现成佛?哪一位是贤劫菩萨?会不会有哪一位贤劫菩萨忘了来,这样这本佛经就不能够说「贤劫菩萨皆来集会」,因此和一般世人所以为的经典可以稍有出入而大大不同,所以一千位有情,都来到现场,可是经典没有说其是如何地示现,这二乘人第一不清楚哪一千尊未来佛,第二没有神通道力可以鉴别何者是当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只会想到自己,乃至以意识为我,到处都是不离开我的众生来说,也无法相信会有人愿意这样去求大乘菩萨来编纂经典,可是如果真的实义菩萨如大迦叶菩萨,当然就会,他已经实证了这个实相心,又断了见思二惑,对于大乘唯识的道理也经过熏习,所以不是一般的小乘圣者,因此即使他会去央求修证诸地的菩萨们来编纂菩萨藏,当然如此,而且也不会是去找一般的几地菩萨,当然是去找大 三摩地

2018-07-22

事实上,当然不是普通人可以完成的,这当然是本文所说的,是大乘不可思议的菩萨来完成集结的!这些不可思议的菩萨们完成了这些集结大事,并不需要和人间学佛人来报备,说这些经典是我们来集结的,不会有如是的大乘菩萨,菩萨藏唯有菩萨可以受持读诵而不生疑惑,这在人岁百年的浊恶世界里,就是如此!因此能够大乘经典常说:能够阅读此经典而不怀疑者,而能生起?净信者,必定供 三摩地

2018-07-22

」何况印顺法师根本不信受大乘佛法法义中最殊妙的核心:如来藏,对此他是绝对无法信受的,既然如此,到底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而言,是谁来集结这一大事因缘的最重要经典呢?这史料上虽不足以显示到底是如何编纂成大乘经典,如此除了上兜率天,请益当来下生弥勒菩萨,恐难决了!然如上所说,菩萨无有必要对此尚且不是三贤位的众生多说,以非当机故!虽如是,论述的记载大都说《 三摩地

2018-07-22

“诸贤!云何正语?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口四妙行,诸余口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语。“诸贤!云何正业?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三点我想要提示大家的是:你愿意被误导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后面所说的,对于第一次来听我演讲的诸位来说,应该是有一些麻辣的!但不会很麻、也不会很辣!刚好是你可以接受的地步。可是我先要提示诸位:你愿意被误导吗?我想,每一个人走向学佛的路,都希望是正确的成佛之路,可以很快乐的走在正确的成佛之道,也期待可以很迅速地走完这一条路,所以,当然没有一个人愿意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极容易嫉妒近在眼前的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遥远的陌生人。一个渴望往上爬的小职员并不嫉妒某个美国人一夜之间登上了总统宝座,对他的同事晋升科长却耿耿于怀了。一个财迷并不嫉妒世上许多亿万富翁,见他的邻居发了小财却寝食不安了。一个爱出风头的作家并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因他的朋友一举成名却愤愤不平了。由于嫉妒的这一距离法则,成功者往往容易遭到他的同事、熟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才不会任意的让自己的烦恼习气现行,而以为这样子叫自在。所以有情众生追求自在,一定要知道说自在的意涵,就是能够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那么知道了这个──能够解脱于生死系缚,就是有智慧才能够解脱。那么智慧之首呢?长养善根最重要,就是要知道三界生死的这个因,最重要就是在五蕴上面的我见我执。所以熏习佛法正知见以后,就会慢慢地降伏这些恶习恶念,因为恶习恶念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我们会不会总是硬忍,最终让自己长出厚厚的自我保护壳,使他人无法接近和了解?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智慧的忍,不是把自己变得刀枪不入、坚硬不可摧,而是让自己变得柔软、从容、接纳、包容、随势而动、随机而行;任何阻碍、对立,在这种智慧的忍面前,都瞬间消散,失去了原有的破坏力,被化解、转化,最终收获和谐。智慧的忍,包含三层含意:一是受,二是纳,三是化。当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逆境来说,他一样可以觉得这事情,他可以云淡风清来看待;乃至于说,对于许许多多的事情,让他非常的痛苦,甚至有冤家,乃至于被仇人所杀死,他一样不会太为介意。为什么?因为他的心知道,这许许多多必定有原因,不至于说是无缘无故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所以即使他被杀死,他心里面也不会产生瞋恨,因此就不会随着瞋恨的业,来结下未来永世而难以解脱的纠结。所以我们要说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后者的说法也可以说,因为这个老板的要求是不符合常理的,我认为不合理,所以我不必随着这个事情来打转,不如随顺我自己认知的自然的状态七十分就已经足够了,这个时候我就交差我就不管啦!剩下我就不管啦!至于说,老板接下来会不会因为我的七十分而对我有所恼怒,甚至谈得要把我开除呢?我接下来当然也可以说:没有关系!如果要开除我也没关系,那一切随缘吧!所以您可以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