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你于三宝有清净信,能够信有体、信有德、信有能,你就能精进的在诸佛菩萨所修恭敬供养,你就会愿意来亲近真实善知识,来听闻真实善知识的讲说,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来熏习这个佛菩提这个所应该修证修断的这些知见内容;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熏习久了,你就能够忆持,你就能长养你的念根。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佛菩提,你要能够长养念根,要能够知道说成佛的法道的内容是如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情况之下,就是符合六祖慧能大师(的师父弘忍大师)所说的: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但是要能够到达真正的开悟,首要还是以亲近真实善知识为基础。因为只有真实善知识,能够接引你、能够开导你什么是真正的,能够让你长养善根、摄取善根。因为我们前面说过,所谓的善根一定是趣向第一义的功能;你自己要能趣向第一义的功能,就要第一个先培植福德,先调柔心性,长养自己对的信 三摩地

2018-07-23

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 三摩地

2018-07-23

《华严经》为我们开示了佛菩提道的依法不依人的真理,若是出家以后只愿依止出家法师修学佛法,这个人就是依人而不依法;若是依法而不依人,又何必管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呢?只要亲近随学以后确实可以证得佛菩提就够了!对于前来修学佛法的人们,你要有智慧,能观察他们的根性究竟是阐提性、凡夫性、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才是有众智的菩萨摩诃萨。(原标题:施论、戒论、生 三摩地

2018-07-23

《华严经》为我们开示了佛菩提道的依法不依人的真理,若是出家以后只愿依止出家法师修学佛法,这个人就是依人而不依法;若是依法而不依人,又何必管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呢?只要亲近随学以后确实可以证得佛菩提就够了!对于前来修学佛法的人们,你要有智慧,能观察他们的根性究竟是阐提性、凡夫性、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才是有众智的菩萨摩诃萨。(原标题:众智_菩萨摩诃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菩萨求于菩提之时,复有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复有四事: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是处。”〗讲记 菩萨修习成佛之道时要做到这四件事,但是仍然不能离开前段经文说的六度波罗蜜。这四件 三摩地

2018-07-23

求庄严相则是为了让众生见了菩萨就欢喜,如果菩萨长得像个丑八怪,众生就不会喜欢供养,也不容易信受他的教导,所以菩萨要得上妙相、庄严相,让众生见了你就欢喜,就愿意亲近你,你说什么法,他们都会言听计从、好好修行;你教导他们好好修集福德,帮助道业的成就,他们就会修集福德,道业就容易成就。所以要以三件事来修布施,获得八法而使众生见了菩萨就欢喜,这目的是为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布施的时候,不要期望来亲近学法的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供养。无畏布施的时候不要期待接受我们布施的人或畜生的回报。在悟之前布施无法做到三轮体空,但是我们也不要有希求回报的心态,这样可以免除掉魔的困扰。如果常常有魔困扰的人,应常常在佛像之前,将布施、持戒、修行各种慧业以及修行福业的各种福德、功德回向怨家债主、亲友,同学佛道,一同悟明心性,一起解脱生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信根之四预流支,首先要亲近善士听闻佛法,对佛法如理思惟后,产生了信心与出离的欲念,成就了对佛、法、僧、戒四不坏净,依四圣谛与八正道,法随法行的完成解脱涅槃之道。如偈云:信地为根基四谛慧日照八道甘露水时时勤浇灌身心法常念四禅定苗身所作不唐捐幼苗成幢树如因陀罗柱八风吹不动四双与八辈三七道所成日种之所说宝山勿空回每年从秋入冬,北方大批成群候鸟,皆会迁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轮转于五趣之中,因此生生世世互为父母眷属亲友,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最亲近的人,我当然必须要让他们离开痛苦;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智慧而行菩萨道,都是因为一切众生的恩情;而他们的深恩,我尚未曾报答一分一毫,如今有无量的众生,仍然处于无明烦恼痛苦之中,我怎能不救护他们。因为如果众生不是为了利益我们而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或者为了利益我们而 三摩地

2018-07-23

」此后方能如同上辈往生者一般见佛、亲近佛,并听闻佛说甚深妙法,次第往佛菩提道上进修。上品往生者,除了应修之福德以外,于舍报前必得要在大乘法的领域涉入或深或浅,浅者如同佛于《菩萨璎络本业经》所说:「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 三摩地

2018-07-23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正法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正法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 三摩地

2018-07-23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能够观察甚深极甚深如来藏,就是第一义谛无上妙法,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本来的无生,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也是本来无生,同时能够安忍于自己所修学的次第,安忍于自己所需要对治的烦恼,所需要修集的福德,以及一定要亲近善知识来修学,不得少为足,不生起增上慢,不生起高慢之心!这些都是菩萨修学忍辱应该修学的主要三项内容。-----《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 三摩地

2018-07-23

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遭受如此侮辱伤害,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反而以他仁慈的心,悲愍的说:「真令人为他们痛心、惋惜啊!他们少福无慧不知亲近佛世尊,不曾听闻佛经,才会无知的做出这样的恶事啊!」于是发誓说:「我将来成就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一定要来度化这些人。」释迦菩萨往昔修学六度波罗蜜,安忍于一切法,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以求圆满成就佛菩提道之修证,就是像这般的安忍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也许会先自己作一下思惟,但是多半都无法完全了解,所以就应该亲近真正教授菩萨六度的菩萨法师,从布施度开始熏习修学。也许你会问:这是受戒,为什么要从布施度开始熏习修学?因为这是菩萨养成教育的第一步,一定要经由布施度中,一方面体认真正的菩萨情怀,一方面也应该思惟:「我行布施行以后,来世将会有可爱的福报,我会不会仗着福报、福业去欺压众生呢?假如有可能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世尊借著说这则故事开示说:【应当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长夜与人安隐快乐。以是之故,应当亲近善知识。恶知识应当远离,所以者何?恶知识者,能烧燋然,今世后世,众苦集聚。】(~《杂宝藏经》卷2)众生想要脱离茫茫生死苦海,最重要的莫过于有一个能指引正确方向,并善于在波涛汹涌,而又不时有巨大恶兽出没的大海,能为我们掌舵的舵手,祂是商队的大商主 三摩地

2018-07-23

」「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财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教他人求,都无慈愍心、无孝顺心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应学十二部经、诵戒,日日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而菩萨不解一句一偈及戒律因缘,诈言能解者,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三法:一者亲近善友,二者闻法无厌,三者至心谘受善知识教。复有九法:远离三法,三时不悔,平等慧施三种众生。复有四法:所谓慈、悲、喜、舍。〗〖善男子!菩萨若以净法净心,要在二时:一、佛出世时,二、缘觉出时;善男子!众生善法有三种生:一、从闻生,二、从思生,三、从修生;闻思二种,在二时:从修生者,不必尔也。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