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于破参后,圆满七住转入八住,由于不断精进修行的结果,得以转入十住位,于十住位依照善知识所教导而熏习眼见佛性的正知见,锻炼看话头的功夫,以及培植救护众生广大的福德,于定、慧、福德圆满时,一念相应慧,用父母所生的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成就了“如幻观”而圆满十住位,转入了十行位。十行就是十种长养我们成为地上菩萨应有圣性的阶位,也是让我们具 | admin 2018-07-21 |
![]() |
”4是故求证真如之前——欲求真见道之前,应该先把见道前应有的福德修集完成,再把性障修除大部分,再努力修学见道应有之佛法正见——能取心与所取境皆是空性如来藏;具备了这个正见而无犹豫之后,并且必须先修成坚固之未到地定(不论是静中定或动中定,但以动中定最佳),然后摄取参禅应有之知见与看话头功夫,才开始参禅求证第八识如来藏,以免将来 | admin 2018-07-21 |
![]() |
譬如要成就十住的功德,就要熏习眼见佛性的正知见,锻链看话头的功夫,努力修集福德的资粮,未来才有可能眼见佛性,眼见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因此圆满十住位,而转入十行位修行。又譬如,要圆满十回向位的功德,就要成就如梦观,现观往世所行菩萨道之种种行,虽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也看见此世所为一切修行利众等事项,悉如梦中无异。菩萨成就如梦观后,得以圆满十回向位 | admin 2018-07-21 |
![]() |
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中功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在娑婆世界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缘太多,我们这 | admin 2018-07-21 |
![]() |
现前能专注用心于法上,未来始能更进一步而有看话头、思惟观的功夫。他日缘熟,因有动中定力使心细腻的关系,便易于话头疑情之中或公案思惟观中,一念相应而证悟如来藏。或因看话头功夫纯熟,加上慧力、福德、无慢等庄严,复有善知识开示引导,便可以父母所生肉眼眼见佛性,成就世界身心如幻观之功德正受。五者、应教导修学者多观行蕴处界虚妄以断我见。我见若无法断,即使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六者看话头之知觉心,此亦是意识心;今时有此功夫者,多因学会无相念佛而转进此境;仍同于无相念佛之心,应以此看话头之心向上一步,觅取自心真如。十七者如元音老人以打坐至一念不生时能返观之觉知心为真如,以能返观之心已离言语故,妄谓返观之心已离见闻觉知。以上十七种,皆属常见,非真佛法;然今已经普遍渗入佛门之中,为多数学人所接受认定。--恭录于平实导师之《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且成佛,也不当如是方便语,开悟是在七住位,哪里成就佛果了呢?有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这样说,就落入自以为是的境界,因为行人至此并不知道何谓真心,如何观照到「自心清净觉体」,这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禅宗里面,善知识有一定标准:一者善知识本身应是已经开悟者,如此才有能力指导学人;二者能正确教授参禅的知见,如果是以定为禅,以无念为悟,就不是善知识;三者有善巧方便能帮助学人建立看话头、参话头的功夫,如果不能教授参禅的功夫,即使能将禅说得天花乱坠,也只是口头禅罢了。(四)悟前先观行断我见学人于参禅之前,须观行断我见,如此在参禅的时候,方不至落于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欲求眼见佛性者,更不宜以默照之法行之,仍应以话头禅之方法行之,最为易入;是故默照之法,不论古今皆同一难:欲悟无门。由是缘故,天童禅师灭后不久,即已后继无人,须由克勤、虎丘、大慧一脉派人前往天童山弘法利众、住持其寺务,令不败落;譬如天童应庵昙华禅师之得法于大慧之师兄虎丘绍隆法脉:【隆兴元年,是年六月十三日,天童应庵禅师昙华迁寂。〔师〕姓,蕲之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欲求眼见佛性者,更不宜以默照之法行之,仍应以话头禅之方法行之,最为易入;是故默照之法,不论古今皆同一难:欲悟无门。由是缘故,天童禅师灭后不久,即已后继无人,须由克勤、虎丘、大慧一脉派人前往天童山弘法利众、住持其寺务,令不败落;譬如天童应庵昙华禅师之得法于大慧之师兄虎丘绍隆法脉:【隆兴元年,是年六月十三日,天童应庵禅师昙华迁寂。〔师〕姓,蕲之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时,他就会依照善知识所说的参禅正知见,兴起了一个话头,随时随地去参究。当因缘成熟以及诸佛菩萨加持,于一念间亲证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成为七住满心的菩萨摩诃萨。所以,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曾开示:【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祖师不得已乃倡看话头功夫,以救时弊而免空谈。多少禅子为看话头功夫之难修而退缩,故不敢求明心见性;不免生死流转、解脱无期;乃转修念佛法门,求生极乐净土,冀免轮回。聚居岛上之众多佛子,十余年来慈济众生,蔚成风气。然广植福德而缺慧业,不免偏于人天善法。复有一种佛子以数息打坐等定福修法误为修慧之法,不知此等皆是人天有为福善。若闻念佛三昧一词,便以为是净土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上是说念佛法门很殊胜,因为入手很容易,要亲见自性弥陀也不难,不像禅;参禅要入手,先讲会不会看话头。讲到看话头,一般人多误解了。至于没误解话头的人一听要看话头,脚底就发凉,因为这个功夫不容易修。那么念佛如果有方便善巧,我们能够从最浅的法门一步一步层层转折,次第前进。中等根器者,三五个月便能学会看话头,成为上根人,二、三年便可以进到实相念佛的境界。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无相念佛这门功夫学会了,就会懂得如何去看话头;会看话头之后,渐渐就会懂得怎么去参话头,乃至怎么去参公案,这样才是真正参禅。所以,无相念佛法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未法时代的有情众生来参禅。有人觉得广泛阅读经典、能言善道,并著作一大堆谈论佛法的书籍,以此为贵,所以不肯学无相念佛的法门,这也是因慢心而生障碍。还有些人是疑心的障碍:怀疑究竟有没有无相念佛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门里面讲参话头,念佛人到这时候已经能参话头,已经能够看见话的前头,故无门之门已在眼前。到这个时候,念佛人什么时候要亲见自性弥陀,只待时节因缘。自己不必管时节因缘,只顾去体究,因缘时节到来即可亲见。第九目:四威仪中净念相继第九个次第--要练习到一切时中能无相念佛而不忘失;一切时中无相念佛,很多人可以作到,但容易断掉。练习到不会断掉,那就要靠每天早晚殷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节体究念佛前应具备第一义知见第二个部份是体究念佛前应具备第一义的知见--所谓体究念佛,说穿了即是参禅,话头虽然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有究念佛始终不能成就,原因有二:一、没有忆佛的工夫,没有一念相续、净念相继的工夫。二、知见不够,不知道自性弥陀究竟是指什么?一直在相上转,以为见自性弥陀,是见一个有形有像的阿弥陀佛,其实是错了,所谓“自性弥陀&rd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外我们平常在体究的过程中,有时候被体究的疑情笼罩,反应变得比平常迟钝,所以应当注意安全,开车时或做危险工作时不要体究,只要看“念佛是谁”的话头就好了。如是从事单纯的、反复的、没有危险性的工作,就可以体究;譬如在家中擦地板,洗衣等单纯的工作。如果是上班时,只要看住“话头”就好了,不要起疑情体究。否则,在处理公事恐会出差错,所以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具备一念相续功夫--动静中皆能看话头。*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勤修三福净业。第二阶段*参话头,参公案。*开悟明心,一片悟境。*锻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余五根亦如是)亲见世界如幻,成就如幻观。*学习禅门差别智。*深入第一义经典。*修除性障及随分修学禅定。*修证十行位阳焰观。第三阶段*学一切种智真实正理--楞伽经、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参究末后句。*解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完稿后因阅读虚云老和尚之开示录,始真正摸清了看话头的理路。方知以前自己以为的参话头,其实都是在念话语、看话尾,居然还大言不惭地回答同修道友们,说自己在参话头。为何以前不能参话头,而后来可以呢?原因在于初学时没有动中的功夫,后来修成无相念佛工夫以后,便有能力参话头了。一九年八月六日下午,与同参们共修时,两次进入“见山不是山”的境界,初尝&ldq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