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例如五蕴,五蕴当中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但是每个蕴当中会有许多的法,这些法都必须要一一地去细观。如果有漏掉其中任何一点的话,我见就没有办法断除。如果能够观行得很彻底,就能够把我见断除,到时候有关于亲证如来藏这件事,能够值遇大乘真正见道的善知识,只要稍微点拨一下,知道怎么整理,其实很快就能够证得如来藏了。如果没有断我见,是没有办法让善知识随 admin

2020-02-21

所以意识心虽然只是五蕴中的这个少分,因为祂只占识蕴,又是识蕴中的少分,六识中里面的一分,可是祂却是最强大的一分;因为意识心祂往往认为自己是能够正念安住的、认为自己是智慧聪明的、认为自己是无远弗届难以匹敌的。因为祂会认为自己的意识觉知心,可以知道种种聪明的法、种种智慧的法、种种殊胜的法,乃至佛经能够阅读都靠这意识心;就会去想说:既然意识心这么胜妙,这 admin

2020-02-21

如果有人能如实了知四食的内容,便可以了知涅槃境界并非六识觉知心的境界,涅槃境界中是已灭四食,涅槃并非意根、意识觉知心所行境界;因为识蕴六识与意根所行的境界,都不可能离开识食境界。因此假使有人想要以欲界定的离念灵知心,或者是想要以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心,来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都是虚妄想。因为离念灵知心永远都有识食,并非没有识食的;即便是三 admin

2020-02-21

我们还期待《识蕴真义》的出版,未来会使有很多断三结的人,台湾的灾殃就会渐渐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断三结已经极为难能可贵,更何况再加上证得法界实相而发起般若真实智慧?我也一直期待有一个善知识写出书,让我可以看得见他在书中写出来的法义确实已经断了三结:真的能让人读了以后如法观行而断三结、取证初果,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些人写书或在有线电视上演说佛法 admin

2020-02-21

譬如说,佛在经典里面不是说吗:识,识蕴的识,都是二法为缘所生的。识,二法为缘所生,那你知道眼识是哪二法为缘所生?原来是根、尘二法;耳识是哪二法所生?原来是以耳根以及声尘;那鼻识是哪二法呢?原来是鼻根跟香尘;舌识是哪二法呢?原来是舌根跟这些味尘;身识呢?原来是身根跟触尘;意识呢?原来是意根跟法尘。你要知道,这些二法所生的法怎么会是真实呢?二法所生的法 admin

2020-02-21

如果有一天升进到此地步,他又发愿:愿我以念佛心,证入五蕴空的境界(从色蕴空一直到识蕴空。不是见空,而是证空),在未来生度无量无数的众生,同入菩萨道,这愿更大了。对念佛人而言,发愿要切实际,不要发做不到的愿。初机念佛人,应从小愿开始,如愿我得生极乐世界,受诸快乐,将来愿意回来这里帮助众生,教他们念佛,也去极乐世界受诸快乐。发愿应与修行次第步步配合提升 admin

2020-02-21

如果有一天升进到此地步,他又发愿:愿我以念佛心,证入五蕴空的境界(从色蕴空一直到识蕴空。不是见空,而是证空),在未来生度无量无数的众生,同入菩萨道,这愿更大了。对念佛人而言,发愿要切实际,不要发做不到的愿。初机念佛人,应从小愿开始,如愿我得生极乐世界,受诸快乐,将来愿意回来这里帮助众生,教他们念佛,也去极乐世界受诸快乐。发愿应与修行次第步步配合提升 admin

2020-02-21

平实导师着作《识蕴真义》对于意识心的体性有很详实的解说,若您喜欢看书,时间也很充裕,平实导师着作《阿含正义》总共七辑,配合《识蕴真义》一起看,这样对于断我见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定力的重要性,修学三乘菩提一定要先于未到地定得自在,因为定力可以伏惑,若不是有定力伏惑的话,就算观行具足,也无法得到断惑与见道的功德,也就是不会有受用。意思就 admin

2020-02-21

出世间三昧的意识所缘境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藉由心一境性,而止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并且审细正确观察一一蕴、一一处、一一界,尤其是彻底观察识蕴意识我的虚幻是无常空,所以是生灭变异空相;既是无常生灭变异空相,于是对于五蕴我不再有所希求贪爱执著;既然对五蕴我无贪无执,就无愿无作而心得决定弃舍灭尽五蕴,最后就可以舍报证入无余涅槃,令后世五蕴我不再出生, admin

2020-02-20

就是因为众生心不可思议,众生这如来藏心所能够变现的识蕴不可思议,因为众生心能够学佛,能够向佛道而行,所以不可思议;并不是众生心,可以造恶行善不可思议,而是能够得到菩提果,这样不可思议。所以透过这样的分析和解释,你就可以了解,度了那么多人,憍陈如的功德是除了忍辱仙人----本师释迦牟尼佛菩萨之外,功德最大的,因为他是重要的缘起。所以你从这点来看,你就不应当轻视他,以为 admin

2020-02-19

另外在阿含诸经中,佛陀处处说众生是色、受、想、行、识五法蕴集而成的有情;五蕴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其中识蕴是因为根、尘和合才出现的;识蕴是被生的法,有生之法必有灭,不说每天夜晚睡着时,识蕴六识全都不现前,等到这一期命终舍寿再受生时,这一世的识蕴六识也将不再现起了,所以这一世的识蕴六识并不是从前世来的,也不会再出现到下一世去;如此缘生无自性的法,正是 admin

2020-02-18

平实导师在《识蕴真义》中开示:【境界受谓身根本有之苦、乐、舍受,即是尚未由觉知心、尚未由离念灵知心生起对此境界欢喜或厌恶之心行时所得之身根身识上所有觉受;苦乐舍受,谓身根身识触痛尘已,转由意识领受身根痛触之粗相细相而产生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注:痛谓触觉)。】1众生的这些觉受为何称为受阴呢?阴的意思就是遮盖,众生由于不知觉受的虚妄不实,因而遮盖解 admin

2020-02-18

然而如果想要观行识蕴六识的虚妄,就必须先确实了知六根的虚妄,然后才能如实观察六尘的虚妄,才能进而观察确认识蕴六识的虚妄,我见才可能真的断除。因此,接下来我们将详述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的详细内涵,希望能帮助行者真实了解它的虚妄性,得以在确实观行之后断除我见,获得诸多解脱功德受用,乃至进而求证大乘佛菩提,迈向成佛之道。第一节六根之体性关于六根实际之 admin

2020-02-18

那么哪一些法是虚妄法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以五蕴中识蕴的意识来解说。意识心,他是有生有灭的法;意识心必须要藉由意根触法尘才能生起,祂是二法为缘所生之法。以欲界的意识心来说,必须要有五根的不坏,五根不坏的前提之下才能藉这五根来触五尘,同时意根触法尘来生起意识,所以意识本身是有生之法。那意识本身既然是有生之法,也会因为因缘散坏而灭掉。举例来说,在我们每 admin

2020-02-18

而这个经文说,五蕴都是从这个心所出生,这个心是意识心吗?可是意识心是属于识蕴识蕴又是五蕴所含摄,但是经文说五蕴是由这个心所出生的,所以很清楚的可以知道,意识心祂是不能出生五蕴的;意识心祂是不能出生识蕴的,意识心更不能出生意识自己,所以这个心很明显的不是意识心。我们再从法出生的因缘来说,眼根触色尘出生了眼识,也就是眼识要藉由眼根触色尘才能出生,所以 admin

2020-02-18

[7]是故五蕴名色「名中识蕴」谓前七识,非谓如来藏。若谓此能持羯罗蓝及有根身之识是第七末那识,非如来藏,则应一切有情皆不老死。末那既能持身,复能作主,则必不使自己所有之色身老死,然色身终究不遂末那所愿,仍向老死演化。[7]如是间接证实:四阿含原始佛法中早已隐语密意说有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佛学研究者所说阿含诸经中的存有思想,是不争的事实,而他们所说的思想二字 admin

2020-02-1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色蕴存在,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存在;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存在;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存在;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存在。佛已经开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没有任何一法存在,当然是极寂静没有 admin

2020-02-18

又五蕴中之识蕴六识心一直在分别六尘,前六识是以意识心为中心的,但意识心如前面所说是缘生缘灭之无常法;意根是依于第八识及自己的我执无明而生,亦属因缘所生法,也有断灭的时候,在阿罗汉入涅槃时也是要断灭的。二乘圣人入无余涅槃时十八界皆灭,所以七转识都无真实不坏之自性,都是可坏灭之法。如此去实地现观以后:喔!我了解了!原来前七识皆是妄心,不是我应该追求宝惜 admin

2020-02-18

从上述的简略说明五别境心所法的功能以后,我们就能够了解八个心王当中能拥有相应五别境心所法所有功能的心王,只有识蕴所函盖的意识及前五识;而意根只和欲、胜解、念、定、慧这五个别境心所法中的慧心所相应,而意根的了别慧又极差、非常地低劣,只能了知法尘的大变动,对于法尘境的小变化,祂的容受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举个例子各位就能够了解,譬如有一个小孩,一个婴儿在充 admin

2020-02-18

出世间三昧的意识所缘境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藉由心一境性,而止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并且审细正确观察一一蕴、一一处、一一界,尤其是彻底观察识蕴意识我的虚幻是无常空,所以是生灭变异空相;既是无常生灭变异空相,于是对于五蕴我不再有所希求贪爱执著;既然对五蕴我无贪无执,就无愿无作而心得决定弃舍灭尽五蕴,最后就可以舍报证入无余涅槃,令后世五蕴我不再出生, admin

2020-02-1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53条/8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