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完全没有功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执著有功德,就不是真实功德。梁武帝又问:何谓圣谛第一义?达摩大师回答说:廓然无圣。没有圣谛,也没有圣人可说。梁武帝听到这里反问:现在在朕面前的这个人是谁?达摩大师回答说:不认识。就这样两个人的对话,鸡同鸭讲,因为达摩大师从理上回答,梁武帝没能听出来。于是达摩大师渡江北上,进入北魏来到了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之 admin

2020-08-28

  二乘阿罗汉与辟支佛所证得的叫作有余涅槃,这是断尽见惑与思惑,舍报之前十八界尚未灭除,依第八识如来藏中有法种的断除,建立一个名称叫作有余涅槃,也就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施设有余涅槃的名称,还是不离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定性二乘圣人舍报时灭尽五蕴十八界,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自存在,离见闻觉知,无境界的境界,而施设无余涅槃的名称。换句话说,定性二乘圣人舍报后的 admin

2020-08-28

大要而言,即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大乘无慧之现前即是禅。”4.“若开悟后悟境退失,应修定力(动夫:看话头),定力若强,悟境永不退失,即可参究‘如何是佛性?’”5.“第四目参究牢关:思惟修:配合所阅经典,于定中思惟:识得真心本性,要脱生死……”除此以外,每年精进禅三的报名表中,亲教 admin

2020-08-04

  愿他们皆不以造此等恶业而障碍得离贪、生善趣及无法。愿我自己业障亦得以究竟圆满清净。宝藏如来,愿我获菩提果后,全身所有毛孔每日皆能幻变具三十二相、八十好之如来,此幻化如来能入所有有佛住世、无佛住世、五浊兴盛世界。此等幻现世尊每日于种种刹土中,在造诸五无间罪、舍法罪、诽谤圣者、与恶友交往、趋入声闻乘、戒律不清净、毁坏戒律、犯根本戒、焚毁心相续、善心败 admin

2020-07-30

  在修学种智过程中,随时随地将其所学,配合所悟如来藏诸种子之法界性,加以现观、体验及领受,不唯可以确认见闻知觉性之人无我性,亦可证验八识心王及蕴处界百法之法无我性,进而于诸别相中,转依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无体性,于将近一大无量数劫中,完成相见道位所应实证的别相诸法,而得无生法忍之法无我智。菩萨如是依佛菩提道之次第而进修,方能依序渐修而入初地&m admin

2020-07-23

  既然是这样,当然就会有很多的护法神想要跟在你身边,因为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为人说法,所以当然要时时跟在身边,免得失了听闻妙法的机会,因为他们也很想证悟金刚三昧呀!为什么在有正法弘传之世,会有很多鬼神想要当护法神?除了韦陀菩萨是发大愿护持贤劫九百九十九佛成佛(注),以及其他因为别愿专门要护持正法的少数护法神以外,大部分的护法神都是还没证悟的,当然也希 admin

2020-07-23

  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转依差别。故如来藏即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从此生习气,新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识,余识亦复然。如 admin

2020-07-23

  从那个时候开始,只要是有新书出版,平实导师就一定会赠送给祂的师父,都没有遗过。平实导师在离开某禅寺之后,出道弘法,为了尊师的缘故,也非常注意尽量避免接引和祂师父有关的人。只可惜在连续赠书几年以后,祂师父的作为还是没有改变,还是继续不断的以常见外道见来出书,继续不断的在误导众生。有许多人都听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别说是师父,就是父母兄长 admin

2020-07-15

  com/p/82972888-------------------补正公告《正觉电子报》第146期第38页〈空谷跫音〉专栏(连载一)文中,第5行的内容“如来示现入灭前,以首朝东,寓意早已属意华夏神州为正法久住之地”,因校对编辑作业疏忽而缺了其中部分内容,原文应为“如来示现入灭前,以首朝东(北)(注1),寓意早已属意华夏神州为正法久住之地”,特此公告更正,并郑重向读者 admin

2020-07-12

  也就是说一般的外道,他们可以修成五通,也就是所谓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还有神足通;可是他们不能修成六通,也就是所谓的尽通。所以,尽通是佛教有别于其他世俗神通之处的地方。那什么叫作尽通呢?尽通就是对于烦恼尽能够通达,所以他能够把烦恼的现行可以把它去除掉,所以叫作尽通。那其他的五通它都属于世间的境界。譬如说天眼通,他能够看到诸天, admin

2020-07-06

  一般想要修行解脱道,一定要修行戒定慧这三无;无就是让我们的修行,能够一直往上增上,这样修行就不会退失了。所以如果能够守淫戒,才能够生起禅定,也就是说离欲;一般来讲离欲界生,色界的初禅天身才能够现起,所以初禅天身又叫作离生喜乐,就是表示离开欲界,生起喜跟乐。至于修习禅定,不管功夫怎么作,顶多就能够修到未到地定,所以叫作事障未来;不管你禅定用功到什 admin

2020-07-06

  因为诸佛菩萨的加持之中你无法受持,因为佛菩萨是无时无刻不悯念众生的,因此如来从来都是不停的加持众生,可是众生我们却没有持守好而失,因为众生没有这个基本功德种子,就不能够相应诸佛的加持。所以大心欲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者,在此世娑婆世界的这里学佛,就应该努力的熏习第一义知见及其它次法的功德成就,那就你求生极乐的果德就很容易的增上。这个部分的观念非 admin

2020-07-06

  第一句世间众道法,这世间两个字就表示说,外道所说的种种法都是世间法,属于世间的有法,不能使人出离世间,不是无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外道法不能使人断我见、断我执,不能使人证得无果,所以说外道法不是无法,本质上就是世间的有法。而在娑婆世界人寿百岁的年代,也就是五浊的年代,如果最后身菩萨要来示现成佛,祂会先示现把外道法都学过了、证得了,也会证 admin

2020-07-06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三类分身息苦轮。 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观察圆明照大千。 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 admin

2020-07-06

  也就是,当你依真见道的根本无分别智深入观行,且越观越深之时,即谓行深般若蜜多,现前观察五蕴的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观到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因此如实体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祂的清 admin

2020-06-26

若愿出道坐禅乐行无之法。彼人则得三种菩提。如前所说——《正法念处经》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说,有一位侍奉他的小妾,讲她祖母很会骂人,后来祖母没有任何疾病,忽然舌头烂到喉咙处,不能饮食、说话,痛得翻来覆去,几天之后便死去。这位祖母唯独舌头会烂,可见她恶语业很重,她骂人的时候,能以势压人,别人都怕她,但是这个女强人最后坏在自己的舌 admin

2020-06-23

  第一辑-摘录精华篇《妙法莲华经》,今天要进入卷一,刚开始是〈序品〉第一: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耨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 admin

2020-06-20

  接著说:“这一些大比丘众一万二千人,都是阿罗汉,诸已尽。”这在讲什么呢?是说这些大比丘众是有已尽、无明已尽。诸断尽之前,先要断一个法,叫作见惑。见惑是指邪见,是不如理作意而产生的无明;这纯粹是解脱道中见地上的事,譬如说色阴是不是真实我?是否常住不坏?又譬如说受想行识或者最有代表性的意识觉知心──离念的灵知、有念的灵知等等,以及定中 admin

2020-06-20

  所以遇到这一种外道来向世尊求法时,世尊就会告诉他们:“上为患。”欲界爱是下,色界爱是上;他们已经超脱于欲界爱,但是在这一种欲界之上的色界中,仍然是有“不善之暗”,因为那只是修得的境界。所以色界的“不善之暗”,大家也应该要了解,否则的话,将来证得禅定以后,洋洋自得,自己就夸大口说他是证得涅槃,是阿罗汉了。那么这样一 admin

2020-06-20

  但是蕴处界等世俗法,都是依无为法的如来藏心体才能生起,而如来藏自身却又有能生万法的无有为而常住的法性,所以既是“空”如来藏、也是“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说入胎识自身并没有色蕴之法、也与六尘中的种种烦恼不相应,从来没有我见、我执、我所执,所以叫作空如来藏,这是祂无为法性的功能。而不空如来藏是说祂真实存在,是真实心、有真实的自 admin

2020-06-16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