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例如《杂阿含经》卷四十七所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不恭敬住,不系心,不畏慎,不随他自在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欲令威仪足者,无有是处!不备威仪,欲令学法满者,无有是处!学法不满,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无有是处!解脱知见不满足,欲令得无余涅槃者,无有是处!」』余所谓次法者即上开经文中所说威仪,谓持五 | admin 2019-11-22 |
![]() |
敬礼虽离一切法、(注5)实乃无量无漏法之身,虽离法我与人我,即是真如、我、净我,虽过有无、断常边,而常、坚、恒以安住,虽无诸事之自性,乃是自性之光明,如自宅地底大宝藏之所应知者,(E.50)如勤于得宝方便之所应修者,如成就得宝诸事之所应得者,余将依经(注6)揭示之,如具天眼之所示。由胜者善种子所生之福聚而现起,具足果位之功德,此佛色身(注7)礼敬已,余将依经而 | 三摩地 2019-11-22 |
![]() |
二乘法没有明说涅槃的本际就是第八识空性如来藏,这是因为佛想让弟子们可以快速的断我见、断烦恼、证解脱的缘故;又因为二乘法中不明说如来藏空性的密意,因此不会有泄漏密意的顾虑,所以一切佛弟子都能够普遍为人解说二乘菩提是如何修证,都能够为人广传二乘解脱道,让一切有缘的人都能够证解脱果。到了第二转法轮,佛所说的大乘法,像是《般若经》、《维摩诘经》等等的经教, | admin 2019-09-13 |
![]() |
萧导师讲的法义讲的非常好,有理有据,有修有证,贯通佛法,三乘菩提滴水不漏,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正觉法”。萧导师继承玄奘大师的法脉,把佛法的内涵和修证次第,完整清晰地呈现在大众眼前,正好拟补当前佛教无真实内涵的不足。很多佛教圈内人开始跟正觉你来我往地发文法义辩证,正觉大获全胜,如此学者日增。 两位大陆学者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佛教》一 | admin 2019-09-09 |
![]() |
因此,如果我们界定说,人类说话才叫作口行,那么对口行范围的界定就不够宽广,而且有许多的遗漏。如果像《阿含经》说的“觉观就是口行”,这个函盖面就具足了;从地狱道一直到色界天全部函盖,就全部具足了。那么这一些口行不论是畜生用身体来表示意思,或者哑巴用手的动作来表示意思,乃至用叫声表示意思,虽然不是说话,全都属于口行。而这个口行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 admin 2019-09-02 |
![]() |
敬礼虽离一切法、(注5)实乃无量无漏法之身, 虽离法我与人我,即是真如、我、净我, 虽过有无、断常边,而常、坚、恒以安住, 虽无诸事之自性,乃是自性之光明, 如自宅地底大宝藏之所应知者,(E.50) 如勤于得宝方便之所应修者, 如成就得宝诸事之所应得者, 余将依经(注6)揭示之,如具天眼之所示。 由胜者善种子所生之福聚而 | admin 2019-09-02 |
![]() |
例如《杂阿含经》卷四十七所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不恭敬住,不系心,不畏慎,不随他自在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欲令威仪足者,无有是处!不备威仪,欲令学法满者,无有是处!学法不满,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无有是处!解脱知见不满足,欲令得无余涅槃者,无有是处!’”余所谓次法者即 | admin 2019-09-02 |
![]() |
若见闻者悉皆信受不疑,已具足“次法”,又见其已有未到地定之实修,然后劝以“欲为不净”,令其心中确实远离欲界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令其发起初禅;继之以“上漏为患”,为说色界天之禅定清净境界虽名梵行,仍属上漏,不离轮回苦;末则告知“出要为上”,解说无色界尚有意识与定境法尘留存,不免行苦,不离轮回,仍有生死。末后观察学 | admin 2019-09-02 |
![]() |
本识所变生之五蕴等一切法,于如来藏心体所执藏之一切无始虚伪恶习种子尚未转变清净成为无漏法种之前,亦即尚未灭除分段生死以前,依他起性之法皆因于被虚妄计著执取而具有遍计执性,本识自身则是无始以来即已具足可以圆满成就诸法的真实法性——圆成实性,此三性乃一切修学佛道并已实证本识而得般若正观之菩萨,所必须进一步修证之法相;善于了知诸法法相所具 | admin 2019-07-29 |
![]() |
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 | 三摩地 2019-07-20 |
![]() |
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无漏身,坏我正法。】(《大般涅槃经》卷7)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在佛陀示现入灭七百年之后,天魔波旬就会渐渐地施设各种方法,要来破坏佛陀所开示的正法。天魔他会化作佛门四众的形相,也会化现为阿罗汉的形相,甚至会假冒佛陀的形相来破坏佛陀的正法。在《楞严经》中,甚至有说到了末法时节,邪师说法将会像恒河沙一般那么多。因此,到了末法时期的现在 | admin 2019-07-19 |
![]() |
语译:诸位难道没有看见:那个本来就在的第八识如来藏,祂是离见闻觉知而绝念无学、无作无为的悠闲道人,祂既不勤求断除妄想,也不企求能证得真实理;不管是出生无明烦恼,或者展现真实如如的体性,乃至无明的真实性,都是此第八识如来藏本具的成佛之性,对于幻化的五阴身以及如来藏本身自体所展现的空性之功德,都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生、所显之法身功德相分;一旦亲证 | 三摩地 2019-06-25 |
![]() |
”完全是在世间有漏福德的鬼神感应上用心,这怎么会是观世音菩萨的意旨呢? 其实喇嘛教所说的“事业”,和一般人用这个名词时的意旨大不相同,是指双身法的实修而非仅只观想而已。如莲花生之主张若有人久修明点与脉气而不能增长者,亦可借助于女人而修练明点:“欲令明点增长,行事业手印(可用明妃而修双身法),当用十六岁(女人)莲(阴户)乳皆肥 | admin 2019-06-19 |
![]() |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 | admin 2019-06-19 |
![]() |
」卷五十二,又云:「阿罗汉果诸漏永尽,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有退。」因此一念无明如果已经究竟断尽,尽此一世就必定永不复起。如果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就算修得非想非非想定,八万大刧之后突然又生一念,仍然还要轮回;世尊及弥勒菩萨皆作是说:一念无明是可以断尽的,断已永不复起,是无始有终 | admin 2019-04-24 |
![]() |
而所知障的随眠,在烦恼障的习气种子断除净尽时,无始无明的随眠如果也同时断尽了,那就成佛了;因为如果没有断尽所知障的一切随眠的话,烦恼障的有漏习气种子是不可能断尽的。如果第八识里面所有的有为法,所相应的全都是无漏习气的话,没有一丝一毫的有漏法相应,这个时候就表示:第八识永远不会再有种子的变易了,究竟清净了。就好象是提炼黄金:黄金已经提炼到究竟清净的时 | admin 2019-04-24 |
![]() |
譬如:对出生前的往世究竟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人为的施设;此世死后有没有未来世,来世的说法是否真实,或者只是人为的想像与施设;对于“前后际三世贯串而从来不曾间断的心”是否真实有;对于五蕴内法的状况与内容,对于外法是否能被自己所领受,对于自己是否有一个能联通内外的法,而且对于善恶业、无漏业将会造成的果报;对于佛的修证内容,对于佛法解脱道及佛菩提 | admin 2019-04-24 |
![]() |
凡夫众生以有漏身触五尘境,产生贪爱、厌离等种种觉受,于是六识相继产生。触是以六入为食。解脱道的修行人在境界受中修断六入,好像欲剥此接触六入的牛皮,旧皮脱落,新皮又接触六入,又如被六入之虫所唼。菩萨道的修行人相反,不除六入而且不迎不拒,在其中深观万法皆是自心所现而能“普门自在”:于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的门都能得自在,就不会受触食境界所 | admin 2019-04-24 |
![]() |
但五阴不能漏掉十八界的任何一界而不含摄,应当同时含摄六尘,故将相分五尘含摄在五阴的色阴之中,故五尘也摄归色阴。若是对于比较深入二乘佛法的圣者,就又为他说明色法之中另有法处所摄色,故五尘上所显的法尘也是色尘所摄——仍归属色阴,所以色阴不但是五色根的扶尘根与胜义根,也函盖内、外相分的五尘及法处所摄色;这样的分类,也因为六尘相分是识阴所识别的对 | admin 2019-04-24 |
![]() |
痈一切漏者,谓六更触处也:眼漏视色、耳漏闻声、鼻漏嗅香、舌漏尝味、身漏觉触、意漏知诸法,是谓痈一切漏。世尊接著开示如何是“比丘不知生死痈疮的根本,观察了以后具足了知生死痈疮的根本”?比丘们若是这样子的状况:了知自己对色身,对六识身相应的苦受觉、乐受觉、不苦不乐受觉的贪爱已经灭除了;已经把对于自身以及三受的贪著根本拔除了,确定以后绝对不会再 | admin 2019-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