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成唯识论》卷7中说: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暗劣,一门转故,昧简在定,略别寤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心位假立此名,如余盖缠,心相应故。论中所说一门转的意思是:当意识处在睡眠位的时候,只缘于内门(也就是法尘)一门,和处在清醒位(也就是寤)的时候,六识可缘于内尘多门是不一样的。昧简在定:简是区别、说明;昧简在定 | admin 2020-02-21 |
![]() |
(《瑜伽师地论》卷11)弥勒菩萨同时也说掉举是:于亲属等,所有寻思;于曾所经戏笑等念,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瑜伽师地论》卷11)此外世亲菩萨造的《大乘阿毘达磨集论》解释说:何等掉举?谓贪欲分,随念净相,心不寂静为体,障奢摩他为业。(《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总合来说,掉举是指由于对亲人眷属等的思念,或者回想起过去曾经经历愉快、欢乐、 | admin 2020-02-21 |
![]() |
前言转到正觉同修会来重修禅净双修班,终于毕业啦!不觉时间漫长,倒是感到一下子就过去了,应该是老师讲得好的原因吧!我向来比较ㄧㄥ〔编注:闽南语,坚持、不自然之意〕,感谢感恩的话常说不出口,但这份教导之恩情,心中是知道的。当然啦!感谢的话仍是要说,总不能上完课,酷酷的,拍拍就走人;但另一方面,我想,老师最欣慰的应该是希望学生们这两年半上课下来,法上的突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必须劝请一切大师与学人们,对于四阿含诸经中的声闻佛法,千万不要自己想象就自以为真实了知,就依照自己所了解的,起而误导广大学人,成为不净说法者,甚至成为大妄语者!若只是自己大妄语,所害的只是自己一人,对于佛教界及广大学人而言,倒也无伤大雅,但若残害学徒也同堕大妄语业中,可就其罪弥天了。因此故说,对于识的真义,务必要确实厘清以后,有十分把握才可以 | admin 2020-02-21 |
![]() |
实际上这个行的本身,如果按照它的意义来讲,那是因为我们的身行、口行跟意行这个行之中,往往充满了许多的无明、许多的习气;所以,我们因为往世所累积来这些无明、习气等等的影响,再加上所受到的这些业报使然,所以使得说我们在行的当中,从来都没有走在正道上面,在每一个每一个刹那刹那的行,几乎都是贪、瞋、痴三毒的展现;以此来说,每一个的行都是叫作苦。当然这个苦要 | admin 2020-02-21 |
![]() |
佛在这里的比喻,其实就是让我们在找到如来藏以后,必须要净除如来藏里面所含藏的分段生死的业种,乃至于分段生死的烦恼习气种子,乃至于要分断无始无明的上烦恼,乃至于要分断所有的一切的变易生死的这一部分的烦恼。这一部分的种子,全部都是含藏在如来藏里面,经过我们菩萨五十二位阶的修行过程里面,从信位到住位,到七住位的时候明心,乃至于十住见性的时候,找到如来藏明 | admin 2020-02-21 |
![]() |
为什么呢?因为横逆的境界容易警惕,说:这是困难,这是障碍,可能过去的业吧,可能我哪里作不好吧。他会警觉!可是当一个佛弟子努力精进用功的时候,横逆不能难倒他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出现了顺的境界来考倒他。为什么?因为这里就是有名闻利养跟弟子,也就是说,那是一切世间人欲界众生最喜乐的境界。这个最喜乐的境界如果一不觉察,就堕入这个顺境里面,堕入顺境的贪着里面, | admin 2020-02-21 |
![]() |
它的一个状况,就是我们的贪瞋痴烦恼习,它会主动地去着于外境引发不善的身口意行,或者是因为外境的恶缘,引发我们自心、恶心相应的这一种身口意行;所以在这一种情况之下,我们的身行、口行、意行的恶业就起来了。善生菩萨恐惧新学的菩萨受了戒以后,内心的贪瞋痴恶缘种子又会跟外面的恶缘和合,而这种恶缘的因缘将会使我们忘失了菩提心、还有持戒的这一种无作戒体,所以他就 | admin 2020-02-21 |
![]() |
那为什么这些大菩萨们,听到佛陀说法的时候,能够这样的目不暂舍呢?包括俱解脱的大阿罗汉,这些大菩萨们,他们很多都已经证得了种种的神通,所以他们能够知道过去世的事,也能够知道未来的结果,他们也可以看到自己和过去为众生所误导,或者是说造了种种恶业所受的种种苦处,都是因为没有值遇正法,没有值遇真正的解脱法,没有值遇真正的解脱到彼岸的法,所以他们今天能够听到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面对众生无理的对待,心中就想着:‘这个人加恶害于我,是我前世自己造了恶业因缘,今生就应当要受偿。如果今生我又以瞋恼、恶害来回报他,那我又进一步造作了未来世的苦因,这样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免除我的恶业呢?如果我如今能忍耐去受偿,那我以后就可以永远地离开苦恶的业报,因此我不应该起瞋恨心对待对方。’”龙树菩萨接着说:“要以这种因缘来 | admin 2020-02-20 |
![]() |
另外不会贪名闻利养,乃至就起增上慢心而未悟言悟、未证言证,造大妄语业。接着求受菩萨戒,最重要的就是不毁谤菩萨藏,不毁谤菩萨藏就是说不谤说“没有如来藏”,也不毁谤说“如来藏是假名”而说不是真实有,同时也不教导众生毁谤菩萨藏!因为毁谤菩萨藏是损害恼乱有情的法身慧命,也是损害恼乱自己的法身慧命,同时也是损害恼乱佛的正法。同时菩萨按照佛 | admin 2020-02-20 |
![]() |
恶来不报,住于清净忆佛念;再依你修学知见,你对于断我见,你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生灭法、不生不灭法,对于三自性有正确的认知;知道凡夫有四颠倒——有常乐我净的四颠倒: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有这样的颠倒,而如来有四德:真常、真我、真乐、真净,知道什么是生死过咎、什么是六业道,知道什么是趣向涅槃安乐、什么是四法道。有这样正知见建立,有在如 | admin 2020-02-20 |
![]() |
第三,譬如看见了众生所造的业,正是五种无间的罪业,舍报后要下堕无间地狱,长劫受苦;这种苦是很可怕的,因为是受苦无间----没有一刹那间断的,而且是以广大身而受重苦,时劫又是最长的,这不是可以轻易造作的大罪业。当我们看见众生造作了这五种无间业,我们应该要起悲心,去救度他们、转变他们;想办法补救,让他们赶快把大恶业转轻,或加以弥补、灭除这五种无间罪的大恶业 | admin 2020-02-20 |
![]() |
原因是什么?在《本事经》中这么说,世尊曾开示:“比丘们应当知道,世间有一法发生时,就会带给众多众生不利益与不安乐,引发诸天天众及人间大众造作没有意义没有利益的恶业,而感生未来极大痛苦的果报;这一法就是破僧。”为什么呢?世尊说:“僧若破坏了,一切大众之间就会互相兴起诤论,一个接着一个互相诃责,互相欺侮陷害、互相骂辱、毁谤,相互嫌怨、恼 | admin 2020-02-20 |
![]() |
乔答摩所说的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无法让人如此快速取证涅槃的。”这就是提婆达多的立异师异道。立异师就是否定释迦世尊而自立为大师,立异道则是否定世尊的教法而别立邪法。因为修习他所说的五法,可以说是煮沙成饭的虚妄想,因此说那是邪法;而他这样既谤佛又谤法就是要藉毁谤世尊正法,让正法无法继续弘传,来达到另立僧 | admin 2020-02-20 |
![]() |
说破坏大乘佛菩提究竟第一义法的人,他未来所要承受罪业之重大,绝非单纯犯逆罪的人可以比拟的。 最后来说破僧复重出佛身血,就是逆罪中以破僧罪最重。这里破僧,依我们之前在“佛教戒法中的破僧逆罪”这一集节目中,我们根据《梵网经》七逆罪中的破羯磨转法轮僧所作的说明,知道这破羯磨转法轮僧,就包括了破坏羯磨的僧众,还有第二种是破坏诽谤主持羯磨的菩萨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有这些现观的关系,心中了无愿求,不会一天到晚想要去造作,或追求有为法的事和业,那就是无作三昧。这就是声闻菩提的空、无相、无作三三昧。 而菩萨因为实证如来藏心空无形色,同时也知道如来藏空性心不是顽空,也不是虚空,而是空性,因此证得空三昧。也证得如来藏心没有任何的形色,祂是无相,同时如来藏心离见闻觉知,从来不与六尘相相应,因此证得无相三昧。菩萨 | admin 2020-02-20 |
![]() |
”(《优婆塞戒经》卷6)首先,口中不说恶事,耳朵也不乐闻恶事;虽然在世间法上也是一样有这种教导,但在这里面特别要再叮咛的原因,是因为口业是很容易成就的,如果对着某人讲,而且对方也能听得懂,只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透过嘴巴讲一讲就能成就,而且话一说出口就很难再回收了。因此我们要留意,不要说别人的过失,如果知道他人有过失而应该改正,就直接告诉他,不 | admin 2020-02-20 |
![]() |
而因为能够到彼岸的关系,使得他是戒是波罗蜜,同时在戒法上引生的功德,也可以增广其他布施、忍辱等五波罗蜜的功德;因六度互摄及互相增益的关系,结果就是让菩萨可以更快成就道业,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也可以摄受更多不同层次的众生。而如果有些人目前还属于“非戒非波罗蜜”的话,那就要积极寻求受戒的机会,至少从三归五戒开始,因为戒是一切善法根本;除了受戒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与累劫来的修行状况都不一样,因此只要不造作恶业与毁谤正法,他便能够逐渐经由布施而累积福德。因此我们也不可以轻视这样的众生;相对的,我们也要了解现在自己能够听闻正法,与正法相应,是自己已经有深厚的福德,才能有办法如此,因此应当珍惜目前修学正法的因缘而要更加精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080集持戒与波罗蜜>  | admin 2020-02-20 |