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而古时候的考试跟现代的考试是有一点不同的:现代的,考试以后在改考卷的时候,若是依于电脑作业的话,都不会知道当事者的姓氏名谁,只有在最后成绩已经决定的时候,才把成绩与姓名结合在一起。而古时候收卷评分以后,虽然说可能会有几位不同的评分官,一般评分者都已经知道所评的是谁的卷子,最后也许再经过更上位的大官来作决定,决定什么呢?决定谁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 三摩地

2018-07-23

将来虽亦会得果报,但只是从我所执而产生继续轮回生死的果报;子孙也不属于福田,不会转化为来世更大的福报,他们只是依自己的福德来接收此世应有的福果;世间老人们观察世间相,看见了这一点,所以说:一枝草,一点露。子孙来人间,并非全无自己的福报而纯从父母获得施舍;父母此世所拥有的福报,有一大部分是子孙分内应有的,特别是父母壮年或老年时才获得的福报。所以将财产 三摩地

2018-07-23

以至诚心来布施时,他未来世所得的果报很广泛的,不会只局限在某一种果报中。譬如有人说:我家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真的很有钱,银行存款很多,可是家徒四壁,什么都舍不得用。当他想要享用时,往往有很多遮障出现,使他无法享用成功。如果是至心施,家中什么财物都会有,所以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象马、牛羊、田宅、奴婢,乃至多饶眷属,这就是至诚心布施的美好果报,与某些 三摩地

2018-07-23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这样子来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以后,于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得到智慧明了心,而不会有愚痴狂乱心;而在未来成佛时,会因此得到一切种智心,这就是心施会得到的果报。那什么是第六种布施呢?第六种布施是床座施。这是说:如果看见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时,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舒适地说法或是休息,乃至把自己的座椅恭敬地礼让给这些福田来坐。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布施之前,心诚意悦,布施之时,心乃清净,布施之后亦不生后悔之心,听闻到菩萨能够行广大第一最殊胜的惠施行时,也不会心生轻蔑、恐怖、退怯之想,谓己无力达成。7、不下劣施:云何不下劣施?谓诸菩萨于诸施物,勤数简择,最胜最妙饮食、车乘、衣服等物,持用布施。菩萨布施之时,多次检选,挑出最好之物以行布施,而非以最下劣者行之。8、不向背施:云何不向背施?谓诸菩 三摩地

2018-07-23

1059,b15-c3)而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130页为我们说明:「法布施能到的果报是:未来无量世得好上色,每一世都不会长得很丑,身体也很健康,这就是得好上色,并且是未来无量世都如此。因为众生听你说法,或者因为你送给他书籍,他读过就得到法了,就开始断除瞋心;因为帮助众生断除瞋心的关系,未来无量世中你就得上妙色。瞋心影响色身很严重,且不说长时间,只说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布施之前,心诚意悦,布施之时,心乃清净,布施之后亦不生后悔之心,听闻到菩萨能够行广大第一最殊胜的惠施行时,也不会心生轻蔑、恐怖、退怯之想,谓己无力达成。7、不下劣施:云何不下劣施?谓诸菩萨于诸施物,勤数简择,最胜最妙饮食、车乘、衣服等物,持用布施。菩萨布施之时,多次检选,挑出最好之物以行布施,而非以最下劣者行之。8、不向背施:云何不向背施?谓诸菩 三摩地

2018-07-23

人家说习惯成自然,布施习惯了就不骂人了,不骂人就变成中品人;中品人布施习惯了,反正看见谁来都得欢欢喜喜布施,就不会再生起不悦的心来,就提升为上品施主。所以布施能破除悭贪、嫉妒、瞋恚和愚痴;因为他最后有智慧了,懂得成为上品人,愚痴就破除了;并且未来可以引发他证得佛菩提的因缘,所以无明愚痴也跟着破除了。为什么说布施是业?因为布施是有为法,布施者会得善果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过去世常常布施,即使没有遇到大福田而做布施,这一世至少也不会很穷,不会一穷二白,至少生活是过得去的。有的人可以得很多钱财,但他不想去赚,因为他觉得目前拥有的已经够了,修道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四十几岁时就退休了,不想再赚钱了!留一些福德在未来世再用;然后学佛了又开始做布施,再赚一点法财与后世的世间财,未来世的法财与世间财就这样一直累积起来,犹如滚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以无尽的慈惠利众法门来救护众生,令众生离开生死大海,到达究竟涅盘彼岸,不会有穷尽、疲厌和退却的时候,志向坚定。菩萨往昔就是这样来成就他的布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CBETA,T03,no.152,p.1,a21-b11[2]大正藏「覩」字,今以现代字「睹」代替。后面同字亦比照办理。[3]大正藏「重」字,今选元、明版本藏经用字。[4]佛因戒、因施而修慈心者, 三摩地

2018-07-23

他即使毁谤正法而下了地狱,虽然处在恶处,却因为广作布施的功德很大,做了很多大善业,福德很大的缘故,在地狱恶处时也是不饥不渴的;他就不需求取食物与饮水,就不会受烧红铁丸与烧融铁浆灌口之苦。地狱众生多数是因为饥饿,所以寻找食物,就感应狱卒前来,以烧红了的铁丸塞进他的嘴吃;因为很口渴,想求水喝,就招感了狱卒来,把他的口钳开,灌进烧融了的铁浆,当然都是从上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舍报了,所布施的财物都不会追随自己去到下一世,既然带不走,何不自己亲自布施给众生呢?布施了以后,下辈子还会回到自己身上,所以应该自己亲手欢喜的布施。我今天不应该随着财物的布施失去而生起烦恼,反而应该因为财物被我亲手布施出去以后,将会在未来世回到我身上来,因此而生欢喜心。修学布施的人,如果想要增长布施的层次,应当先试炼一下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下品中的中品人,看见有人来求财时,他不会起恶心、起瞋心骂人,但是他会直接说:“我确实没有钱,没有财物可以给你。”直接明说没有财物可以布施。下品中的上品人,他没有财物可以布施,可是看见人家来求时,他对自己没有钱财可以布施,觉得很惭愧,因此心中生起忧愁烦恼来,希望自己有钱财可以布施。没有钱财可以布施的下品人,以这些不同的心态与作为而再分成三品 三摩地

2018-07-23

】破邪显正并不只是批评错误这个表相而已,其目的乃是希望能够救护众生远离邪见、导;但是一般众生只有看到批评破斥的表相,却盲而不见菩萨救护众生的实质;诸佛菩萨常藉破邪显正的因缘,以显示很多法义的内涵,所呈现出来的乃是让读者可以远离邪见而趣入正道,才不会既接受正道而又同时接受错误的说法,导致无法在佛法上有所实证。因此破邪显正的同时,必然会简择正见邪见的是 三摩地

2018-07-23

要是能常常观察这些烦恼的罪过,就不会对布施生起讨厌心;接着再深入观察涅槃的功德、涅槃的微妙。涅槃有什么功德呢?因为涅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永远离两边,所以有本来解脱的功德。凡是离两边的句子都可以拿来用,把所有的两边都各加上个不,那就是涅槃。因为佛说:不生名涅,不灭名盘;不增名涅,不减名盘……。所以涅槃永远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还得要有身与口,要沟通,否则布施往往不会成功。因为受施者往往会有很多想法,需要双方沟通;所以通常布施时要有身与口,否则布施就不能成功了,所以说要有身口意具足才能布施,因此说布施不是单由意识、意根就能实行的,而是由五阴具足来布施的。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布施,或为了让他人得到利益而布施,或为使自己与他人同得利益而布施,都一定是要具足五阴的。如果一 三摩地

2018-07-23

布施的我、受我布施的人及布施因缘和未来世的果报都是十二入;既然都是十二入,那就是无常;无常就不需要执着,就于布施事相中得解脱,再也不会被布施这件事情所系缚了。如果布施以后,心中老是想:我有在布施,我布施做得很好。那就被布施绑住了。能这样观察而行于布施,这个人就叫作清净布施,是有智慧的清净布施,这样的人布施时也能为众生说法。(原标题:净施_《优婆塞戒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常常做这样的思惟:‘如果想要让这些财物追随着我去到未来世,最好的方法不会优先于布施。’因为你布施了以后,来世得到布施的极多倍果报,而你是施主——布施之主——当然只有你能得到这件布施的果报,所以想要让这一世的财物转移到未来世的自己身上去,最好就是布施。而且还要深入观察‘贫穷是多么痛苦,豪贵是多么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