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不时时间往诣多闻聪明者所亲近承事。亦不数数恭敬请问云何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无罪修何为妙作何为恶。如是一切补特伽罗哑羊僧摄。是名哑羊僧。云何名无惭愧僧:若有情为活命故。归依我法而求出家。得出家已于所受持别解脱戒一切毁犯无惭无愧。不见不畏后世苦果。内怀腐败如秽蜗螺贝音狗行常好虚言曾无一实。悭贪嫉妒愚痴憍慢离三胜业。贪著利养恭敬名誉。耽湎六尘好乐淫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亦应一向不得亲近。《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复次,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诸众生历事诸佛亲近供养。乃能得闻如来之藏。信乐听受不起诽谤。若能如实安慰说者。当如是人即是如来。若诸众生多背诸佛者。闻如来藏则生诽谤。彼诸众生自烧种子。呜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于三世中甚可哀愍。诸说法者。应如是说称扬如来常住真实。若说法者不如是说。是则弃舍如来之藏。是人不应处师子座。如旃陀罗不应服乘大王御象。一切诸佛极方便求如来之藏生不可得。不生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呜呼诸众生不知佛功德谓实旃遮女不知如来化示现作我身幻化亦如是大王应当知佛身不思议彼诸旃陀罗尚不得近王恐怖常畏死何况对言说此人彼亦人不敢相习近况复诸天人亲近转佛心无量天龙神常供养如来恶心向佛者彼即断其命佛以巧方便示现种种幻制未来众生无量诸非法佛幻为大幻如来方便身说是语已即没不现。尔时波斯匿王。闻见如是诸希有事。欢喜踊跃白佛言。世尊。为是幻耶。佛言。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者何?若菩萨摩诃萨从他方界所事诸佛中没来生此者,是菩萨摩诃萨已多亲近诸佛世尊,曾问此中甚深法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见若闻,便作是念:‘我今见佛,闻佛所说。’由此因缘,若闻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属耳听闻恭敬信受,于深法义断诸疑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四十四)这位菩萨摩诃萨,既然是从他方世界诸佛中舍寿来生到娑婆世界,那之前他已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一)在这个当中告诉我们,菩萨摩诃萨施作种种佛事,也是为了成熟众生,为了亲近众生,为了让众生离诸恶道,乃至为了调伏一切的众生。所以,佛事应该指的就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利乐有情所作的事。这也是诸佛来人间示现成佛的一大事因缘,要开示万法根源的实相心如来藏这唯一佛乘无二无三的正理,让众生得以亲证悟入,悟入这个此经如来藏。而诸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者何?若菩萨摩诃萨从他方界所事诸佛中没来生此者,是菩萨摩诃萨已多亲近诸佛世尊,曾问此中甚深法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见若闻,便作是念:‘我今见佛,闻佛所说。’由此因缘,若闻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属耳听闻恭敬信受,于深法义断诸疑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四十四)这位菩萨摩诃萨,既然是从他方世界诸佛中舍寿来生到娑婆世界,那之前他已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正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微信公众号《真如与佛性》2016-06-11(原标题:早晚二课仪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一切善神、祖先都会护持三宝且亲近三宝,供设佛菩萨圣像之后,他们也能成为三宝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等到下次迁移佛坛和佛堂之时,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视为古物而予以保藏。(8)至于祖牌可以移置于寺院的往生堂,家中并不需要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则可置于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处,改以较佛坛为小的祖坛,单独供奉。例如寺院规模较大者,都会另设有往生堂,专供往生牌;寺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外,居士应该时常亲近三宝。但如不顾家庭事务,放弃了对于父母子女及夫妇的责任,专来亲近三宝,那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已经尽了对于家庭的责任。因为,居士不能由于信佛而破坏了家庭的和乐,否则的话,你的家人,因为不满你的不顾家庭而只顾三宝,他们不但对你起反感,也连带著对佛教起反感。这样一来,你本是为了恭敬三宝,却使你的亲人变成了三宝的反对者,这是非常不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一”是所有有情和万物最深沈的奥秘,祂与每个众生是如此的亲近,祂就是每个人真实的母亲;但是祂又是如此的遥远无法触及,似乎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地去找祂,却又完全都找不到祂一点点的影子。所以,在《石氏奥义书》上说到:“彼实难得见,隐藏不显现,坐在秘密地,住于深远处;藉修内瑜伽,智者始悟知,亲见此神明,舍离苦与忧;五知根与意,活动俱静止, | admin 2018-07-22 |
![]() |
因为六经、十一论都是很深妙的经论,这个宗的教法兼摄宗门,从凡夫地一直到佛地普皆含摄;没有证悟自心的人若修学唯识正理,假使说真的亲近、依止地上菩萨来修学,仍然没有办法于唯识种智的正理起诸胜解以及胜行,只是说能够熏习而已,不叫作修学。说到说法相唯识宗,就好像前面在华严宗所说,假如学人不能够如实了知二乘菩提的十八界空,就没有办法证解解脱果,也没有办法了解 | admin 2018-07-22 |
![]() |
譬如中阿含卷38《须闲提经》中,所载……一切佛门四众学人亦当如是,若见他人以伪经伪论及常见断见法欺诳于己者,皆当视如怨家,莫作亲想;唯有不堕常见断见,并以正经正论正理之实证而教导于己者,方是可以亲近依止之法亲。如此行者,方是依佛教诲、遵佛语者;如是依佛教诲、遵佛语者,方是真实佛弟子也!是故莫依止伪经伪论及错修错证者所说之法,莫依止四大法师 | admin 2018-07-22 |
![]() |
佛所宣说的佛法告诉我们,命运是你造的,过去生的你造作的种种善恶业行造就了你今生的重大命运(佛法中称为正报身和依报),从你生在哪个国度,哪户人家,生得美丑健康还是残障聋哑,到你今生是富有资财还是贫困无依,是眷属恩爱还是妻离子散,是无病长寿,还是疾病藏身、短命早夭,这些都是你过去世造作业行的果报,都是自作自受的结果,是你今生不得不受的命运;而与此同时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现今各种自称说佛法、教禅法的人这么多,修学者又该如何简择而信受呢?当然过去生有无亲近、亲近真正善知识,有无与教导的真善知识结善法缘,是很重要的因素。有善法缘,今生自然就会再与真善知识说的相应,就能继续修学。否则必须依经教来检验,必须是符合释迦牟尼佛所说三乘菩提的真实义,那才是真正佛说的佛法,因为经典就是的代表,符合经中圣教的,才是我们该信受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一个人一向不在背后说人是非,善于保护朋友、亲戚、眷属的名誉,大家对他就不会有恐惧心,所以就很喜欢亲近他,这样施无畏的功德就能够成就了。所以身为一个受持戒律的菩萨,这个口业应该要谨慎,少讲是非。为什么杀、盗、淫、妄,对于这个口业,我们在这里要特别稍微多说一点呢?因为杀、盗、淫,我们要持守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因缘,而且要成就它也必须有比较粗重的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受戒一件事情是没有受戒的人所不知道的,就是会忏悔,知道亲近三宝。当一个人造了恶业的时候,他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会后悔;但是佛法中你受戒以后,佛门中规定你应当要忏悔,你做错事,在佛菩萨面前,你要对这件事情忏悔,因此业种就会清净,大的业就会转成小的,乃至小的它就会以后转成善的因缘。所以乃至于菩萨应当受菩萨戒,所以要勉励大众来受三归五戒十善,然后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受戒一件事情是没有受戒的人所不知道的,就是会忏悔,知道亲近三宝。当一个人造了恶业的时候,他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会后悔;但是佛法中你受戒以后,佛门中规定你应当要忏悔,你做错事,在佛菩萨面前,你要对这件事情忏悔,因此业种就会清净,大的业就会转成小的,乃至小的它就会以后转成善的因缘。所以乃至于菩萨应当受菩萨戒,所以要勉励大众来受三归五戒十善,然后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判断一个人的前世,《大宝积经》卷七十二载:“……若从人(命)终还生人中者,当有是相:其人贤直,亲近善人,毁呰恶人,好惜门望,笃厚守信,乐好名闻及以称誉,爱乐工巧,敬重智慧,具惭羞耻,心性柔软,识知恩养,于善友所心顺无违,好喜舍施,知人高下,善观前人有益无益,善能答对领其言义,善能和合亦能乖离,善能作使宣传言语,于种种语能善通达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