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阿赖耶识是万法之根本,若无阿赖耶识,即无识蕴,更无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法,由此当知阿赖耶识绝非生灭法。分述如下:一丶色蕴五根及意根皆依阿赖耶识而有:云何色蕴五根依阿赖耶识而有?谓色蕴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都是往世阿赖耶识与意根末那识,因於业种丶无明丶悲愿故,而入母胎中,所以藉由阿赖耶识所有之大种性自性,方能执取受精卵,方能执取四大微细物质而造色身,方有此 三摩地

2018-07-21

〔编案:本书摘各段摘录自平实导师著《识蕴真义》、《阿含正义》第三辑,欲知详细内容请详阅佛教正觉同修会出版之《识蕴真义》全书及正智出版社出版之《阿含正义》第一辑至第七辑。〕〔注:转载自2009.07.印刷的纸版本〕 (原标题:观行断三缚结) admin

2018-07-21

各位菩萨,您知道声闻人是怎么修行解脱道的吗?他们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是空;并且如实的了知这个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是空;也能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心——也就是我们的识蕴同样是无常,是空,是变异法;因此,他就可以断了我见。在断了我见以后,再把对于自我的执著给修除掉,然后他就可以成为阿 admin

2018-07-21

在舍寿时,意根愿意断灭六识(识蕴六识)以及自我,离一切相分、见分不再现行,就名之为入无余涅槃。或者像大乘菩萨转入七地、八地,渐次修行乃至佛地,意根不灭,但是却没有了我执存在,乃至一切无明习气悉皆灭除;这都是藉缘来修除意根的我执及无明习气,并且由意根促使如来藏发起诸地菩萨种种不可思议之功德。因此,意根与一切修行人息息相关,四圣六凡都同样不能刹那离于意 admin

2018-07-21

至于如何才能断我见,详细的知见、观行与修学方法,可参考平实导师《识蕴真义》一书中第十四章〈识蕴之观行与断三缚结取证初果〉所述,及《阿含正义》各辑,以断我见。传法者应教导弟子们多观行十八界法,以转变凡夫异生心性,由所闻熏的蕴处界法,了知“依如来藏故蕴处界是无常、苦、空、无我,依如来藏故蕴处界依缘生起、其性本空”的正理。能常常于空闲处、寂静处 三摩地

2018-07-21

昏擾擾相,以為心性(识蕴者也)。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如来藏心)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来藏心)。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请大家期待《正觉电子报》,再过两、三期就会开始连载《识蕴真义》,要叫你们大家一个个死光光:要你们自己从心中彻底把我死掉。我见最难断的部分是识蕴,假使看得透识蕴的内涵及虚妄,我见是一定可以断的。[我]如果没有死,帮你悟了如来藏,你将来还是会否定掉祂,因为仍会认为离念灵知是真实常住的心;这就是古时候禅师所骂的:[人家是死了活不了,你是从来不曾死。]就 三摩地

2018-07-21

从上面的例子可知:一者,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透过意识觉知心现行后所生的感受,所以受蕴其实本是识蕴觉知心的心所有法,并无自体性,而以虚妄性的意识觉知心为主体。二者,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是相对的受,不是绝对的,是剎那剎那地变异生灭,是虚妄不实的,没有一定的体性,所以是变易无常的。三者,苦受亦非绝对的苦,乐受不是绝对的乐,不苦不乐受亦非绝对的不苦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了五色根、意根及内相分的六尘相彼此相触,而由如来藏出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生起分别、判断、分析、领纳,即是识蕴六转识。识蕴是心法,受、想、行蕴,也是心法。受蕴:有情皆有领纳苦、乐、忧、喜、不苦不乐等受,故名受蕴。对于诸受的境界,能加以了知就是想蕴。因想而起身口意行,出生善念、恶念,起贪、瞋、痴、 三摩地

2018-07-21

」,这是用心之处啊!而才会有点答案要说,便被说不是,所以这样才是参学,众菩萨何不想想,如果您真的有答案,为何一下光景,便被遮止而说不是,机锋不是以伶俐心去猜测的,那种有何受用啊!所以真正破参而了解机锋的人,是因为他很早就生起疑情,只不过模模糊糊,不怎么清楚,等到那个时节因缘到了,就都知道了,这下子的深刻和理悟会很彻底,到了以后,随时随地都会想起来当 三摩地

2018-07-21

〔编案:本书摘各段摘录自平实导师著《识蕴真义》、《阿含正义》第三辑,欲知详细内容请详阅佛教正觉同修会出版之《识蕴真义》全书及正智出版社出版之《阿含正义》第一辑至第七辑。〕〔注:转载自2009.07.印刷的纸版本〕 (原标题:观行断三缚结) 三摩地

2018-07-21

楞严经说到:「纵灭一切见闻觉知」,了不起了,但是下一句话,「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还是意识心所感受的法尘境界,不论是这法尘境界都么殊胜,有光有影,有宁静,有自在,有不执着,有平等慈悲,有菩萨,有空,有虚空,有念,无念,这些都还是法尘,还是在意识心的分别所知境里面,所以只是这三界中的相貌是认取,这还是境界相,不能算是实际理地!真心是从本以来 三摩地

2018-07-21

(四)悟前先观行断我见学人于参禅之前,须观行断我见,如此在参禅的时候,方不至落于我见,将识蕴的意识心,或者将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误为如来藏,而导致错悟。譬如将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中间短暂之离念灵知心,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将入定以后一念不生的境界等误作是常住不灭的第八识心。如是正落入我见之中,如何能够开悟觅得如来藏!(五)掌握参禅的知见1、了 三摩地

2018-07-21

同时又有陈那、天主、清辩、智光等人,鼓扬龙树之教系,发挥因明之精髓(注:萧导师于《识蕴真义》中强调“应依圣弥勒菩萨、无着、玄奘、窥基等大菩萨之论著为依止也,不应以安慧、陈那……等人所说谬论为依止也”)。第七世纪,公元六二六年,玄奘菩萨(BodhisattvaXuanzang)于长安遇到马鸣菩萨所造《大乘庄严经论》的译者──来自中印度的波罗颇密多罗 三摩地

2018-07-21

虽然佛和天人都有五阴身,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佛与天人都出现在这个欲界中,都有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作的色身,同样都是欲界的五阴身,名称也都相同,都叫作五阴的色身;但是各自的色蕴不同,受、想、行蕴不同,识蕴更是不同的状况。为什么这样说呢?例如佛的五阴身所得、所受,乃是究竟乐,永恒无有任何苦痛;但是天人所得的五阴身,所受还是有苦,譬如说天人业报即将结束,往生 三摩地

2018-07-21

他们所谓出生死的涅槃境界,都是错误的,不能现观识蕴的生灭无常,所以不是谛——谛是真实理——所以他们有世俗而无谛。现在证严法师所讲的世俗谛跟外道的世俗法一样,同皆有世俗而无谛,怎么叫作佛法呢?所以世俗谛不许弄错:定义错了,法就错了。诸佛如实觉察现观究竟了知世俗谛,所以能教导阿罗汉们出三界生死。诸佛所证的第二谛是真谛。真谛是说:有一 三摩地

2018-07-21

他们所谓出生死的涅槃境界,都是错误的,不能现观识蕴的生灭无常,所以不是谛——谛是真实理——所以他们有世俗而无谛。现在证严法师所讲的世俗谛跟外道的世俗法一样,同皆有世俗而无谛,怎么叫作佛法呢?所以世俗谛不许弄错:定义错了,法就错了。诸佛如实觉察现观究竟了知世俗谛,所以能教导阿罗汉们出三界生死。诸佛所证的第二谛是真谛。真谛是说:有一 三摩地

2018-07-21

各位菩萨,您知道声闻人是怎么修行解脱道的吗?他们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是空;并且如实的了知这个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是空;也能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心——也就是我们的识蕴同样是无常,是空,是变异法;因此,他就可以断了我见。在断了我见以后,再把对于自我的执著给修除掉,然后他就可以成为阿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空;他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空;如实的了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空,是变异法,所以他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这个自我的执着修除掉,然后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断了,三界的贪爱也断了,舍报的时候就不再受生,不 三摩地

2018-07-21

五蕴、十八界,所谓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乃至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之前的单元我们有说过:您是外道也好,您是佛法当中三乘菩提的某一乘的修行者也好,您对于佛这样的分类,您大可以不需要马上信受。您可以去想办法、去制造或者建立,您自己的一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样子的一个系统。可是可以预先就告诉您,您绝对不可能逾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53条/8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