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有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骂回去;因为如果同样用恶口骂回去,那就失去了菩萨的格调。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何况世间法的骂有两种:一种是真骂,一种是假骂。真骂是说我真的作错事了,确实该骂,那就接受吧!接受了就不会生起瞋心。如果别人骂的是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有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骂回去;因为如果同样用恶口骂回去,那就失去菩萨的格调。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何况世间法的骂有两种:一种是真骂,一种是假骂。真骂是说我真的作错事了,确实该骂,那就接受吧!接受了就不会生起瞋心。如果别人骂的是假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够这样长时间安住,你就是开悟,就是证得初果了!”而我们却说那是常见外道见,永远无法证果!由于我们所说和他的师父讲的不一样,所以他的心里就会难过,不会轻易相信。各位菩萨!请问您:活在当下,是谁活在当下呢?正是意识觉知心啊!只管打坐,是谁在打坐呢?如来藏会不会打坐呢?不会啊!所以,学佛一定要有正知见。菩萨既然悟了,当然得要帮忙众生,使他们在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因为不能接受对方的辱骂,所以说是忍不住嘛!如果能接受,那就不会忍不住,所以忍的意思就是接受。世间忍是接受什么呢?就是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公平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合理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恶劣待遇;你如果能够接受了,那就是世间忍法成就了,这就是世间忍。世间忍,要依戒相和相似般若的智慧去应对,都属于忍受众生羞辱的事相;出世间忍,则是二乘的无生忍,能忍于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有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骂回去;因为如果同样用恶口骂回去,那就失去菩萨的格调。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何况世间法的骂有两种:一种是真骂,一种是假骂。真骂是说我真的作错事了,确实该骂,那就接受吧!接受了就不会生起瞋心。如果别人骂的是假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有世间法的忍就能安住于世间法中,不会常常闹自杀,因为不能忍于世间法,所以就闹自杀。“能安忍于对三宝的正信,安忍于戒法,安忍于布施、多闻、智慧,并且具有正知见,不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能于三宝生忍;对于世间人的大声辱骂乃至挝住毒打等事,对于贪瞋痴也能安忍而不犯,并且还能忍受世间人难以忍受的恶事,很难做的布施也能去做,这些都叫作出世间忍。&rdq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杀不可辱”的想法其实只是世间人的自欺欺人的想法罢了,试问:可杀的是你的身体,可是你的身体是刹那变异,无常不住的;可辱的是你认为的我,在佛学里叫做末那,也叫意根,这个意根也是由第八识如来藏出生,念念变异,也不是常住法,阿罗汉就是把意根断了以后,就能入了无余涅槃的!那既然这个可接受侮辱的我是这样的虚妄不实,那就何来的“我”可辱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破掉这三个恶心,就不会在我与我所等法相上面用心。许多人与了义正法不相应,都是因为落在我与我所中。我所就是我的名声、我的名闻、我的利养、我的眷属……等;落在我所上,就与了义法不相应。落在我所中的原因,都是执着于见闻觉知的意识我,舍不掉自我真实的邪见,老是认为见闻觉知的我就是真实心,所以无法像菩萨一样修忍。菩萨修忍,都不在我与我所上面用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因为不能接受对方的辱骂,所以说是忍不住嘛!如果能接受,那就不会忍不住,所以忍的意思就是接受。世间忍是接受什么呢?就是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公平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合理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恶劣待遇;你如果能够接受了,那就是世间忍法成就了,这就是世间忍。别人无理骂辱你,你要如何消气而生起忍法?换句话说:你要怎么接受?譬如有人走过来骂你:你这个人,真是个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瞿曇!我听以前我们有德行的婆罗门长老说,如来、阿罗汉、等正觉在面对别人的怒骂侮辱时,是不会生气,也不会动怒的。而今,你生气动怒了吗?」这时,佛陀回答说:「瞋恚永断的人,还有什麼事会让他起瞋心的呢?你应当瞭解:善於自我调伏而正当生活者,是不会有瞋心的,更何况是全然依於正智、正慧而生活的解脱者!以瞋怒来回应瞋怒,这是恶劣的人、恶劣的事;不以瞋怒回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意思就在说,娑婆的世界取这样的名,能够叫作堪忍,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在行佛菩萨道的、行佛菩提道的,发起庄严菩提心的这样的行者、这样的菩萨出现;这样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已经供养无量的诸佛,然后成就中间需要在这个世间能够具备的忍辱的功德,所以他不会恶意对众生来相向,而能够护持有情,也能够自己善加调伏自己的贪瞋痴。即使是的有情拿了许多危害他的事情来逼害他、来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有慈心的关系,又自己能够愿意发大愿,他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希望十方所有的众生身心都能够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恐怖,不会像我现在的这种状况;希望我将来如果成佛的时候,一定能够度脱这一类的众生,使这些众生也能够跟我一样的修行,解脱这些痛苦烦恼;希望于未来的无量劫,大家都能够修行、能够成佛。经过七天这样的状况,这艘船只仍然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办法移动分毫,后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常有人本来乐于学佛,但是一知道有许多戒律要守,就打退堂鼓了;也有人能安下来念佛,但是不敢受戒,认为受了戒就会被绑着,没有戒就不会得戒罪。这样想不能说有错,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轻松,不要动辄得咎,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无系缚解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向着解脱、常乐我净行进的动力;只是都会产生颠倒的认知,我们因过去世不能了解法界的,无明造作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些人,他为什么也忏悔,但是为什么不出现好相?从这样的一个事例来看,我觉得有两种原因——第一个,他信心不足,他对于佛菩萨会不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来跟他摩顶,他没有信心。所以一个人,他一开始感觉很恐怖,那么他赶快去忏;但是因为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不够,所以他虽然天天忏,但是心里有疑;他虽然天天忏,忏了一个月以后,他信心消失了,他就不忏了,所以这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些独觉声闻人,最多只是在未舍报之前度化一些有限的有情,而且只能传授解脱道的法;舍报以后,他们也许生到欲界天,也许就不再回到人间;那对于众生到底有何等的利益呢?反观菩萨则不然,若是一位心得决定的菩萨,也就是说,他于继续修学佛菩提道法他已经不会再动摇,从短期上看,他虽然可能没有办法给众生殊胜的法益,因为也许他是刚刚发菩提心,而且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0)手机改成可以随时都无线上网,那就变得觉得网络不用白不用,所以就不小心跟一两位好朋友过度攀缘了,好朋友生活上遇到烦恼或困难会问我,我们也彼此分享趣事或心情!那结缘久了就不小心变成过度攀缘,过度攀缘久了讲话就变随便,变得没大没小或者我就对他们起慢心或讲些绮语(无意义的话)!然后可能文字讯息上可能造成他们的误会,不小心伤害了对方而我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菩萨的慈悲,无非就是要施与众生利益与安乐,如果是对众生既有利益又有安乐,当然不会有问题,可是如果利益与安乐二者不能兼得时,该如何取舍呢?或许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不太容易了解问题所在,我们就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像小孩子生病了,通常是不喜欢去看医生的,因为怕打针,打针很痛;也怕吃药,药很苦很难吃。也就是说,看医生打针吃药这些会令小孩子担心害怕,会让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戒的目的就是要戒心,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意根的行为,我们一切身口意的行为都是经由意识分别、思惟,然后意根作主去造作的;如果至诚心受戒,意识和意根接受了戒法,然后一生之中恒常相续,让自己小心谨慎不敢违犯,就具有了防非止恶的功能,导致心性习惯于戒法的禁制,渐渐熏习了、清净了如来藏中的种子;未来世虽然尚未受戒,但前世熏习的清净种子还会现行,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谤三宝这一戒,大家要很小心啰!很多人说:只要我不讲出家人的过错就好了,我就不会毁谤三宝了。可是什么叫出家人呢!小心啰!我们前面讲过了:有形相出家,还有真出家。《大宝积经》不是讲过吗?凡是明心以上的人都是出家人,不管他身穿白衣、黑衣,统统是出家人,所以我们要评断外面的善知识时,不管他是出家在家的形相,都要很小心。我们要评断某一个人有没有悟的时候,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合乎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他要想跨越这一条绳子;当一个人想要跨越这条绳子的时候,他才会觉得有这条绳子的存在。所以说一个人认为是受了菩萨戒,是受到这一条绳子的束缚,那么其实他的心行是不合乎标准的,所以他应该更要去受菩萨戒,怎么说不受菩萨戒,让自己的身口意行处于不清净的状态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