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么一来,反而是妻子生起了烦恼,她向同修(对他)说:为什么现在你不再与我亲近了呢?我犯了什么错吗?先生说:那是因为我已经完全的看清楚你了。妻子听到先生这么说,大发雷霆,召集了亲朋好友,要大家来评评这个道理!此时先生就拿出一个非常漂亮庄严的瓶子,对妻子说:你觉得这个瓶子好不好看呢?如果觉得好看的话,就把它当作是我抱在怀中吧。妻子就把这个瓶子牢牢的抱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么一来,反而是妻子生起了烦恼,她向同修(对他)说:为什么现在你不再与我亲近了呢?我犯了什么错吗?先生说:那是因为我已经完全的看清楚你了。妻子听到先生这么说,大发雷霆,召集了亲朋好友,要大家来评评这个道理!此时先生就拿出一个非常漂亮庄严的瓶子,对妻子说:你觉得这个瓶子好不好看呢?如果觉得好看的话,就把它当作是我抱在怀中吧。妻子就把这个瓶子牢牢的抱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段的意思,是佛世尊最亲近的多闻阿难尊者,对婆罗门的质疑所作的解答。主要是在说明,断除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八正道。总合而言,八正道大部分都是有关道德行为的规条,可见声闻法所要对治的是众生自私的自我观念,而贪、瞋、痴等恶心所,都是由于错误的我见我执而引发。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么一来,反而是妻子生起了烦恼,她向同修(对他)说:「为什么现在你不再与我亲近了呢?我犯了什么错吗?」先生说:「那是因为我已经完全的看清楚你了。」妻子听到先生这么说,大发雷霆,召集了亲朋好友,要大家来评评这个道理!此时先生就拿出一个非常漂亮庄严的瓶子,对妻子说:「你觉得这个瓶子好不好看呢?如果觉得好看的话,就把它当作是我抱在怀中吧。」妻子就把这个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这句话一出口,心里一个警铃打响了:我在干嘛?我还发愿当菩萨,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随顺不了,我怎么随顺众生?于身边的人不能生忍,怎么去忍众生?我如果不能度身边的人,怎么去度众生?当亲人指责我时,我手中的盾牌如此快的伸了出去,拼命的抵挡,原谅自己的缺陷,还要求对方也原谅。老公还在继续唠叨着,我不在回应,我知道自己真的错了,不够细致就是我的缺点,这半辈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发心菩萨由于宿世的因缘转生在五浊恶世,并有善根使其亲近明师,志向大乘甚深妙法。虽发菩提心,但是智慧浅薄,就是初发心菩萨。其人听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并且于智慧浅薄之人前读诵解说。听到的人惊异恐惧,对菩提道起了退却之心,转而以声闻乘为志向。这是初发心菩萨的第一根本重罪。从前所修积的一切善根都化为乌有,堕落到三恶道,远离人天善道。失去大乘境界之欢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中阿含经》卷三八:【须闲提!有四种法,未净圣慧眼而得清净,云何为四?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闻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须闲提!汝当如是学。】依此开示,吾等得知虽未发起清净圣慧眼,却可因四种法得以清净,亦即需要亲近善知识,并且恭敬承事其所交办该做的事务;还需要多闻熏习善法;多闻熏习之后还需要善于正确的思惟;在如理作意的思惟以后,再加上努力实践履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处经》卷60)那你看看,因为离开瞋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再加上说众生就已经比较容易跟你亲近;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之后,自己也受用到实质上离开瞋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说,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瞋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说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的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这个时候,不但是今世得到了利益,未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二次禅三——见性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而为贪、淫、嗔、痴之所覆蔽。——《大般涅槃经》这时候刚好又要禅三,恩师催了三次,说我有见性因缘,一定要我报名;更表示台中道场等禅三回来之后再找,于是我就因此报名禅三。禅三前开始用功,虽然之前看话头已经看了将近三年,早已一念相续,但恩师要我看得更细&m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处经》卷60)意思是说:因为离开瞋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这样众生就比较容易跟你亲近;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也真切受用到离开瞋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瞋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了,这样,不但今世得到利益,未来世也还有更殊胜的果报等着您!假如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亲近善知识的目的只是想在得法以后,自己另立道场而获取名闻利养,这也是盗法。还有一种盗法者,他来修学得法的目的,是想要回去向他的师父明讲,盗法回去让他们的道场有法可以与你抗衡,免得师父的名闻与利养逐渐流失。这都是盗法人。假使求戒者回答说:我不作盗法人。还要再问:你是不是两根或、无根人?两根是白天看起来是个女人,到了晚上他却显示男根而勾引别人女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亲近善知识的目的只是想在得法以后,自己另立道场而获取名闻利养,这也是盗法。还有一种盗法者,他来修学得法的目的,是想要回去向他的师父明讲,盗法回去让他们的道场有法可以与你抗衡,免得师父的名闻与利养逐渐流失。这都是盗法人。假使求戒者回答说:我不作盗法人。还要再问:你是不是两根或、无根人?两根是白天看起来是个女人,到了晚上他却显示男根而勾引别人女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谘问深法,受持不失。这一段佛开示了说:大菩萨们发了菩提心以后,身业、口业、意业都是要造善业,不可造恶业来损减福德;而他们身、口、意三行所造的一切善业,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众生将来可以证得解脱果乃至证得佛果;所以他们所造的善业,一切都愿意和众生共享。大菩萨们也常常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因缘而生指的是说,亲近恶友的因缘,长养了不善根,导致身、口、意业造作不善业;既然是从因缘而生,那么就可以从因缘而灭。从因缘而灭就是说在现在自己见到所造的确实是罪业,能够看到自己所造的是罪业,也能够知道说自己的罪过在哪里,是因为贪的烦恼、瞋的烦恼、愚痴乃至于说是嫉妒心的烦恼。所以造作这个十不善业,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见到自己的罪过、自己知道自己的罪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谘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忆念不忘,能分别义;分别义已,转化众生,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倘若说因为发了菩提心,亲近了善友、善知识,修学如来藏正法,亲证了自心如来藏,发起了般若实相智慧,能够观照到这个自心如来,祂的法相永远是本来解脱、本来的永远是无我的这样的来生出万法来运行,也不落于三界有的系缚中,也不落于一切无的这个空法中,那么在三世之中都无所得。因为这个如来藏法性与所生诸法的性相都是如如;因为如来藏自己本身是真如无我,归属于祂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因缘而生指的是说,亲近恶友的因缘,长养了不善根,导致身、口、意业造作不善业;既然是从因缘而生,那么就可以从因缘而灭。从因缘而灭就是说在现在自己见到所造的确实是罪业,能够看到自己所造的是罪业,也能够知道说自己的罪过在哪里,是因为贪的烦恼、瞋的烦恼、愚痴乃至于说是嫉妒心的烦恼。所以造作这个十不善业,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见到自己的罪过、自己知道自己的罪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时金刚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有情未得法忍,亦不受行十善业道,及劝众生令勤受学,以强势力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受用种种胜大财业,及余种种富贵尊位;颇有别缘,得方便救,令其免堕无间地狱及余恶趣,受诸苦不?”世尊告曰:“亦有别缘,得方便救,谓有众生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及余种种富贵尊位,虽复未得成就法忍、十善业道,而有信力尊敬三宝,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吃五辛的人,十方的菩萨、善神、龙天们都不喜欢那样的味道,都会远离这类的修行者,而且饿鬼们却会亲近他,就使他身边都是这些饿鬼。常常跟鬼在一起,福德自然就变少了,有福德的善神和众生们就更不喜欢亲近他了。修行者因为吃五辛所以没有善神守护,渐渐的大力魔王、鬼神也就有机会接近他,就很容易把他引入魔道中造诸恶业,魔王甚至会冒充变化成佛的身相教导这位修行人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兜率陀天的世界,并不是跟天人住在一起,而是兜率陀天上有一生补处的大菩萨,弥勒菩萨现在正在那里,所以我们可以亲近这样的大菩萨得到天人身。天人身的话一样可以享受天上的甘露,所以你在五欲上的受用将会超过世间,所以五欲的受用不是问题。极乐净土可以在五欲的受用之中让众生方便可以精进,可是世间的五欲受用却要让你不断地造业,在造业中享受一点点甜蜜的果实,这就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