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既然知道了经典,真实的经典绝对不会有互相冲突的地方,真实的经典一定必定是前善、中善、后善。初转法轮《阿含经》所说之法善,虽然是尚未、未究竟完善;二转法轮般若系所说的经典,一样是中善;前善、中善虽然也在讲中道,可是没有具足的把一切种智说得比较清楚,一直要到三转法轮。前善、中善、后善之所以前善、中善、后善,因为吾道一以贯之,佛法里面的道、佛法里面的宗,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次法的条件还不具备而先理解了法,那些法终究只是知识而非实证,那么所证的法就不是真正的法;因为深心之中必定无法转依自己所理解出来、所观行出来的法,就不会有解脱或实相般若的功德受用;所以,在次法上的修习,是与法的修习一样重要。而次法的修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使自己引生对于法的实证上面的趣向,也就是培植解脱果取证的趣向与条件,或是培植佛菩提果取证 三摩地

2018-07-23

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为各位介绍众生断了我见,成就了声闻初果(也就是须陀洹果),初果的人,他不会再以三界当中的任何一个法,当作是真实的我而存在,所以不久之后连带着疑见、戒禁取见也会一并的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三个加起来就叫作三缚结。也就是说证得初果的人断了三缚结,就是断了一念无明的第一个部分──见一处住地,所以还剩下欲界爱、色界爱与无色界爱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如果我们见到一位初果人,却还贪着欲界法,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还没有断除欲界爱的初果人,但是我们却不能说他不是须陀洹人,否则就是毁谤贤圣的罪业了!因为这位须陀洹,他终究不会再以五阴当中的任何一法,当作是真实的法;最慢就是七次人天往返之后,可以证阿罗汉、入涅槃。回到故事来:后来她的先生,不久便熄却了欲界爱,而证得了二果;再于闲静处思惟三果阿那含的道理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最钝根的初果人,虽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可是下一世生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就是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的道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初果人已经断结证果,也已经现证五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怎么可能还会贪着欲界法呢?主要是因为过去多生以来,所累积的贪着习气尚未改变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过去世不肯供养三宝、奉事善知识,这一世别想开悟;甚至于亲自遇见善知识时都不会信受,转头就走了。所以来了而能够安住下来,悟了能不退转,这都是过去世以不坚财转易了法财,这一世才能得到这个极胜妙的果报。所以有智慧的人观察食物、钱财都不坚固,因此自己一生所要用的足够了,剩余的就用来换取未来世所要的坚固法财;因为这个坚固财能带到未来世去,还会伴随着不坚固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众生轮回生死,并不是因为无始无明,直接的原因是一念无明;因为无始无明不会遮障佛出离生死,阿罗汉们都没有打破无始无明,照样可以出离三界分段生死,所以无始无明并不障碍证得无余涅槃,但是会障碍证得大乘涅槃,也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众生轮回生死的主要根源是一念无明,为什么叫作一念无明?有两个原因:因为常常都是一念心动而执着于我,或者执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佛法是圆的,是可以权宜变通的,并不是有棱有角的,总是要宽怀大度,自身立场没有过失,别人要怎样,那是别人的作为了,与己无关。修行就是在训练我们做人和做事的态度。’‘你看看过去祖师们的书,那些祖师并没有走,他们还在对我们说法。&r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你把思惑断了,你根本不想理会众生,也不会与众生往来,就不可能有那些烦恼作因缘,无法证得六种现观,所以烦恼是菩萨的道庄严伴。你绝对想不到那么稀松平常的小烦恼却会成为引发现观智慧的因缘;所以有烦恼时,不要被烦恼业所转,要能利用烦恼。众生正是因为没有菩提智慧,所以没有正念之心,因此就以烦恼为怨敌;有烦恼出现时就气愤不平,或者恒生恶念,以烦恼为怨敌。可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你把思惑断了,你根本不想理会众生,也不会与众生往来,就不可能有那些烦恼作因缘,无法证得六种现观,所以烦恼是菩萨的道庄严伴。你绝对想不到那么稀松平常的小烦恼却会成为引发现观智慧的因缘;所以有烦恼时,不要被烦恼业所转,要能利用烦恼。众生正是因为没有菩提智慧,所以没有正念之心,因此就以烦恼为怨敌;有烦恼出现时就气愤不平,或者恒生恶念,以烦恼为怨敌。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如果我们见到一位初果人,却还贪着欲界法,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还没有断除欲界爱的初果人,但是我们却不能说他不是须陀洹人,否则就是毁谤贤圣的罪业了!因为这位须陀洹,他终究不会再以五阴当中的任何一法,当作是真实的法;最慢就是七次人天往返之后,可以证阿罗汉、入涅盘。回到故事来:后来她的先生,不久便熄却了欲界爱,而证得了二果;再于闲静处思惟三果阿那含的道理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要经过很多世很多劫,而且是正确的熏习了大乘佛法,才能真正的具足菩萨性,那时说到明心开悟时,就不会再排斥了。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其实明心时还不算具足,见性了也还不算具足,还得要十行位满心以后才算是具足菩萨性。所以十行位满心之前都还有可能上心作中、中心作下啊!从这里就知道佛菩提道不是那么容易修的法,因此假使有人明心之后退转到声闻法中只求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初禅等至中,虽然不会起妄念,却还是有五尘中的三尘的领受,还是蛮闹的。二禅等至总该是寂灭了吧?不!二禅中还是会有妄念出现,虽然已不知那个妄念是什么,可是你已知道自己觉知心动了一下,那表示仍然不寂灭。第四禅等至总该寂灭了吧?四禅不是舍与念都清净的定吗?二禅、三禅中,心动了一下,那是什么念,自己都不知道;但在四禅中连这种动了一下的情况都已经不会再出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没有理由害怕贪念,因为它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就像你现在对世俗情感的选择,我不会给你支持,但更不会再去抱怨,我们事实上存在着诸多的贪业,我们改变不了它的时候,就只能面对它。就好像谁都不喜欢生病,可是谁又不得不生病一样,我们能治疗就治疗,治疗不了的时候我们就看着它升起落下就是了,不要给我们生病找理由,就坦然承认是我们免疫力低下,反而会使我们更清醒,找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不能攀缘于空,因此舍离空无边处,那就要往自心里面来安住,心才不会散。往自心安住时,就要缘于自心的识,但是缘于自心的识时,你将会发觉过去的识无量无数,过去的每一个不间断引生的识,也是无量无边。现在的识也是无量无边,种子无穷无尽。过去识、现在识如此,未来识也是一样无量无边。所以安住一段时间以后,你发觉这还是不究竟,不能让我们究竟解脱,还是得要舍,那 三摩地

2018-07-23

贪欲的断除这一节,这一次事过了,还不算数,因为你现在刚刚悟嘛!在禅悦之中根本不会起贪欲心,这个不算。等以后过一段长时间再来试验一下,有没有真的断了?瞋恚也是一样,须多经历几次的逆境,经过很多次逆境下来,真的没有动怒才算数。什么叫真没有动怒?必须在当下没想到要生气,事情过了根本就忘记它了,才是真正的无动怒。人家当面褒奖你:你真厉害!你境界怎么那么高?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从前所作的恶业发露忏悔,让其不会堕落恶趣,增进善根,涵养菩提心。又有初发心菩萨已经造作了根本罪,畏惧堕落到恶道,听闻了虚空藏菩萨的名号,以至诚心希望得见菩萨,发露忏悔自己的罪业。在初夜时分应烧黑色坚硬的沉水香及多加罗香。诚心合掌,称念虚空藏菩萨的名号。这是虚空藏菩萨就会随其因缘化现种种形象,或者是自身形象,或者是声闻,刹利身,婆罗门身,童男、童 三摩地

2018-07-23

二、心中种种想法或观念,都不弯曲,对正理绝不会加以扭曲。三、凡所说言语都是诚实而不虚诳,诚实而不欺诳善知识,诚实而不违背帮助他证果的善知识。不谄,一定是正直的人;即使是面对真善知识而欲求法时,也仍然没有谄媚之心,只有恭敬奉侍之心。当他面对至亲的剃度师、归依师、亲教师时,假使后来遇到,知道他们的法义错误了,绝不会为了顾虑自己在道场中的地位或利益,而谄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弥勒菩萨来成佛时,不会有提婆达多的,反而有天魔娘蠰佉来护持:每次弥勒尊佛要入城托钵时,他在前夜就把全城都先平整道路,洒了香水。弥勒尊佛准备开始说法时,他就预先呼唤大家来听法;那是人寿八万岁时,天魔也变乖了,人们也不会谤法、破法了!因为八万岁生活下来以后,什么教训都学过了;人会犯错谤法,都是因为教训学得还不够。所以在五浊恶世的人寿百岁时成佛,都 三摩地

2018-07-23

从此这位菩萨初果,依道共戒而住,他从此不会受到世尊以及世间所施设的各种有相的戒所束缚。他的见地,也不受世间的各种人为的施设所束缚,也不随世间所施设的法则来进行他的心行。但是他的身行,也不会去干犯世间的法则,这个境界名为见地,亦名须陀洹、入圣道流、七来、沟港。因为三缚结已经断了的缘故,无论他身穿白衣黑衣都称为出家。《大宝积经》卷85云:此出家者唯形像耳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