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后再来就是识蕴识蕴就是六识身,我以祂为身嘛!所以叫六识身。六识身最伶俐的就是意识心,所以这两个都不是身。“那没有问题。”学佛的人很快就说自己没问题,因为什么?因为这是佛说的,因为这是知见。可是这下问题又来了,因为没有体验。那佛又怎么说啊!佛最后如果说,一个是色,一个是识,这两个作为身是错的。为什么错的?因为它是蕴。蕴是什么意思呢?蕴它 admin

2024-09-20

  平实师父当年的巨作《灯影》出版距今也已17年,琅琊阁主及写手们在历经了这么多年后,并无能力正面回应师父在书中的教诫开示,却以鄙夷的口吻来讽刺这著作“自我辩护、毫无商业价值”琅琊阁,〈琅琊随笔(52):萧导师私人财产“正智出版社”使用公家资源是否犯不可悔的“偷盗戒”?〉:“为什么《识蕴真义》和《灯影》这类自我辩护的、无 admin

2021-02-02

  时有学人问老和尚:您走后,谁来带领我们?老和尚说有个头不高的……),平实导师以七巨册《公案拈提》阐释中国真实传统佛教璀璨光明、万年不易的禅宗文化,重现这遗失数百年之久的开悟之法,十巨册《楞伽经详解》阐释大乘唯识了义无上究竟之法,七巨册《阿含正义》详述阿含解脱道,十五巨册畅述独开生面的《楞严经讲记》,还有《灯影》、《真假开悟》、《识蕴真义 admin

2021-01-02

  然而世尊于三转法轮诸经中处处宣说意识心乃是藉意法为缘生,是阿赖耶识心体藉根、尘、触等三法和合方便所生者;故意识是有生有灭之心,是五蕴中识蕴所含摄之生灭法,是缘于五蕴生起颠倒想而生起我见、我执之罪魁祸首,也是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时必灭的恒与我见我执相应之心。宗喀巴于先前所举事证中说“说彼名阿赖耶识之理由,谓由彼空性随一切法转故”,蕴处界一切法 admin

2020-07-02

html识蕴真义【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444.html结缘书:无相念佛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5.html念佛三昧修学次第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6.html正法眼藏-护法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html平实书笺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8.html邪见与佛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47.html甘露法雨htt 三摩地

2020-06-10

  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 admin

2020-06-08

  [7]是故五蕴名色「名中识蕴」谓前七识,非谓如来藏。若谓此能持羯罗蓝及有根身之识是第七末那识,非如来藏,则应一切有情皆不老死。末那既能持身,复能作主,则必不使自己所有之色身老死,然色身终究不遂末那所愿,仍向老死演化。[7]如是间接证实:四阿含原始佛法中早已隐语密意说有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佛学研究者所说阿含诸经中的存有思想,是不争的事实,而他们所说的思想二字 admin

2020-06-08

  末那识为何恒执自我是真实的?这是因为末那识在无明笼罩下,误以为自己具有识蕴的六识以及第八识的功能,处处以老大自居,不知自我的虚妄,而不肯让自己消失,于是末那识生生世世不断不坏,故有众生的生死轮回。由于末那识往来三世而不断灭,每一世的意识出生之时便在末那识的我执作用下自动地生出我见,执著五蕴为我,乃至执著处处作主之意根为我。意识心生出我见以后,又反过 admin

2020-06-08

  佛子学佛,不能了知定中定外一切能知能觉之心皆是识蕴,故不离行苦;了了常知之心,虽无妄想语言,仍是念念变易,无常生灭,佛子多半不知此理。若执此心,便致轮回。能了知此者,名为知苦圣谛。二、苦集谛:知苦圣谛后欲得灭苦,应知苦集之真义。苦集者,贪求五尘境,于顺逆境中起诸憎爱,造诸业行,谓身三口四意三。以此集诸异熟果报种子,集诸种子故,复生后有。若于一期生死 admin

2020-06-08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他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这个自我的执着修除掉,然后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舍报的时候就不再受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二第06集识蕴之苦集灭道(二)》叶正纬主讲  admin

2020-06-08

  】这是因为无想定中已无识蕴存在,觉知心已经断灭,意识不在了,已无所住,故名非识住处;而非想非非想天,则因意识已几乎不运行了,也不返观自己,不能觉知自己的存在了,这意识极细心此时虽然继续存在,但已经是无所缘、无所住着的了,故亦名为非识住处,这就是前段经文中说的二处。宣说七识住的目的,是在帮助修行者证得解脱:【复次七识住,是佛所说。谓种种身、种‘ admin

2020-06-08

  】(长阿含部《大集法门经》卷上)这段经文中为我们说明:识蕴所住的境界共有四种:色生、色缘、色住,受生、受缘、受住,想生、想缘、想住,行生、行缘、行住。这四阴的境界,就是识所住的境界相。若没有色受想行这四法,六识心就无法在人间存在及安住了。所以,人们的觉知心,不论是有念灵知或是离念灵知,既然都是识阴所摄的心,都必须有色阴及受想行阴,才能生起及存在,由此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1集三界中的我见>正旭老师无色界的识蕴的话:到了无色界之后原则上就是没有----连我们刚才在色界看到的微细物质也没有。无色界的识蕴呢,必须要按照四空定的定力、禅悦为食以维持他的生命;但是同样的,(正因为我们讲到说)需要四空定的禅定的定力,来维系无色界的生命的存在,所以说这个表示说需要禅定;讲到禅定的话,当然就一定需要有 admin

2020-06-08

  受想行识四蕴也是一样:譬如识蕴,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及末那识——见闻觉知而能作主的心;若说这心是‘我’,分析这识蕴七识的心,却找不到‘我’,所以这七识心不是‘我’。若说七识心不是‘我’,明明却有个‘我’与七识心配合运作。不可以说七识心不是‘我’,因为七识心由‘我’而生。也不 admin

2020-06-08

  自己这个觉知心本身祂就属于识蕴里面的意识心,既然是属于五蕴中的心,那就不可能转变为真实,祂就不是金刚不坏的心。了一法修一法就告诉我们,既然进入住位就是要了知什么是现象界的五蕴空?什么是般若空?前提就是要先修学五蕴空相的法。五蕴空相法的前提就是要知道,五蕴是虚妄不真实。接下来要让自己有能力能够进入修学般若空,这个能力就是要能够,第一个要修学布施、要供 admin

2020-06-08

实证佛教学习导引:学佛正知见三乘菩提概说宗通与说通入门起信阿含正义胜鬘经讲记不二法门识蕴真义学佛正知见【共55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58.html学佛正知见二【共48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60.html三乘菩提概说【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62.html宗通与说通【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 admin

2020-06-07

譬如平实导师所著的《识蕴真义》说明了很多断我见的内容与方法,万一哪一个居士读了《识蕴真义》,他很利根,依法观行的结果而断了我见,也断了三缚结,那他就是初果圣人了!你有胆就继续诽谤看看吧!要是对他无根诽谤的话,照样得下地狱的。在《瑜伽师地论》当中解说十八地狱是怎么样的状况呢?不知道严重性的人,就不知道戒慎恐惧;如果知道十八地狱的内涵,万一犯了地狱罪, admin

2020-02-21

还有某生死书中,所描述死亡之过程,既不符合事实而且荒谬地说:【地大分解时,是由地大支撑意识,这是地大溶于水大的象征……水大是受蕴……乃至空大是识蕴……风大溶入空大后,转由空大支撑意识。】这其中有很多不如理的地方,完全背离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理证以及教证。死亡时的解肢节,并不是其所讲的地大溶于水大,也不是用四大来支 admin

2020-02-21

同时依根尘触而出生之识蕴,其因此而能领受之六尘境便有极大之差异,这就是圣教中所开示之: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3)也就是因为往世之业力的关系,导致其有相应之五阴身,而接下来有其相应所能了知的境界相。譬如与人类在共同环境生活的畜生道,其领受之六尘境界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以昆虫来说,诸位观众都可以想象 admin

2020-02-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53条/8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