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他认为此时连我相都不存在了,因为已经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不会起心动念去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好像离开了觉知相、离开了我相,就认为证得非非想定时即是亲证无我,就是无余涅槃。可是他不知道这仍然是落在虚无的、无相的颠倒妄想中了。所以外道修得非非想定之后,往生非非想天,八万大劫以后仍然得要沦堕三恶道。这在后面中佛会说到,这里就不先说明。所以说恶世的众生同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外道根本不受持佛戒,所以不会触犯菩萨戒;所以我们小行菩萨,即使是犯了戒律,还是胜过不持菩萨戒的佛法边缘人!而且大众菩萨是否已经信位满足,尚且不可知,所以为了成佛,为了满足菩提大愿,应当受戒!为了修学佛法,了生脱死,救护众生,应当受戒!《菩萨璎珞本业经》,佛陀亲口宣说:佛子!是三摄受、三种受戒,过去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过去诸菩萨已学,未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要经过很多世很多劫,而且是正确的熏习了大乘佛法,才能真正的具足菩萨性,那时说到明心开悟时,就不会再排斥了。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其实明心时还不算具足,见性了也还不算具足,还得要十行位满心以后才算是具足菩萨性。所以十行位满心之前都还有可能上心作中、中心作下啊!从这里就知道佛菩提道不是那么容易修的法,因此假使有人明心之后退转到声闻法中只求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每次想到佛于《华严经》所告诫「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便会为这些慈济人担心,一生努力行善,如果没有佛法正确知见,会不会因为此生累积的福德,得到往生他化自在天当他化自在天主(天魔)魔子魔民的果报,或者来世大富大贵而造恶业的果报?俗语说「富贵学佛难」,甚至有权有势的人家,如果没有正确佛法知见摄受,是很容易造作恶业而堕落三恶道的。这种果报应该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没有这种人呢? (大众回答:没有!)很多人说没有,想想应该是没有吧!不可能有嘛!会有人这么笨吗?来到这里本来就是要学了义法的,还在同修会中贪什么财利呢?但就是有!从我们出来弘法以来一直都有:在没有得到法以前都不会起这种心,得法以后则有些人会开始生起这种心。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禅三道场一直在换地方——现在还要再换——这一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有人为二件事情来发菩提心,第一种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怕菩萨种性断绝了以后就没有人继续流传佛法,以后人间就不会再有人可以成佛啦!所以为了延续菩萨的种性而发菩提心,来学大乘法。第二种人发菩提心,是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众生的罪业深重,但是他们自己完全不了解。其实在人间有许多的痛苦,可是他们在苦中不知苦,所以应该让众生了解什么叫作苦,所以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明心见性的人应该深入全部了义经典,融会贯通,则此生绝不会退失,也不怕大名声的恶知识否定。而且要赶快修除烦恼,进入第四禅,再以四禅的定力加修天眼通与宿命通,那就可以配合明心见性的功德,生生世世永不退失。如果明心明得不真,见性见得不真,又没有天眼或宿命通,犹如此师一般,就不免会有隔阴之迷,入胎就迷失掉了。如果有天眼通与宿命通而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他不知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否则只是干慧(知识)而无实质,久后必将生疑而不能心心无间,必然退转;现时虽自认为未来绝对不会退转,但仍然无法实现未来永不退转的保证。犹如无数劫前的净目天子法才与王子舍利弗曾经悟得真如,般若正观现在眼前,同样自认为永不退转;但因无佛菩萨善知识摄受,本身又无见道前应该先具备的条件,于是依旧退转;世尊说这一类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有位佛门的上人,她在《心灵十境》里面,她这样说: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其实初地菩萨确实是欢喜地,可是所谓的初地的证得,并不是说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殷勤之心跟欢喜之心,然后不断地去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首先说:每一个人不会少于八个识,也不可能多于八个识。这个部分是对于一般人间的正常状况而说,因为色界乃至无色界天,因为定力的缘故,八识会不具足;而人间乃至傍生,因为业报差别的状况不同,也有可能会有八识不具足的状况。现在回头来说,为什么一定要确定说,每一个人不会少于八个识,也不可能多于八个识呢?因为有一分佛学的研究者,他往往主张说:佛教的后期,发展为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前面所说,每一个人不会少于八个识,也不可能多于八个识。因为没有办法舍离虚妄的心意识的关系,都会落在意识以及其所相应的境界,很少会去想到第九识、第十识。因为他连第七识跟第八识都否定,或者是根本没有办法观察到第七识,更不要说可以去亲证到第八识。那这样就会落在意识跟祂所相应的种种境界,就会产生很多歧路。那这里也方便的来为大家作一个简单的说明:第一种状况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来当心已经慢慢不会有妄想,不会有妄念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这时候就必须要都摄六根。要都摄六根就是要离一切相,这时候就是因为有定慧的知见,知道要从有相进入无相。也就是说「从专一中进入到清净的状态」,这个就是因为你有那个智慧,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知道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要离一切相,就是要都摄六根,才有办法从专一中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尚有借着证悟求名求利聚众之心,此不名信如来藏,因真信如来藏绝不会将本不居三界的如来藏贬损成三界的附丽。所以,证悟的原由就在于觉醒,觉悟生命的,了知颠倒梦想的我们痴迷所在,了知在三界中头出头没的经营一点前途都没有,了知本来无染的自心如来藏的清净所在。借着证悟,借着与生命实相的相逢,我们开始了觉悟之旅,这是唯一的道路。这栋娑婆的老宅子已经失火,我们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且道:汝本有之如来藏何在?五、应明五时三教:佛于菩提树下、吉祥草上成佛后,七日中不动不语时,其庄严报身于天法界说华严经,此第一时也。七日后以应化身人间,觅憍陈如五人,于鹿野苑说声闻法,建立僧团,此第二时第一教也。后说大乘般若空,以如来藏空性中道义而说蕴处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必须要把性障除掉才不会疑,要把慢心除掉才不会被表象所遮障。5、必须修学动夫那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看话头。我们要有这个功夫——任何一句话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就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清清楚楚看到它是什么!但是这句话的语言文字都没有出来,那才是话头。能够看话头才有资格看见佛性,看不见话的前头,表示你的定力不够,动中的功夫不够,一定看不见佛性,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既然说选择是唯一性的,那其实就是没有选择,原来没有选择才真自由!而生命中的本来完美——如来藏,本就是于此世间无有半点拣择,祂从来不会选择要这个、不要那个,因祂本就是那绝对的存在,绝对的完美。祂从来不依附于任何条件的存在,祂也不是这三界中任何一物。祂从来没有在这个相对世界里用半点意,祂也从来没有计划自己什么未来。因祂从来不生、也本来不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的善知识,亲遇不易;大乘行者应有列十个正见:第一、不会破坏佛子求悟般若禅之信心者,并愿意助成佛子悟明心性者,方是真实善知识。第二、能教授修禅之知见,而无错误者。如是善知识能使行者远离错误知见,即能有悟入般若正理的机会。第三、愿使随学者能有定期亲近咨询之机会者,譬如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或至少每年一次,能使行者亲近修学、解惑释疑。第四、有善巧方便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论坐禅中如何精进练习到可以一念不生,那也还是意识心的境界,下了或者睡上一夜,这些定境就完全没了踪影,更不会带到来生。相对于虚妄法,每位有情,从无始劫以来都有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实相心含藏了因果业种,和每个人往世带来的个个不同的习气种子。参究出这颗心,才真的开启成佛之路,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参禅就是修行人最重视的一件事情。如果像印顺邪师那样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无明是一种力量,但力量本身是诸法变动的现象,力量作用之后即会消失,那么无明并不需要如实观察的实证智,应该就可以自然的消失;可是法界的事实是,无明不会自然消失,所以无明不是一种力量。即使无明是一种力量,但是变动不居的力量,如何可能是「含藏着一切业的种子」的心体呢?意识的无知状态只是意识所显示的一种状态,并非有主体的法,如何可以颠倒作为意识的根本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多少座主讲经说法数十年之后,进了丛林参到老、参到死,一无所悟,来生又重新再来。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是现在才这样的,所以明心非常困难。可是禅师悟了以后为什么不明讲?因为不可以明讲。有很多人说:“悟说不出来,说出来就不是悟。&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