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不是生于豪姓的家庭,就要长得很健壮、很有威仪,人见人爱,大家都喜欢亲近,说法的时候大众才会相信。如果不是这样,就生为饶有财宝的菩萨也不错、也很好!不必看别人的脸色,也可以自己帮助众生,不必别人资助,这样弘法也就容易多了。所以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的时候要发这些愿,然后还要自己心里面非常的笃定,怎样笃定呢?要得好念心、自在之心,就是说必须要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主持人:刚才陆老师说到这个佛缘,我之前也看过一本书也一直在提这个佛缘,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修行还不够,我不知道这个佛缘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关联呢?陆正扬老师:所谓的佛缘,就是在过去世可能你看到佛像,或者真在过去有亲近过佛,感到很欢喜,所以那个时候就会种下一个佛缘,所以今生你看到佛就会很欢喜,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世间人有时候说看到这个人就很面善,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因缘而生指的是说,亲近恶友的因缘,长养了不善根,导致身、口、意业造作不善业;既然是从因缘而生,那么就可以从因缘而灭。从因缘而灭就是说在现在自己见到所造的确实是罪业,能够看到自己所造的是罪业,也能够知道说自己的罪过在哪里,是因为贪的烦恼、嗔的烦恼、愚痴乃至于说是嫉妒心的烦恼。所以造作这个十不善业,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见到自己的罪过、自己知道自己的罪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中国并不富裕,多数人尚没有办法经常性地买门票而进入寺院,去礼佛闻法亲近僧伽。即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每番入寺,皆需买上门票方可入内,此中滋味,也未必好受,必将影响其对三宝的好感与信心。同样是寺庙,在佛可以进入任何一座佛寺,不但没有门票,而且还会受到礼遇,介绍佛教,回答问题,赠送佛教书籍经典和光碟,唯恐你不接受。寺院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来自佛的供养。由此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众生乐于来亲近依附。那这样的情况之下,三归又持五戒,受到善神守护了,又能得到善友亲近依附,在现世的果报来讲的话,世间的事业就容易成办。那眷属又和乐,那这个是有福的人,因为善友都亲近,喜欢来亲近你,来依附你,那世间的事情,当然就会来助你成办。所以,三归五戒的人是有福的人。如果说你能够进而来行十善,来调伏自己的习气烦恼,同时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业;在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定的功夫以后,就会看话头,然后就能参禅。修学的过程当然要很专注,不要攀缘,职业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尽量要去做,要尽我们本分去把它做好;那除了职业和家庭之外,我们应该要履行的义务,还有其他一切修福的活动,应该要有所抉择&m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大家想要学好、学好佛法的话,其实是不应该祈求跟鬼神魔亲近的;有鬼神魔接近的时候,也应该要远离。也不要心里面老是想说:「我可能开悟了,那如果我开悟以后要有神通。」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爲我们菩萨的佛菩提道的次第,是要安排在三地住地心已经快满心的时候,最后才修神通的;这样的时候,鬼神魔才无法干预你,无法干扰你。所以在这之前,最好不要去先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的菩萨,如果要修集殊胜的佛菩提道及解脱道,得要这样修集圣道;能够成就的话,那就要遵循四种法要来如理实践——第一就是要亲近善友,而不是亲近恶友。我们前面提过,选择善友、善知识的时候,应当要以智慧爲先导来抉择,依于圣教的开示内容来选择,这样来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而学佛修行。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广结善缘要点。第二个要注意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一)在这个当中告诉我们,菩萨摩诃萨施作种种佛事,也是为了成熟众生,为了亲近众生,为了让众生离诸恶道,乃至为了调伏一切的众生。所以,佛事应该指的就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利乐有情所作的事。这也是诸佛来人间示现成佛的一大事因缘,要开示万法根源的实相心如来藏这唯一佛乘无二无三的正理,让众生得以亲证悟入,悟入这个此经如来藏。而诸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也交代,修学佛法的首要,就是要亲近善友。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安隐地修学菩萨正行,就千万要十分谨慎地观察、简择,不要随意被说法者的表相和吹嘘所迷惑了。祝福诸位,都能够学习到真正的正行,安安稳稳地福德与智慧,早成佛道!阿弥陀佛!佛法真实义【各位大德阿弥陀佛】欢迎各位关注佛法真实义,如果您想看以前的课程,请查看历史消息,敬请转发给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如説我们中国人当中,每一个人不一定学佛,但是每个人却都会説阿弥陀佛,代表我们中华文化当中与唸佛法门是特别的亲近。唸佛法门除了唸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这个叫持名唸佛,持名唸佛修证到一个程度之后,就可以向上进入无相唸佛,无相唸佛再向上,就进入到体究唸佛,也就是在唸佛当中去找出到底我是什么,真实的我是什么,虚妄的我是什么,最后终于能够证入到实相唸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成立于各处的共修讲堂,都是根据当地民众亲近学法的因缘,购置足以因应学员共修的场所,不把有限的财力用在过度的装潢上;大众的心力都在修学,成就道业。平实导师从来不以他的相片登载于书中,来博取学人的尊敬,也不接受们的供养,因为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平实导师的原则就是不求名、不求利,从不支领一分一毫费用(包括车马费);不但如此,平实导师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等为十?一言辞柔软,二智慧超群,三人天欢喜,四福德广大,五贤善同居,六尊贵自在,七恒值诸佛,八亲近菩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礼拜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人拂拭佛塔,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色相,二身体佣直,三音声微妙,四远离三毒,五路无丛刺,六种族最上,七崇贵自在,八命终生天,九体离垢染,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拂拭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四个预流支就是:亲近善友、听闻、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这四个预流支里面,除了第一个亲近善友之外,其他的三个全部都是要靠我们发起慧心来仔细的思择道理,仔细为自己做最佳的判断,这是我们强调必须要有慧心。第五信位是要成就定心。但是这里所讲的定心,并不是专门指禅定的定,而是于事、于理、于义能够心得决定——确定不疑的意思。也就是要对佛道的正理以及正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是因为这个东西自己用不着,所以就拿出去给别人;也不是因为家法规定必须要布施,爸爸妈妈规定,所以我就只好去布施;不是为了要亲近某人,想藉由布施的行为来亲近他。以上世尊所开示的,总归来说,最上的布施是无所求施;如果布施的时候是有所求施,那么就会带着有交换的意乐,未来世的福德与功德,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布施的时候,要懂得以智慧为前导;失去了智慧的前导,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自己最亲近的妻子眷属,自己应该从了解过程里面,来知道说要用什么方便善巧,让自己的妻子眷属来接受自己在中的学习的受用;因为的种种的功德,都可以让自己调伏的,能够自己调伏心性以后,当然最先受用的就是自己的妻子眷属,所以自己调伏以后,当然就能让自己的妻子眷属来接受。所以这个部分,佛陀把它列为说,是在家菩萨应该要学的不放逸行,它的重要性就在这里。第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样叫作恶呢?也就是这个他本身是乐于学习亲近世间言论,他喜欢摄受贪欲而不摄受,在世间的言论的因缘譬喻、语句韵味着墨不舍。恶他不能摄受远离世间贪欲,又不能胜解十二部经的句义,因为仅是以世间的言论的因缘譬喻,他是不能胜解十二部经的句义的,因为世间的言论它是言不及义,就是所说的都不能及于第一义谛出世间法的法要,不能入于解脱法;因为世间的百千种言论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末法时代真善知识难寻难觅,凡夫众生不具择法眼故,全赖往世所植福德因缘始得遇见亲近真善知识,亦能亲近无上正等正觉微妙。为求开悟明心之学人当努力修集三福德:一者布施,二者修定,三者修除性障。若能具足如是三种福德,不问修道时劫远近,皆成久学菩萨,能超越众人。菩萨道的成就,是以福德为基础,始于十信位之广修外门六度万行,或三贤位之内门六度万行,或初地乃至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福、慧二者不可徧修!那么,应如何修慧呢?简单讲,首先应亲近善知识、闻法阅经建立知见。所谓善知识是指过去现在诸佛、三藏十二部经、大乘菩萨僧。另须请阅善知识著作解说佛法之书籍,以了解根本佛法,譬如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四圣谛、七觉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十二因缘、因缘果报、缘起性空、三法印、四念处、四依等等,此皆属于基础佛法,身为佛子欲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你于三宝有清净信,能够信有体、信有德、信有能,你就能精进的在诸佛菩萨所修恭敬供养,你就会愿意来亲近真实善知识,来听闻真实善知识的讲说,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来熏习这个佛菩提这个所应该修证修断的这些知见内容;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熏习久了,你就能够忆持,你就能长养你的念根。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佛菩提,你要能够长养念根,要能够知道说成佛的法道的内容是如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