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定的功夫以后,就会看话头,然后就能参禅。修学的过程当然要很专注,不要攀缘,职业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尽量要去做,要尽我们本分去把它做好;那除了职业和家庭之外,我们应该要履行的义务,还有其他一切修福的活动,应该要有所抉择&m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定的功夫以后,就会看话头,然后就能参禅。修学的过程当然要很专注,不要攀缘,职业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尽量要去做,要尽我们本分去把它做好;那除了职业和家庭之外,我们应该要履行的义务,还有其他一切修福的活动,应该要有所抉择&m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十住位中,透过看话头的功夫,也就是看住话的前头,并将话头的变化及差异看得清楚,于定力、福德、智慧的之下,一念相应慧,用父母所生肉眼看见自己的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幻,成就如幻观,十住,成为十住菩萨,亦名十住达人,乃是十住位最究竟的达人。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如幻观成就后转入十行位。所谓十行位,就是十种具足菩萨种性的阶位,也就是十种不同菩萨种性的达人。并于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持戒乃至五住修禅定,于五住位转入六住位;于六住位修般若,建立佛法的正知见——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等等,于六住位熏习后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破参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发起了般若的智慧,以及依第八识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虚妄,再加上善知识摄受,七住,转入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定之法包括:天台的止观、禅宗的看话头、默照禅、密宗的三密相应等等观心的方法。禅定通外道及世间法,名为四禅八定。禅定的本身并不能解脱生死。无始劫以来,我们都曾经在天道里轮回过,都曾具足过四禅八定,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解脱。自古以来,外道修定而得非想非非想定者有很多,也无一人能出三界,以不见道断我见故。二乘解脱道的行者若断我见我执,即使没有四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十住位中,透过锻炼看话头功夫,跟随真善知识熏习眼见佛性正知见,以及培植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所需要的福德,并于参禅的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慧,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眼见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因而成就如幻的观行,圆满十住位而转入十行位。菩萨在十行位,一者、开始荷担如来家业,出来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避免众生被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被邪淫外道所误导;二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此说来,是否就不必修定了呢?相反地,定力在佛法修证上也是相当重要之一环,现代的人事多烦忙,散乱攀缘导致定力普遍不足,因此,无论悟前、悟后,皆必须持续规律地忆佛拜佛以增长定力,令意识心不在无谓妄想上打转,能更明快处理世间诸事,也可更细腻专注地反观习气种子之现行、看话头、参禅及思惟法义等之佛法修证上;这是具足定力而生起慧观,非落入定境而灭除心行,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最后,因为一场大病,更将平生所有见解捐弃,自知以前所见所知所想,以为自己是开悟,皆是大妄语,更不顾世人所谓的面子,亲手拟出信函,昭告天下名山寺院,自承认自己大妄语,全心归向弥陀世尊,祈愿往生极乐世界;如是勇气,令人动容,想虽然菩萨,非皆能如此!居士一生弘法,所为精进,非是常人可比,虽然妄语误人,然而以临终的大勇忏悔,如是皆是阅读导师书籍受益之功,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什么是非时之言呢?譬如说有些人,闲着没事就东家长西家短的闲扯淡、打哈哈,或者说应该要在打坐修定了,或者应该要闻熏佛法的时候,应该要看话头要参禅了,却都只是在谈一些生活上的琐事,这都叫做非时之语,也都叫做绮语。又譬如有些世间人,在聊天的时候常常会夹杂一些“有颜色”的笑话,或者吃异性的“豆腐”,讲一些不正经的话等等,这都是属于绮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什么是非时之言呢?譬如说有些人,闲着没事就东家长西家短的闲扯淡、打哈哈,或者说应该要在打坐修定了,或者应该要闻熏佛法的时候,应该要看话头要参禅了,却都只是在谈一些生活上的琐事,这都叫做非时之语,也都叫做绮语。又譬如有些世间人,在聊天的时候常常会夹杂一些“有颜色”的笑话,或者吃异性的“豆腐”,讲一些不正经的话等等,这都是属于绮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一阶段之权巧方便,目的在训练行者心地更细密、更分明;欲使行者能有分辨念头(话头)之能力外,将来参禅时亦能具有思惟观(注十二)之能力。行者于晚上拜佛时,仍然是摒除名号形像声音,而于每一拜时能清楚分别:此念是礼拜释迦世尊、此念是礼拜弥陀世尊、此念是礼拜观世音菩萨、此念是礼拜大势至菩萨。前念与后念之“念相”差别何在,均能清楚分明。初入此一阶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叫作难具信心啊!信心是很难得的,诸位来到正觉,虽然对自己的信心还不很具足,但至少已经对我有信心;两年半下来,看话头的功夫有了,知道现在就等一念相应而悟入了。但何时会突然间一念出现而找到如来藏,可就不敢说了!但这时至少已对自己有些信心了!所以信心的建立还真不容易呢!对一般人而言,有信心就是:一定有开悟这个法!人一定是可以开悟的。但是虽然有了信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十住位中,透过锻炼看话头功夫,跟随真善知识熏习眼见佛性正知见,以及培植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所需要的福德,并于参禅的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慧,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眼见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因而成就如幻的观行,十住位而转入十行位。菩萨在十行位,一者、开始荷担如来家业,出来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避免众生被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被邪淫外道所误导;二者、于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释仪润举百丈门规说云:【夫参话头之法,自黄蘖肇端,诸师遵承,而大慧尤主张之。大慧中兴济北之道,岂其机用弗具?而开示来学,以一句话头塞其咽喉、消其伎俩,然后显大机大用、激其精进,而获证者四十余人。盖师家机用、学者工夫,必两相宜而有成也。若不益进其工夫,唯机用接人,则上根利机当下知归,能有几人?中下之流永失法利;而掠虚者乘风接响,达磨一宗扫地尽矣夫。&h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 admin 2018-07-21 |
![]() |
-----《正觉电子报第75期》 黄正幸老师《见性与看话头》 (原标题: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admin 2018-07-21 |
![]() |
这样更熏习第一义谛的人,在临终的时候,知道这一切因缘业种的和合要终止了,这一个业报身所能担负的责任义务,也只能作到这里,所以凭借着理解这第一义谛,以及破除我见的功德,就是上品中生往生到极乐净土,真是殊胜!而熏习第一义谛,也无有困难,只要听过几次的真心体性的演讲,心中信受不移,即使有一些不清楚,但是对这真意没有动摇,这样就是熏习了,只要对自己有信心, | admin 2018-07-21 |
![]() |
看话头是中国禅宗独有的修定法门。在禅宗发展的初期,人们的根性较好,定力也比较好。那时候,修行者大多重视定而不了解禅宗的根本是慧,所以往往定多慧少。那时禅宗祖师传法往往是注重慧的引导,而不必在定的修习上费心。渐渐地,修行者明白了禅宗的核心是修慧,却开始出现了重慧而轻定的倾向。到了宋朝以后,人们的根性越来越差,对修定也越来越不重视,禅门修行者的定力也越 | admin 2018-07-21 |
![]() |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 admin 2018-07-21 |
![]() |
他说:“什么是开悟?”我念给诸位听---刚才有人送我这张剪报---他先讲:“参话头,是把一句没有意义的话,不断连绵不绝的问。”请问:话头没有意义吗?他又说:“什么是开悟?就是这样问自己,问到杂念不起,妄想不生,也不罢休;然后突然间爆出智慧的火花,发觉到自己的一切烦恼和挣扎,无非都是由自己的愚痴;你发觉到自己的愚痴,那就是开悟了。&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