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当他修止的时候,就有许多妄想妄念出现,使他无法心一境性,既然无法心一境性,表示他所修的三昧一定不会好,还有可能获得贤圣的三昧之定吗?用膝盖想也知道,当然不可能。由此可知,贪著利养的人,是无法证得贤圣的三昧。最后谈贪著利养的缘故,无法得到贤圣的智慧。由于贪著利养的结果,对于经中的开示,不会深入去思维整理,反而在世俗法用心,导致贤圣的智慧无法发起; 三摩地

2018-07-23

(徐干《中论》)这意思就是说,君子是经常都抱著一个非常谦虚的心智,然后以一个非常恭敬的态度,不会把自己觉得有非常好、非常高的才干,来加乎在别人之上,而且看到别人的时候,都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也可以在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也因此他的心思是谦恭的,他的态度是非常有礼节的,所以别人都愿意告诉他,都能够教诲他,也愿意亲近他。也因为这个样子,他就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不可能所有人都出家,这个问题的假设根本不会成立。它不是一个正问。祝福大家:学法无碍,福慧双增,道业猛进,阿弥陀佛!-----摘自《三乘菩提学佛释疑3第053集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吴正洁老师主讲》(原标题:如果所有人都出家了,这社会要如何运作?)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以前追随世尊的比丘们都很直心、也都不会覆藏,能够直心、能够不覆藏,就能够赶快改过自己不好的习气。我们也看到,以前有孝子伯俞,当他母亲生气打他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忍受著,从来都不哭;但是有一天,他母亲打他打得非常的重,他竟然大哭了!于是母亲就很奇怪地问说:“我以前打你打得那么用力,你都没有哭,怎么现在没有那么用力地打你,你反而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你就问他:可是你有一个场合绝对不会吵。他说:怎么可能?那一定是别人都对我很好。那你就跟他讲:不是!那时候别人对你很差,甚至还恐吓你或怎样,可是你也不会跟他吵。他说:真的吗?哪里可能会有这种情况?有!就是当对方带着凶器的时候,或是对方很多人、人多势众的时候;这时候在作意上,你不但不会起瞋,而且还会去想怎样可以逃离这个现场,你根本不会产生一个生气, 三摩地

2018-07-23

114,b18-21)但菩萨如果过度的不攀缘,也会感觉变成冷漠与无情!所以也会有些久学菩萨们会觉得在讲堂都没有几个好朋友!因为大家彼此就是冷漠不攀缘!而有些菩萨又会去纠正别人攀缘或者排挤攀缘的人!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敢攀缘,甚至怕自己被贴上「爱攀缘」的标签!因此通常菩萨们在讲堂都不会有「好朋友」!除非是在还没来讲堂前本来就认识的朋友一起来讲堂上课!(如果大家感情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子才不会任意的让自己的烦恼习气现行,而以为这样子叫自在。所以有情众生追求自在,一定要知道说自在的意涵,就是能够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那么知道了这个──能够解脱于生死系缚,就是有智慧才能够解脱。那么智慧之首呢?长养善根最重要,就是要知道三界生死的这个因,最重要就是在五蕴上面的我见我执。所以熏习佛法正知见以后,就会慢慢地降伏这些恶习恶念,因为恶习恶念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子顺应这个道的结果、契入这个道的结果,才能够真正与天地同体;所以这样子就会使得,如果真正能够跟天地的道合为一的话,才能够使得我们不会去被外面的这些事物,追逐外面的事物,以至于迷失了自己。然后如果能够真正与道契合的话,那就能够契入里面真正的这个无忧无恼的状况。像这样子一个境界,其实已经深深的、深深的植入在大部分中华文化普及地区的人们心中。比方说大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都活在很可怜的世界里,每天为三餐忙碌!大部分的众生一生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忙,经济大概是众生一辈子烦恼的主因,大约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众生很烦恼的!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老病死等苦!那只有少数人是生活在富裕的情况,因为俗话常说八成的资产集中在两成的人手中,现在可能是九成的资产集中在一成乃至更少人的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那辛苦的人们只会越来 三摩地

2018-07-23

而我们的五蕴身也是如此,有漏的身心若不能转依无漏的清净真如心,即使用大海之水尽未来际不断清洗也不会有任何的帮助或改变。出家菩萨又观察自身犹如涂满油脂的柴薪,以火焚烧,又遭遇大风,那火势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们的五蕴身亦如同薪柴,浇灌了贪爱油、点燃了瞋恚火,又因愚痴风力的不断助长,导致火势蔓延无有暂停休息之时。出家菩萨又观察自身犹如染患恶疾,因为此身是 三摩地

2018-07-23

如此也会对觉知心我及我所的执著慢慢减少,对我所有的贪著也随之慢慢降低,甚至对觉知心我及我所不会引生种种执取,就比较不会引生对我所有的种种贪著,如此对觉知心我及我所少一分执取,所以就多一分清净,多一分清净就能多一分净念相继。也就是在不断植福过程中,当福德的资粮累积到什么程度,智慧也会随著提升到那个程度,如此就有智慧来修除性障;性障少一分遮障随著减少一 三摩地

2018-07-23

这句话对愿意精进修行的人来说是个警语,因为一个真正有心要出三界的人,对爱的舍离是能有决定性,但问题在是否能得到真善知识的教导之方,而不会落入恶见、邪见。在现今整个佛教界的氛围来说,真的有困难度,现今又有多少道场能依于大乘见道来为初果的较量呢?所见或是落入六识见或外道化,每天汲汲营营的都是增长僧俗二众的世俗习性,出家人不但不能有自己正确的修行见地,反 三摩地

2018-07-23

我知道自己被神修理了,因为持戒不清净,又起了贪爱,(不然不会说要牛排)。虽然每天忏悔,但是知道这次要连本带利还,心甘情愿地面对苦受。回到后看西医吃抗生素,把胃又搞坏了,转看中医,整整三个月才好。自己检讨:上次南京受寒的喉咙痛,是因为「缘」(天气)造成的,借着佛菩萨的加持力,经过忏悔就好了。但是这次不同,是自己贪爱的习性,且明知故犯,所以就自作自受了!经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人所断之异生性,不同于大乘人所断之异生性;二乘法中见道所断的异生性,性质窄狭,所以只要断除我见就可以除掉解脱道所摄的异生性了,从此以后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的内容与行门,也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中已经实证的一切圣者,更不会诽谤确实已亲证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由此缘故,以后永不入三恶道中受苦,名为解脱道中已修除异生性的初果人。最懈怠的初果人,极尽七有天上人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了解这一点,就要想说:那没关系!既然如此,就代表说我现在来学各种的戒行都是可以的,不会因为我的心性不好,我有贪瞋痴,我有无明,就不能修学。所以不当如此想。乃至于受菩萨戒也是,当你受菩萨戒以后,人家会问:你这个月到哪里去?或下个月你到哪里去?不管你的这个道场、亲近道场,是多久诵戒,人家总会慢慢发现你怪怪的,因为有些行为你不作,有些行为你不行。 三摩地

2018-07-23

自从末学进入正觉讲堂后,依循亲教师之教导修习两年半之时间,就具足参禅所需的定力与正知见;有此定力之后,对色、声及触三尘自然不会到处攀缘,如此就已经压伏较粗的贪欲盖了。再说,众生贪不到时就会起瞋,如果对五欲诸尘不起贪,瞋就不容易生起,这不就是压伏瞋恚盖了吗?再者具备了基本定力,时时刻刻住心于忆佛之正念中,何来昏沉睡眠?这不就是压伏睡眠盖了吗?因有基本 三摩地

2018-07-23

不会用计算机的人,一会儿中毒,一会儿当机,一台计算机用不了多久,由于操作习惯不良,背了一大堆垃圾档案还不知道,计算机的运作效能当然是每况愈下了。修行也是这样,你是在为你自己增加更多无明习气的「垃圾档案」?还是在修正意根所主导的这个系统的缺陷,让整部计算机的效能更顺畅?这是所有修行人都不能等闲视之的。很不幸的,大部分的众生很难脱离无明的缠绕、纠葛,无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一个懂得依自性清净心──阿赖耶识──如理作意的人,一定常对于自身智慧之不足而深感惭愧,且一定会谨遵佛诫,绝不会轻贱般若之体──阿赖耶识,也不敢稍稍轻慢于活我法身慧命之恩师。更不会如2003年退转于阿赖耶识的人,轻贱禅三所发起的般若实相智之功德而说出「般若实相智可以从观看Discovery中获得」之痴话。诚然,对悟后依阿赖耶识「如理作意」的人来说,Discovery 三摩地

2018-07-23

高慢在诸地菩萨中是不会存在的,只存在于三贤位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诸地菩萨总是拿佛和菩萨来比,就会觉得自己的修行差得远呢!要到何时才能成佛呢?因此,总是心心念念想着应该如何才能往上提升,才能利乐更多的有情,所以诸地菩萨不会有高慢产生。但是在三贤位中有时会生起,那就会随着每个人修证的高下而有所不同。然而高慢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现的多,如果在亲证实 三摩地

2018-07-23

那另外一种呢?是他看到这个人、这件事让他非常生气,而这种生气呢是他只想远离,不要再看到他,但是不会发生毁灭性的行为;这种算是中等的瞋。还有一种是比较不严重,但也是瞋,就是他会发起很大的脾气来,也会产生辱骂,可是呢他不会想要这个人离开他;就好像一般人在家里看到夫妻两个人吵架,吵得非常凶,但虽然吵得非常凶,也不会想要把对方赶离自己的这一个家。我们在看到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