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且饿鬼们会很喜欢这样的味道,因为饿鬼福报很差,是寻香而食,只能依靠著食物的「香味」来存活,当某人在吃五辛的时候,饿鬼们就会赶快去舔这个吃「五辛」者的嘴唇,所以吃五辛的人,十方的菩萨、善神、天仙们都不喜欢那样的味道,会远离这位修行者,而且饿鬼会常常亲近他,使他身边都是鬼,常常跟鬼住在一起,福德就变少了,有福德的善神和众生们就不喜欢亲近他。然后这位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7有云:「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由亲近善知识,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若您所谓的学佛,指的是亲近善知识、随分听闻以建立信心,请不必在意素食与否为学佛的条件;但希望上述的说明,能让您初步认识素食,并请您深入探索素食的种种益处,为自己做出最佳的抉择;若您所谓的学佛,指的是已对佛法生起信心,已在菩萨道上起步前行,则必须注意绝不能为满足口腹之欲,而进行或促成杀业,造成现在或未来世修学的障难;除此之外,能否素食,就要看个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时下青年学子诸多沈迷,应如何接引亲近佛法?答:沈迷于世间五欲之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而是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也不一定是青年学子才这样,而是大多数人都这样子。就算是现代许多身披佛陀僧伽梨,名声的师一类的声闻出家众,也大多难脱沈迷于世间五欲的窠臼,才会公然与亲近,暗中修习藏传佛教的男女双身法;这是近百年来佛教界被外道邪见所影响(如藏传佛教六识论双身法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者亲近正智人。七者摄护。八者勤修多闻。九者远离邪见。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十、出生人道的原因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不嗔。十者不邪见。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十一、为什么有人爱布施却受穷?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没有遇到有修证的圣人)。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9、亲近恶友懈怠乱心10、乐处无明不信六度11、不乐修褔不观生死12、常乐受持他人恶语13、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14、无有惭愧15、不生怜愍16、乐奉外道,杀羊祀天。17、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18、倚色命财,生大憍慢。19、所作颠倒不能利益20、为生死乐而行布施21、为生天乐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求庄严相则是为了让众生见了菩萨就欢喜,如果菩萨长得像个丑八怪,众生就不会喜欢供养,也不容易信受他的教导,所以菩萨要得上妙相、庄严相,让众生见了你就欢喜,就愿意亲近你,你说什么法,他们都会言听计从、好好修行;你教导他们好好修集福德,帮助道业的成就,他们就会修集福德,道业就容易成就。所以要以三件事来修布施,获得八法而使众生见了菩萨就欢喜,这目的是为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是什么原因让很多有情众生出生卑贱呢?作十种业得出生卑贱报:一、贪爱名利;二、嫉妒他荣;三、轻毁父母;四、不遵师法;五、讥谤贤善;六、亲近恶友;七、劝他作恶;八、破坏他善;九、贩卖经像;十、不信三宝。即为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经上云:复云何业获种族卑贱。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贪爱名利不修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克服这些问题,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亲近道场与善知识,也可以大幅降低走错路的机会;因为善知识可以为我们把基本与核心的正知见,有次第与系统性的铺设,让我们易于理解;而如果我们有问题,也可以随时请教善知识,这样才是最快而有效的。因此除非不得已,千万不要只靠自己摸索。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佛法它是属于实证性质的,单单从表面的文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定的功夫以后,就会看话头,然后就能参禅。修学的过程当然要很专注,不要攀缘,职业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尽量要去做,要尽我们本分去把它做好;那除了职业和家庭之外,我们应该要履行的义务,还有其他一切修福的活动,应该要有所抉择&m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宜亲近。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的。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见种种物。受阴尽的。能反观其面。各有十种禅那现境。叫著五十种阴魔。迷不自识的。则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老子说的。其中有精。和孔子说的。空空如也。是见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在修学佛法过程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波折,而求取佛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如来之力,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你要亲近于佛。而佛的十力种种不可思议,以不可思议的缘故,菩萨欣羡这样种种的十力,因为这个十力可以让你了知许许多多的法。譬如说佛对一切地方、一切处,到底哪一个地方是有道理,哪一个地方是没有道理,佛一切是了知的;这个地方有道理,这个地方没有道理,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表示说:要能够开始修学出世间法,或者是说开始追求了生脱死的方法,其间是有一些过程的,包括遇到真正能够教导出世间法的善知识,并且也愿意亲近而恭敬随学。这难道不需要有一定的福德因缘?而这种福德,又与世间法的福德是不相同的!因为,这种福德已经因为世世随着善知识熏习佛法的正知正见,而开始有佛法上的智慧来作为依止;而不只是世间法上的智慧作为后盾,而能够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进一步说,因为念僧的缘故,就常常会亲近僧宝、亲承开示,当然也就会听到一些胜妙法而增长了智能。(原标题:念佛、法、僧,名智庄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等为十?一言辞柔软,二智慧超群,三人天欢喜,四福德广大,五贤善同居,六尊贵自在,七恒值诸佛,八亲近菩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礼拜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人拂拭佛塔,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色相,二身体佣直,三音声微妙,四远离三毒,五路无丛刺,六种族最上,七崇贵自在,八命终生天,九体离垢染,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拂拭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六这里面开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依与五戒,因为在佛住世的时代只要受三归依了,就同时受持五戒,所以三归依戒除了不信奉外道以外,也是要同时受五戒的。佛未出世时,当时人间流传的佛法只剩下十善业道;有智慧的人想要离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也交代,修学佛法的首要,就是要亲近善友。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安隐地修学菩萨正行,就千万要十分谨慎地观察、简择,不要随意被说法者的表相和吹嘘所迷惑了。祝福诸位菩萨,都能够学习到真正的菩萨正行,安安稳稳地圆满福德与智慧,早成佛道!------《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集菩萨正行概说>陆正元老师(原标题: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入无漏慧。六者、常见诸佛。七者、恒持。八者、能如说行。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三、诸佛为什么在人间示现成佛?诸佛都是来人间八相成道,示现成佛。所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入无漏慧。六者、常见诸佛。七者、恒持。八者、能如说行。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三、佛陀是如何降生人间成佛的?一般八相成道指的是最后身菩萨从兜率陀天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