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教将神通分为六种,就是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以及漏尽通,简称为六神通。神足通又称为神境智通,或者称为神如意通、神境通,或者就简称为身通。这个神足通就是,身能飞天入地,能够出入三界,往来无碍,一念就到;又能够变化自在,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等等的随意变现。第二个天耳通,又称为天耳智证通,或者是天耳智通,就是能够听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为法,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于无漏无为法,也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或者显现,而八识心王又依第八识以及无明才会现于三界中;可是众生的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的随眠,又都是由各自的第八识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不仅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而已,佛陀在《阿含经》中教导众生的次法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开始的。世间人行善布施、造桥铺路、救济贫病、少欲知足……等内容,也都是次法所摄的内涵之一。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但真实的佛法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就是要明瞭「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所谓「欲为不净」是说,因为修福生到欲界天,很容易就会沉迷在天界的胜妙五欲当中,一直到把往世所修的福德都享用完了,那时候就只剩下以往所造的小恶业要受报,所以就会因此又下堕恶道受苦去了,因此世尊就提醒我们「欲为不净」。在欲界天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男女欲,是像人间一样要两两相交,但是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进一步来说,就算能够离欲发起四禅八定,升到色界天、无色界天,那也还是「上漏为患」,并不是真正的解脱境界。譬如在人世间想要离欲而修学四禅八定的外道人,只要他们能够远离淫欲,而且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再加上把五盖性障都降伏了,就可以出生到色界的初禅天去,远离欲界的一切苦恼。出生到色界天的天人,全都是中性身而没有男女根,所以表示他们已经完全离开了欲界男女欲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使这些他都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再为他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随着过去所曾造过的恶业,而下堕三涂恶道受苦。即使是继续修学禅定,往上升进到远离欲界的色界天、无色界天,享受禅悦或者是清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精进心。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原标题:十信位|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下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回来,接下来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欲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是天性,代表这种情况是很难被改变的,因为众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辛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享受各种五欲的境界吗?佛学佛知道了那是有漏的过患,可是仍然无法、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况,就是因为自己已经多生多劫以来,就一直被这样的五欲之绳,一层一层的紧紧捆住,想动也动不了,只是自己从来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仍然是无能为力,因为五欲已经变成了我们根深柢固的习气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讲了,不曾泄漏密意,可是你还没有明心,也能听懂。不要恨我为什么不明讲,因为佛告诫:不可明讲。至于同事,一般人总认为说: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做事的人就是我的同事。但那是世俗法上说同事。其实真正的同事是你的如来藏,因为不论你做什么,祂都跟你同在一起、帮助你。不论你做什么,祂都帮助你,要造恶业也好,学解脱道、学大乘法也好,都是祂来帮助你,那不是真的同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菩萨所作的真正大利益呢?这当中包括了无漏无为法以及无漏有为法上面所作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大利益啊!要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包括要归命三宝、供养三宝、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以及修十善业道。我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种福田同时要严防损福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引起每一个修行人注意:有人很努力种福田、作功德,但是却因为性障深重而使他的福德每天在漏失掉,所以叫作有漏善业,譬如很努力在把功德灌进宝瓶,但他没想到宝瓶有一个破洞,一直流失功德。所以,每一个修行人要早成佛道,在种福田同时要严防损福!性障是消减福德的最大原因。性障是指五盖,什么是五盖呢?《瑜伽师地论》卷24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父母恩深不可报,如果不能感念父母之恩,又如何能感念佛菩萨,以及善知识之恩呢?又如何能感念说,众生无量过去世成为我们的父母之恩呢?所以说知恩报恩是这个菩萨福德的显现,菩萨要知恩报恩,才能够如实来修集福德资粮而不会漏失,才能够速成佛道。那么修集福德资粮呢,最后有一项就是要接引有缘人,来劝请发菩提心。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法华经》的一段,来为大家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人天善法毕竟是有为,我们如何把有为有漏的福德,把它转换成无漏的有为法?就要透过回向思,来让我们所修的一切的人天的善业都回向菩提。因为回向菩提,所以最后我们能够实证无漏法,实证了无漏法之后,我们就能够解脱生死,乃至能够迈向成佛。而所有十善业道的修行,事实上它本来就是三界里面的有为法,可是我们也要把十善业道的有为法,透过回向思把它转换为将来获得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父母恩深不可报,如果不能感念父母之恩,又如何能感念佛菩萨,以及善知识之恩呢?又如何能感念说,众生无量过去世成为我们的父母之恩呢?所以说知恩报恩是这个菩萨福德的显现,菩萨要知恩报恩,才能够如实来修集福德资粮而不会漏失,才能够速成佛道。那么修集福德资粮呢,最后有一项就是要接引有缘人,来劝请发菩提心。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法华经》的一段,来为大家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着生于梵世,是菩萨行。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虽行四念处,而不永离身受心法,是菩萨行。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虽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萨行。虽行五根,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是菩萨行。虽行五力,而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之智慧,是菩萨行。虽行八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即为婆罗门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演布清净。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时,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佛说长阿含经)初机学人虽亦修学菩萨六度法门,然系以求世间乐、求凡夫神通、求生梵天等为其目的,不以证悟菩提为目的;如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否请老师开示:菩萨种性的义涵是什么?如何发起、乃至菩萨种性?答: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些呢,如来藏都已经完整地记录下来,没有一笔会漏掉的;那如果在这修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开始想:你是不是应该回报众生?是啊!你是不是应该从一个时间点,要慢慢把亏负众生的地方给它补回来?如来藏可没有亏负我们,祂可是任何境地还是帮助我们;但是想想,我们都是拖着祂往这三恶道中奔驰,祂也从来没有叫屈过。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如来藏好,我们的体性实在是太污秽了,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